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育峰等
摘 要:研究了機插稻不同育苗基質配方對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成品育苗基質,或成品育苗基質與干細土混拌,或干細土混配適量營養劑培育機插秧苗,都可提高秧苗素質。基質育苗能有效解決盤育取土難問題,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機插稻;基質;秧苗素質;產量結構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30-03
隨著機插栽培和機械化流水線播種技術的推進,水稻商品育苗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提高商品秧苗質量成為提高水稻機插質量、保證機插水稻高產的關鍵,而選用優良育苗基質則是培育健壯秧苗的前提條件。本試驗比較了不同育苗基質配方的育苗效果及其對產量的影響,優選出具有適用價值的育秧基質,以期為機插秧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淮稻5號;供試基質:淮安產柴米河牌育苗基質、鎮江產培蕾牌育苗基質、淮農育秧基質;供試營養劑:春泉牌壯秧劑(含N 16%、P2O5 6%、K2O 4%)。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全層淮農育秧基質(處理1)、全層柴米河育秧基質(處理2)、全層鎮江培蕾育秧基質(處理3)、淮農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4)、柴米河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5)、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6)、壯秧營養劑+沙土(1:75)(處理7)、全層沙土(對照ck)8個處理。每處理重復2次,計16個試驗小區,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0m2。人工拉繩定穴模擬機插,栽插密度30cm×12.6cm,栽1.76萬穴/667m2,處理間、重復間密度一致。
1.3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5~10月在建湖縣近湖鎮塘東村小農場進行,5月29日機械流水線播種,每盤播種量為干谷130g(種子發芽率85%)。采用塑盤旱育秧,秧盤規格28cm×58cm。試驗本田土壤為勤泥田,肥力中等,其中:有機質30.3g/kg,全氮20.1g/kg,速效磷11.7mg/kg,速效鉀158.5mg/kg)。前茬小麥。基肥用45%復合肥25kg,鉀肥5kg,尿素10kg;精耕細整后,上水驗平,全田落差不超過3cm,清理田間雜草、雜物、浪渣,沉實1d后于6月21日移栽,栽時葉齡3.7葉。分蘗肥用尿素15kg,分2次施;穗肥用45%三元復合肥20kg、尿素7kg,復合肥作促花肥,尿素作保花肥,分別在倒4葉和倒3葉施。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抽穗揚花期綜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穗部病害。其它管理措施與一般大田相同,各處理苗床和本田培育管理均一致。育苗期間觀察出苗和生長情況,移栽前考查秧苗素質和盤根狀況;本田觀察苗情動態,成熟時考查經濟性狀,機械收割,濕谷稱重,按國家標準去雜折干核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秧苗生長和盤根狀況 采用不同育苗基質配方對種子出苗、秧苗生長及盤根狀況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表1)。由表1可知,ck床土營養不足,秧苗生長較弱,其他處理生長正常;ck根系生長較差,盤根亦差,對機插作業不便,而基質+沙土處理與營養劑+沙土秧苗根系生長正常,盤根很好,全基質較為疏松,秧塊輕便,但有些松散,盤根較好,有利于機插作業,減輕勞動強度;全基質的單盤秧塊重分別為3.70kg、3.47kg和3.28kg,比ck分別減輕了29.5%、33.9%和37.5%,基質與沙土混配的處理單盤秧塊重分別為4.83kg、4.65kg和4.40kg,也比ck分別減輕8%、11.4%和16.2%。結果表明,采用質地疏松的育苗基質配方,秧塊輕便,有利于機插作業,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機插效率。
3 結論與討論
“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采用優良育苗基質培育機插稻秧苗,既可克服取土難、配方煩的困難,促進機插秧苗商品化育苗,又可有效提高秧苗素質,促進機插稻增產增效。本試驗結果顯示:
(1)應用淮農育秧基質、柴米河育秧基質、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或是基質+沙土均能有效解決盤育取土難,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辦法之一。基質孔隙大容重輕,有利于種子根生長發育和出苗。機械負荷小,插秧速度快,秧苗便于運輸。栽插后發苗速度較快,群體平穩升降,群體質量好,成穗率較高。穗數足,穗型較大,產量較高,比對照有明顯的增產優勢。
(2)壯秧營養劑加入適量沙土,具有出苗速度快、葉色深綠、苗大莖粗、根系發達、苗體健壯、素質優良;移栽后發苗快,群體平穩升降,群體質量好,成穗率高;產量構成合理,穗足、穗大、群體穎花量多、產量高等優勢。
