摘 要: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一個清潔無污染的新興產業是各國能源發展的趨勢。光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各國政府政策的支持,美德日是光伏產業發展較好的大國,學習和總結其太陽能光伏產業政策對中國產業政策的制定以及光伏產業的推廣大有益處。
關鍵詞: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光伏產業;產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F2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0-0045-02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面臨著供應不足,各國都在努力尋求穩定充足的能源供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尤為引人注目。光伏發電指利用太陽能電池組件將太陽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具有轉化環節少、資源蘊含量取之不盡、能源質量高、建設周期短、發電方式接近零排放等優勢。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政府都非常重視“屋頂陽光發電系統”的開發,各國都制訂了政策以促進太陽能光電技術的應用。目前中國的太陽能發電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技術問題,中國的太陽能光伏產業成本高,競爭力弱,這不僅需要技術的引進、開發,產業的管理模式,這更是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扶持作用。
一、美國的光伏產業政策
美國1978年開始全力推動太陽能的利用,聯邦政府對裝設太陽能系統的住宅實施補助50%的費用的政策;1980年財政部制定了能源設備減稅辦法:凡是家庭購置太陽能系統,其購置、裝設等費用的40%可減免所得稅,最高達4 000美元;1986年美國將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的減稅額度定為15%,1987—1991年為12%,對于1992年之后開始購置其他太陽能系統的家庭,其費用的10%可減免所得稅。2005年美國能源部能源研發總投資為7.66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研發投資占了42%,另外,美國還制定了龐大的太陽能發電計劃,“百萬屋頂計劃”打算在1997—2010年安裝總容量達4.6億兆瓦的光伏發電系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決定,對太陽能的補貼將不完全取決于太陽能電池板的數量,而在于生產的太陽能電量,并且從2007年1月1日起,對低于100千瓦安裝規模的太陽能系統予以補貼;對超過100千瓦的太陽能系統的獎勵將以電量為基礎。美國的光伏產業政策是美國的光伏產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二、德國的光伏產業政策
德國從20世紀70年代研發太陽能技術,1991年為了鼓勵民眾消太陽能,德國政府出臺了為安裝太陽能屋頂的住戶提供補貼的政策。1999年實施“十萬太陽能屋頂計劃”,預計六年中資助10萬戶家庭裝備太陽能電池設備,通過商業銀行向消費者直接提供優惠貸款。2000年德國引入“稅收返還”政策,向太陽能產品提供商承諾一價格執行二十年,并將太陽能能源并入公用電力網格,以電力的輸出獲得政府的回報。2001年,德國提出太陽能補貼政策,通過政策扶持擴大太陽能產業規模,以規模效應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從而實現高速產業化。2004年德國頒布的《再生能源法》規定,最遲2009年政府對新能源行業的補助將逐漸減少。2010年,德國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光伏發電上網補貼修訂案,7月1日后在德境內建造光伏發電系統補貼額減少13%,轉換地區補貼額減少8%,其他地區補貼額減少12%。德國補貼政策的下調,讓太陽能行業有所停滯,并于2012年3月德國議會通過光伏補貼削減法案,德國的這一削減政策目的是讓光伏產業形成獨立的技術和市場。雖然開始時德國的光伏產業會有所停滯,甚至有所下降,但是政府如果一直扶持,光伏產業就不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三、日本的產業政策
日本于1974年公布“陽光計劃”,建立了太陽能暖房和家庭熱水供應發熱示范系統。1997年日本頒布《關于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基本目標》規定了促進太陽能技術發展的原則和方針。日本啟動的“新陽光計劃”承諾:對于在自宅上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居民,給予安裝設備成本50%的補貼,補貼分十年遞減。1994年日本對住宅安裝太陽能系統(下轉142頁)(上接45頁)給予低息貸款,1997年日本太陽能累積發電總量達9.1萬kW,首次成為全球第一。2006年取消補貼政策,日本光伏產業的發展勢頭被遏制,日本意識到逐漸被甩開的趨勢后,2009年重新恢復了補貼政策。2008年的“構建低碳社會行動計劃”提出目標:爭取2020年太陽能電池的采用量增到2005年實際采用量的10倍,到2030年增至40倍,并在三至五年后,將太陽能電池系統的價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左右,日本建設示范區推廣太陽能發電,各家除太陽能發電設施外,也裝有一般的輸電線,以解決太陽能發電不夠用或電力用不完的問題。為了解決太陽能發電成本偏高,日本在提供補助的同時,加大研發,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性能節約成本,并開發太陽能發電新材料。
結論與啟示
德日等對光伏產業很早就實施補貼減息等扶持政策,但政策略有不同。美國的補貼或減稅大多對企業或個人購置、裝設太陽能裝置,花費的精力和財力較大,且還在加大補貼。德國實施稅收返還,并將太陽能并入到公網,政府和企業建立長期契約,逐步遞減價格;鼓勵廠商發展技術,縮減成本,廠商自主研發太陽能技術,減少成本,增加利潤,擴大光伏行業,替代傳統產業;光伏產業有一定規模時,政府逐漸放手,鼓勵光伏產業自主發展。日本的光伏產業政策對安裝者補貼和減息,不僅針對企業或廠商,還針對居民用戶;研發新技術,建立示范區,鼓勵廣大居民用戶自己發電,為其提供優惠的政策,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為太陽能實現用戶自產自用的推廣做準備。
中國人口眾多,但卻東多西少;資源豐富,卻西多東少,因此應該協調發展東西部的光伏產業。首先采用差別對待的補貼政策,對東部太陽能技術開發大力鼓勵,西部太陽能設備安裝減稅補貼。補貼是最能激勵用戶安裝太陽能的政策,但補貼費用的巨大有可能會讓政府支撐困難,因此適時適量的補貼配合其他優惠政策才能持久的扶植光伏產業,光伏產業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政府領導,完全競爭市場。其次鼓勵太陽能的低成本技術開發,調動科研人員開發光伏技術的積極性。對西部安裝太陽能發電的住宅個人實施減稅和補貼,國家可安裝輸電線,鼓勵其將多余的電力買給電力部門。最后光伏產業技術較為成熟后,政府逐漸退出光伏產業,讓光伏產業自主發展,形成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書平.主要發達國家新能源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啟示[C].第四屆能源戰略國際論壇論文集,2009:12.
[2] 海山.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法律政策分析及啟示[J].太陽能,2012,(23):6-13.
[3] 劉益君.國內外光伏產業政策比較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12):221-223.
[4] 朱震宇.國外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政策借鑒及啟示[J].中國市場,2010,(13):76-78.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