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項目
摘 要:當今的中國,在這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快節奏的都市生活造成大部分都市人的緊張情緒,如何為大眾營造健康綠色的生活氛圍,讓人們生活方式更健康、舒適,大眾生活環境更宜居、舒態,是園林工作者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該文提出園林景觀設計中,在滿足功能基本需求的同時應更貼近生活,營造清新的自然環境,為大眾創造一種慢生活模式。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規劃;慢生活模式
中圖分類號 S7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15-03
當今,城市化進程飛速發展,房地產發展如日中天,城市公園經常被認為是鋼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綠洲”。由于其滿足了人們對自然的渴望、對交往的需求以及對生態的日益重視和保護,城市公園在城市中無疑擔當著重要的角色。當從大自然中獲得的野趣和閑情逸趣距離我們越來越遠時,我們應開始反思城市快節奏生活方式。“慢生活”概念源于20世紀80年代歐洲,并迅速風靡全世界,這里的“慢”是一種意境,并非散漫和慵懶,而是自然與從容,慢生活是相對于當前社會講求數字與效益的快節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這是現代社會提倡的一種健康、積極和自信的生活態度,提倡親近自然、順應自然,身心融入大自然中。城市公園慢生活休閑區的景觀規劃建設是基于慢生活的城市生活形態,運用園林景觀方式來實現對綠色低碳的慢生活的一種支持和表達。本文以廈門市忠侖公園景觀規劃建設為例,以供交流和探討。
1 項目背景
忠侖公園位于廈門市島內幾何中心位置,用地總面積約65hm2,園內東芳山山體約占主園區面積的2/5,出露巖石眾多,是地處鬧市的山林高地。公園周邊居住人口密集且尚無大型公園,輻射周邊區域為5km。公園從原有場地基址(原為廈門園林綠化儲備苗木基地)出發,依山而建,構建文化內涵豐富、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區域性城市公園。該公園的規劃與建設為廈門島內特別是東部居民提供一個重要的慢生活綠色休閑空間,且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2 設計目標
城市公園慢生活休閑區是承載城市民眾享受生活、體驗生活及品位生活的重要游憩景觀,是放慢城市生活節奏、享受自然人生的重要景觀工具。本著“以人為本、生態為先”的理念,打造一個以山水為骨架,原有林木為基礎,以花卉為特色,以休閑、娛樂、健身為主要功能的市級綜合性公園,為人們營造綠色生態的慢生活休閑環境。
3 設計理念
景觀設計以“慢生活”為主題,詮釋生態、休閑、健康、可持續等理念,營造現代人心靈向往的“慢生活”特色休閑公園。與現代功能型公園最大的區別在于其良好的生態性與自然性方面,園林景觀突出表現為“雅”與“靜”。
3.1 因地制宜,道法自然 結合大自然的藝術,從大自然中去摘取自然元素,使人與自然一體,在自然中獲得精神解脫,以觀賞山水而獲得審美樂趣。充分考慮公園原有的自然地形及山林植被,其平地林木茂盛,山地視野開闊,植被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種類近200種,其中喬木85種,灌木及地被82種,采用生態造園,以自然、野趣、豐富多樣為特色,營造森林、草坡等自然生態風光,讓人們渴望接觸自然的感覺最大化。