(3)相對于傳統的壯秧營養劑,全基質單獨應用還有些不足之處,一是苗期葉色不深,二是起運時秧塊稍顯松散。在生產實際中具體應用時,筆者建議:壯秧營養劑、淮農育秧基質(或柴米河育秧基質、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沙土3種成分按1∶40∶40的比例混合使用,效果最好。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研究了機插稻不同育苗基質配方對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成品育苗基質,或成品育苗基質與干細土混拌,或干細土混配適量營養劑培育機插秧苗,都可提高秧苗素質。基質育苗能有效解決盤育取土難問題,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機插稻;基質;秧苗素質;產量結構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30-03
隨著機插栽培和機械化流水線播種技術的推進,水稻商品育苗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提高商品秧苗質量成為提高水稻機插質量、保證機插水稻高產的關鍵,而選用優良育苗基質則是培育健壯秧苗的前提條件。本試驗比較了不同育苗基質配方的育苗效果及其對產量的影響,優選出具有適用價值的育秧基質,以期為機插秧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淮稻5號;供試基質:淮安產柴米河牌育苗基質、鎮江產培蕾牌育苗基質、淮農育秧基質;供試營養劑:春泉牌壯秧劑(含N 16%、P2O5 6%、K2O 4%)。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全層淮農育秧基質(處理1)、全層柴米河育秧基質(處理2)、全層鎮江培蕾育秧基質(處理3)、淮農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4)、柴米河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5)、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6)、壯秧營養劑+沙土(1:75)(處理7)、全層沙土(對照ck)8個處理。每處理重復2次,計16個試驗小區,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0m2。人工拉繩定穴模擬機插,栽插密度30cm×12.6cm,栽1.76萬穴/667m2,處理間、重復間密度一致。
1.3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5~10月在建湖縣近湖鎮塘東村小農場進行,5月29日機械流水線播種,每盤播種量為干谷130g(種子發芽率85%)。采用塑盤旱育秧,秧盤規格28cm×58cm。試驗本田土壤為勤泥田,肥力中等,其中:有機質30.3g/kg,全氮20.1g/kg,速效磷11.7mg/kg,速效鉀158.5mg/kg)。前茬小麥。基肥用45%復合肥25kg,鉀肥5kg,尿素10kg;精耕細整后,上水驗平,全田落差不超過3cm,清理田間雜草、雜物、浪渣,沉實1d后于6月21日移栽,栽時葉齡3.7葉。分蘗肥用尿素15kg,分2次施;穗肥用45%三元復合肥20kg、尿素7kg,復合肥作促花肥,尿素作保花肥,分別在倒4葉和倒3葉施。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抽穗揚花期綜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穗部病害。其它管理措施與一般大田相同,各處理苗床和本田培育管理均一致。育苗期間觀察出苗和生長情況,移栽前考查秧苗素質和盤根狀況;本田觀察苗情動態,成熟時考查經濟性狀,機械收割,濕谷稱重,按國家標準去雜折干核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秧苗生長和盤根狀況 采用不同育苗基質配方對種子出苗、秧苗生長及盤根狀況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表1)。由表1可知,ck床土營養不足,秧苗生長較弱,其他處理生長正常;ck根系生長較差,盤根亦差,對機插作業不便,而基質+沙土處理與營養劑+沙土秧苗根系生長正常,盤根很好,全基質較為疏松,秧塊輕便,但有些松散,盤根較好,有利于機插作業,減輕勞動強度;全基質的單盤秧塊重分別為3.70kg、3.47kg和3.28kg,比ck分別減輕了29.5%、33.9%和37.5%,基質與沙土混配的處理單盤秧塊重分別為4.83kg、4.65kg和4.40kg,也比ck分別減輕8%、11.4%和16.2%。結果表明,采用質地疏松的育苗基質配方,秧塊輕便,有利于機插作業,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機插效率。
3 結論與討論
“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采用優良育苗基質培育機插稻秧苗,既可克服取土難、配方煩的困難,促進機插秧苗商品化育苗,又可有效提高秧苗素質,促進機插稻增產增效。本試驗結果顯示:
(1)應用淮農育秧基質、柴米河育秧基質、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或是基質+沙土均能有效解決盤育取土難,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辦法之一。基質孔隙大容重輕,有利于種子根生長發育和出苗。機械負荷小,插秧速度快,秧苗便于運輸。栽插后發苗速度較快,群體平穩升降,群體質量好,成穗率較高。穗數足,穗型較大,產量較高,比對照有明顯的增產優勢。
(2)壯秧營養劑加入適量沙土,具有出苗速度快、葉色深綠、苗大莖粗、根系發達、苗體健壯、素質優良;移栽后發苗快,群體平穩升降,群體質量好,成穗率高;產量構成合理,穗足、穗大、群體穎花量多、產量高等優勢。
