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安鋼等
摘 要:教學實踐基地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用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教學場所。該文從實踐基地的基本情況、利用情況以及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及需要改革的地方等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實踐教學基地;動物科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142-02
教學研究型大學在人才培養的模式構建中,必須適合社會對人才知識面寬、應變能力強、開拓能力強、具備多種素質特征的要求,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知識基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主要任務是培養有研究潛力、具有一定的復合知識、以技術應用、技術開發為主的高級人才。教學實踐是加快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最為有效的途徑,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整個教育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它與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的重要意義。知識來源于實踐,能力來自于實踐,素質更是在實踐中養成。
延邊大學是“211”大學,是一所教學研究型大學。延邊大學農學院動物科學系,把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當做提高本科生競爭力的重要環節,近幾年一直在拓寬教學基地,強化實驗基地建設,完善基地設施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擴大實踐力度,并根據自身風格,開展特色教學,盡力將教學基地滿足實用性、先進性和開放性等要求,讓學生通過教學實踐將理論知識進行初步運用,讓學生更加真實地感受和感知,以期達到提高學生日后在社會工作中的實踐與動手能力。
1 當前實踐教學基地基本情況
動物科學系的各個專業均屬于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型專業,畢業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成為新世紀謀職就業的重要必備條件。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即實踐教學環節。只有通過實踐教學,才能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模式,也是動物科學系辦學重要特色之一。
目前,動物科學系教學基地主要分為校內教學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內教學實踐基地主要以滿足學生對本專業領域常識的理解,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為重點,同時因具備交通便利等條件,學生可隨時進行操作,保證了學生實踐教學的即時性和有效性。現有奶山羊教學基地,牛教學基地等。
教學基地應滿足實用性、先進性和開放性[2],然而,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實踐教學缺乏創新,重理論、重學術、輕技能、重應試、輕素質的傾向至今未根本改觀[3]。目前,校內的教學實踐基地存在結構單一,設施落后等現象,為了培養生產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型的專業性人才,動物科學系通過定期走訪、校企座談等方式,積極與校外企業溝通、聯系,充分利用企業的先進設備、技術、管理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滿足教學實踐基地的先進性和開放性的要求,以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現已明確的實踐基地有養牛教學基地:延邊“黃”牛種質資源場、天一牧業有限公司、敦化奶牛合作社;羊教學基地:延邊州種羊場;養豬教學基地:延邊種豬場、圖們生態養豬場;特種經濟動物教學基地:延吉貉養殖基地、梅花鹿養殖基地等。
2 實踐教學基地利用情況
實踐教學是動物科學專業理論聯系實際的必要途徑,也是畜牧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動物科學專業必須要求學生深入畜牧生產實踐活動,掌握各種動物飼養管理技術,才能有效的組織畜牧生產和動物食品安全,確保人類的健康。為此,動物科學系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實訓課時,通過“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這一良性循環過程[4],加大知識的掌握程度,強化動手能力的訓練和創新能力。
3 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我國高等教育將轉向內涵型發展,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5]。這就意味著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至關重要。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雖然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教學水平并不低,但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6]。
3.1 校內實踐基地建設費用不足 動物科學系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最基本的3個條件,一是養殖場地;二是畜、禽;三是飼養人員。基地的運轉模式與企業不同,不以產出為主,維護教學實踐基地就需要資金的不斷投入。由于教學實踐經費有限,教學實踐基地的一些實習設施相對比較落后,有的還是20世紀60年代的設施,這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求。
3.2 實踐基地缺乏專業的指導人員 目前,高等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許多教師剛獲得學位,沒有基層的工作經歷和實踐經驗,直接從事教學研究,雖然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具有較高的優勢,但是在現場教學方面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有時照本宣科,指導缺乏其有效性。
3.3 教學實踐監管體系不完善 目前,教學實踐基本上由1~2名老師帶隊,學生人數多,再加上教學實踐基地缺乏教育部門的有效管理,教學實踐的過程、效果都非常難以評估,這樣就容易造成學生敷衍了事,不注重實踐過程,只關心實踐報告,這也就背離了實踐教學的初衷。
3.4 部分校外教學基地難以固定,教學實踐被動 校外實習基地對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過程。目前,動科系雖然與一些企業建立了一定的聯系,但在參觀的時間與層面上確有一定的難度。有的企業因生產時間問題,學生的參觀時間也就受到了限制;有的企業生物安全規范嚴格,學生只能參觀外部環境以及通過視頻進行場內生產情況,這些情況都對教學實踐活動產生了極大的被動性。
4 對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幾點想法
4.1 加強綜合性和研究性實踐教學活動 為使我系培養的人才緊貼地方經濟建設的當前社會的需要,結合地方經濟建設和科研活動的特點,為學生開設具有研究性和綜合性的實踐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動手能力,同時還與畜牧生產實踐中需解決的實際問題和科研任務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利用科研項目的某些內容開展單項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意識,以創造者的角色參與實踐,使學生增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2 加強實踐教學的途徑 加強實驗基地的建設,是增加學生實踐動手的最為有效的途徑。也是進行實踐教學的重要保障體系之一,直接關系到學生實踐技能活動的開展。首先要做好統籌規劃、設計和建設實踐場所,補充先進的實驗設備,形成幾個現代化示范場所以及與條件好的企業通過合作模式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為我系的實踐教學提供保證,縮短學生就業適應社會的時間,學以致用。
4.3 深化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是保證人才培養的關鍵,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據我系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模式,深化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根據專業特點力求與當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一致,實踐教學的內容要與畜牧生產實踐相一致,鼓勵學生主動接觸實際,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4.4 注重實踐教學的保障體系建設 要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首先必須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對于青年教師,除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以外,鼓勵青年教師到畜禽生產第一線參加實踐鍛煉,增強實踐操作技能,優化師資結構,繼續抓好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特別是校內外實訓與技能考核基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1]陳澤軍,周正,楊曉芳,等.工業專業生產實習效果和教學質量提升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42-145.
[2]楊曉東.與企業合作共建共享高職實訓基地合作新模式的探索[J].職教論壇,2009(10),44-45.
[3]呂守林.構建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探討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6(3),33-34.
[4]艾寧,阮慧敏,劉會君,等.創新生產實習教學模式[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11),150-153.
[5]徐慧,喻強,戴雷.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思考 [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10),28-29.
[6]聶春燕.高校工科生產實習面臨的困境及解決的途徑[J].長春大學學報,2008,18(2),79-80. (責編:張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