3.2 山水之物,造化之秀 遵循自然的法則,構建山水格局。山體綠化以保護為主,在東芳山局部重點部位適當做林相改造,增加山體的視覺效果和公園特色;并采用借石造景的手法,引流周邊東山水庫水源,巧妙利用山頂蓄水池和觀景平臺下的裸露巖體,打造一個天然的疊水景觀;開辟山道,設置觀景臺、休息涼亭,給人以“山水清音”的自然美感享受,為游人登山增添樂趣。
3.3 功能原則,以人為本 規劃應遵循當地的自然條件、人文脈絡和滿足綠地的功能需求,突出景觀資源的特點,優化配置各類綠地空間,實現城市公園園林綠化生態、景觀、游憩、科教、避險防災等多種功能的協調發展;實現美學與實用并存,建設設施齊備,滿足休閑、游賞功能要求的園林景觀。
3.4 和諧生態,與自然融為一體 在尊重自然生態的前提下,盡量保留原有具有觀賞價值的植被,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在植物規劃樹種選擇上,構建健康、美觀、穩定的植物群落;以適地適樹為原則,選用樹形自然、種植具有凈化空氣功能的鄉土樹種和芳香植物,使人消除疲勞,感受溫馨,達到休養生息的效果。同時,也應考慮植物與周圍建筑小品等環境相和諧,以植物自然恒久的魅力妝點景觀。
園內建筑風格以現代中式為主,適當結合仿生建筑,以淡雅、藍灰色為主色調;綜合性服務建筑多為1~2.5層,主要為滿足休憩、餐飲、娛樂健身等使用功能;在設施材料的選擇上,注重綠色環保,減少消耗原則,并注重利用鄉土材料和鄉土技藝,創造易于維護且耐久性高的景觀。
4 景觀規劃功能分區及設計
忠侖公園整體規劃設計采用傳統的造園手法,具有自然、健康、休閑的特點。公園整體功能分區布局采用北動南靜,動靜分離方式:北半園分布有中心游賞區、運動休閑區等,南半園分布有山林休閑區、傳統文化園區等。透過園區內各類植物、花卉四季景觀特征的表現,充分展現各個庭園空間不同的園林意境和韻味;園內以沿環形道路為主,形成蜿蜒曲折、移步換景的效果,打造一個串聯多種悠閑舒適“慢生活”場景的園林生態景觀區域。
4.1 繽紛天地 在公園北側主入口附近,該區域占地3.87hm2,由繁華灌木及艷麗的草花組成視線開闊的芳草花卉園;這里春花繁茂、夏花優雅、秋花熱烈,并設有晴窗花韻等景點。
4.2 東芳春曉 東芳山占地面積約6.13hm2,山體內散置造型各異的自然石塊,尊重并靈活應用原有自然體和山林,進行適當的林相改造,以臺灣相思林為基調樹種,薔薇科植物福建山櫻花、桃花等季節性盛花喬木為骨干樹種,四季桂、山杜英等伴生樹種,林下種植毛杜鵑、懸玲花等灌木豐富景觀結構,形成自然山林景觀區,是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富有生態氣息的休閑登山場所,盡顯自然之趣。endprint
4.3 忠侖花語 在現有檸檬林、荔枝林等外圍及空隙處大量成片種植各種大花喬木如春季盛開的木棉、臘腸木,夏秋開花的鳳凰木、大花紫薇等,林下開辟空間,主要種植1~2a生宿根花卉,形成立體花卉園;并設置木平臺、木棧道,讓游人在木棧道上漫步,觀山林花海。該區域占地5.84hm2。
4.4 荷塘月夜 利用在北半園平緩區地下水位較高處,挖池成湖,引水造園,占地約4.8hm2,彌補有山無水缺乏靈氣的不足;并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將花卉與水景連為一體,延伸花卉主題;濱水處設置碧荷香軒(茶室)、清泓觀魚等觀景游賞點,讓人們在游玩中享受花海美景。
5 建設特色
忠侖公園從2004年開始經過10a規劃建設,采用分期分區方式建設,用現代自然的設計手法來滿足人們對輕松、閑適的慢生活的追求,體現綠色、生態、休閑、寧靜、舒適等現代慢生活環境的元素,營造出宜人的空間氛圍。開敞的草坪,豐富的喬木以及起伏的花海,圍合出浪漫的花園和舒適的休閑空間,愉悅人們的心情,從而對生活展開無限美好的憧憬。這正是多種空間類型層次形成具有慢生活特色的園林景觀區帶給人們一種回歸自然、輕松和諧的意境。