(3)相對于傳統的壯秧營養劑,全基質單獨應用還有些不足之處,一是苗期葉色不深,二是起運時秧塊稍顯松散。在生產實際中具體應用時,筆者建議:壯秧營養劑、淮農育秧基質(或柴米河育秧基質、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沙土3種成分按1∶40∶40的比例混合使用,效果最好。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研究了機插稻不同育苗基質配方對秧苗素質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成品育苗基質,或成品育苗基質與干細土混拌,或干細土混配適量營養劑培育機插秧苗,都可提高秧苗素質。基質育苗能有效解決盤育取土難問題,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方法之一。
關鍵詞:機插稻;基質;秧苗素質;產量結構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30-03
隨著機插栽培和機械化流水線播種技術的推進,水稻商品育苗技術得到迅速發展。提高商品秧苗質量成為提高水稻機插質量、保證機插水稻高產的關鍵,而選用優良育苗基質則是培育健壯秧苗的前提條件。本試驗比較了不同育苗基質配方的育苗效果及其對產量的影響,優選出具有適用價值的育秧基質,以期為機插秧生產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淮稻5號;供試基質:淮安產柴米河牌育苗基質、鎮江產培蕾牌育苗基質、淮農育秧基質;供試營養劑:春泉牌壯秧劑(含N 16%、P2O5 6%、K2O 4%)。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全層淮農育秧基質(處理1)、全層柴米河育秧基質(處理2)、全層鎮江培蕾育秧基質(處理3)、淮農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4)、柴米河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5)、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沙土(各50%)(處理6)、壯秧營養劑+沙土(1:75)(處理7)、全層沙土(對照ck)8個處理。每處理重復2次,計16個試驗小區,隨機排列,小區面積30m2。人工拉繩定穴模擬機插,栽插密度30cm×12.6cm,栽1.76萬穴/667m2,處理間、重復間密度一致。
1.3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5~10月在建湖縣近湖鎮塘東村小農場進行,5月29日機械流水線播種,每盤播種量為干谷130g(種子發芽率85%)。采用塑盤旱育秧,秧盤規格28cm×58cm。試驗本田土壤為勤泥田,肥力中等,其中:有機質30.3g/kg,全氮20.1g/kg,速效磷11.7mg/kg,速效鉀158.5mg/kg)。前茬小麥。基肥用45%復合肥25kg,鉀肥5kg,尿素10kg;精耕細整后,上水驗平,全田落差不超過3cm,清理田間雜草、雜物、浪渣,沉實1d后于6月21日移栽,栽時葉齡3.7葉。分蘗肥用尿素15kg,分2次施;穗肥用45%三元復合肥20kg、尿素7kg,復合肥作促花肥,尿素作保花肥,分別在倒4葉和倒3葉施。播種前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防治灰飛虱、稻薊馬,中后期綜合防治紋枯病、螟蟲、稻飛虱等,抽穗揚花期綜合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等穗部病害。其它管理措施與一般大田相同,各處理苗床和本田培育管理均一致。育苗期間觀察出苗和生長情況,移栽前考查秧苗素質和盤根狀況;本田觀察苗情動態,成熟時考查經濟性狀,機械收割,濕谷稱重,按國家標準去雜折干核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秧苗生長和盤根狀況 采用不同育苗基質配方對種子出苗、秧苗生長及盤根狀況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表1)。由表1可知,ck床土營養不足,秧苗生長較弱,其他處理生長正常;ck根系生長較差,盤根亦差,對機插作業不便,而基質+沙土處理與營養劑+沙土秧苗根系生長正常,盤根很好,全基質較為疏松,秧塊輕便,但有些松散,盤根較好,有利于機插作業,減輕勞動強度;全基質的單盤秧塊重分別為3.70kg、3.47kg和3.28kg,比ck分別減輕了29.5%、33.9%和37.5%,基質與沙土混配的處理單盤秧塊重分別為4.83kg、4.65kg和4.40kg,也比ck分別減輕8%、11.4%和16.2%。結果表明,采用質地疏松的育苗基質配方,秧塊輕便,有利于機插作業,可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機插效率。
3 結論與討論
“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采用優良育苗基質培育機插稻秧苗,既可克服取土難、配方煩的困難,促進機插秧苗商品化育苗,又可有效提高秧苗素質,促進機插稻增產增效。本試驗結果顯示:
(1)應用淮農育秧基質、柴米河育秧基質、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或是基質+沙土均能有效解決盤育取土難,是實現規模化、工廠化育秧的有效辦法之一。基質孔隙大容重輕,有利于種子根生長發育和出苗。機械負荷小,插秧速度快,秧苗便于運輸。栽插后發苗速度較快,群體平穩升降,群體質量好,成穗率較高。穗數足,穗型較大,產量較高,比對照有明顯的增產優勢。
(2)壯秧營養劑加入適量沙土,具有出苗速度快、葉色深綠、苗大莖粗、根系發達、苗體健壯、素質優良;移栽后發苗快,群體平穩升降,群體質量好,成穗率高;產量構成合理,穗足、穗大、群體穎花量多、產量高等優勢。
(3)相對于傳統的壯秧營養劑,全基質單獨應用還有些不足之處,一是苗期葉色不深,二是起運時秧塊稍顯松散。在生產實際中具體應用時,筆者建議:壯秧營養劑、淮農育秧基質(或柴米河育秧基質、鎮江培蕾育秧基質)、沙土3種成分按1∶40∶40的比例混合使用,效果最好。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