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我國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發展迅速,從校校通到班班通,從功能單一的校園網發展到現在功能強大的數字化校園,信息技術對職業學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從數字化校園建設內涵、數字化校園建設對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的影響等幾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一點體會和認識,最后,對未來數字化校園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數字化校園 發展模式 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職業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礎,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作為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陣地和載體,職業學校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已成為教學信息化發展的基點和重點。數字化校園建設也越來越受關注。本文就數字化校園引領學校管理現代化、數字化校園整體規劃與平臺建設、未來的數字化課堂以及教學模式變革、新技術在職業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電子白板、電子書包、數字圖書館等)、數字化校園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這五個議題展開研討。
1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分析
數字化校園以網絡建設為基礎,以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為目標以期達到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科研和管理水平與效率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了十年,但在發展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校長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理念、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
(2)學校對數字化校園建設投入不足。
(3)職業學校教師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阻礙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程。
(4)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專業師資隊伍技術力量薄弱。
2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新認識
2.1對數字化校園建設內涵的認識
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僅是一個投入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軟、硬件資源的支撐。數字化校園建設需要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因而,我們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是教育教學工具的轉變,它應該是在轉變老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理念基礎上去規劃、設計和建設的。
2.2對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變革的認識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習慣于唱獨角戲,學生默默接受知識的教書方式和學習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社會更加渴望學校能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為核心”,數字化校園建設恰恰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這種環境的變換必然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資源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2.3對數字化校園發展模式的認識
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數字化校園的發展沒有終點,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建設的過程和提升的過程,數字化校園發展的過程永遠沒有終點。
3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展望
從單個學校數字化校園需求角度來看,數字化校園建設應從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和數字化協同交流三個方面去設計和建設(如圖1)。
圖1 數字化校園層次結構圖
4結束語
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特別提出,信息技術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近年來學校按照國家和省教育信息化戰略部署,注重信息化實踐建設,積極探索信息化建設機制與應用模式,充分應用數字化校園建設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不斷提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http://learning.sohu.com/s2011/schoolmaster/index.shtml
[2] 沈培華,蔣東興等.數字校園理論與實踐[J].辦公自動化, 2002(4):15-20.
[3] 王賢燦.中學“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制約因素及體制建議[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