5.1 花卉主題版塊 花卉主題園以“白城看海,忠侖賞花”的宗旨,打造出忠侖公園的品牌。結合園內的四季花卉變化和春秋草木枯榮,使人們可以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樂;大色塊和鮮艷色彩的花卉種植,給以人們視覺的沖擊;由各種花草組成的花境,給人置于綠野仙蹤的氛圍;陽光下,金燦燦的油菜花隨微風輕拂,抬頭仰望枝頭桃花朵朵,山櫻花花瓣隨山風飄落;水池中的荷花、睡蓮含苞綻放。
5.2 綠色生態版塊 主要包括自然山林景觀區和疏林草地活動區等,其中相思林、檸檬桉林等占地11.38hm2,是一個綠色天然氧吧。原生態的環境引來近30多種鳥類來這里棲息、繁衍,使這里成為觀鳥的好去處,是廈門第三大觀鳥區。公園的東北角有獨一無二的特色項目,一個獨立的區域——靜坐區,這里沒有其他復雜的設施,十分安靜,有的只是成片筆直修長的檸檬桉林和無邊的綠地,游人或靜思或談心或閱讀。
5.3 樂活低碳版塊 兒童游樂園區占地3.5萬m2,以“生態、低碳、環保”為主題,突出公益性,園內不設任何機械式的游樂設施,以觀賞、認知植物為主,真實版開心農場等作為特色游樂項目,適合0~14歲的兒童游玩,嬰幼兒也能在這里找到適合的游樂項目。規劃時充分考慮了兒童需求,設計突顯人性化:園內植物配置以含羞草、豬籠草等富有童趣的品種居多,并設有植物迷宮等游樂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有專門的兒童廁所,還設置了母嬰休息室。
5.4 休閑運動版塊 規劃建設的11個休閑健身區可以讓人們邊看風景,邊和家人朋友運動健身,實現輕松愜意的“慢”休閑和“綠”健身相結合模式。健身場館將以紅白灰的雅致色調為主,單體建筑小巧,點綴并隱藏于園內叢林中。景觀設計中,將以植物造景為主,凸顯東南亞巴厘島風韻。除了休閑健身區和分散園區內戶外拓展健身器材外,或沿著主園路靠東芳山一側,慢步在2km長的鵝卵石健身步道上,欣賞著近200多個花箱內色彩繽紛的各種時令花草及觀葉灌木;或漫步在依山勢起伏蜿蜒的東芳山木棧道上,讓人們遠離大城市的喧囂,忘記生活事務的煩擾,感受大自然的清靜,放慢腳步,放松心情,享受慢生活的樂趣。
5.5 傳統文化版塊 主要包括石文化園和盆景園。石文化園是一個集石雕展示、藝術創作、文化交流、旅游休閑及教育學習為一體的綜合性園區,歐式長廊及主題石雕廣場以不同的石頭成景,配以相應的介紹弘揚發展閩南石文化的同時,也可以當場體驗親子DIY石頭彩繪,亦形成特色景點。盆景園則作為專門展示、培育、教學盆景藝術的專門區域。
6 結語
綠色植物是城市硬質空間“軟化”和生態補償的重要形式,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的主體及現代文明的標志。忠侖公園正努力探索一條將園林景觀與城市慢生活藝術完美結合的城市園林建設新思路,開創一條特色的城市公園建設之路,這不僅為廈門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生物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讓更多的市民放松心情,回歸自然,享受“離塵不離城”的生活方式,構建宜居的自然生態家園。
參考文獻
[1]譚暉.城市公園景觀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22-27.
[2]陳萍,康錦潤.淺談當代城市發展與慢城情結[J].建筑設計管理,2011,10:11.
[3]陳萍,康錦潤.淺談當代城市發展與慢城情結[J].中國房地產業,2011,12:12-13.
[4]盧圣.園林可持續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12:35-41.
[5]朱曉清,甄峰,蔣躍庭.國外慢城發展情況及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啟示[J].城市發展研究,2011,4:2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