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的發展、壯大與企業的投資緊密相關,企業的投資效率,不僅僅關系到公司的成長,更是推動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的投資收益是否能夠實現,不僅與企業價值、股東權益實現最大化緊密相連,更關系到整個宏觀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投資是否合理,從微觀角度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從宏觀角度則反映了一國金融的體系,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過渡投資;動因;上市公司
過度投資是指接受對公司價值來說并不是最優的投資機會,超出或者偏離了自身的能力和成長機會,尤其是投資于凈現值小于零的項目,從而使資金配置效率降低的一種低效率投資決策行為。上市公司的融資決策、投資決策和股利政策是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決策,而投資決策處于這三大財務決策的核心地位,對融資決策和股利政策有直接的影響,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經營風險、企業價值以及公司的長遠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應該深刻了解上市公司過渡投資的動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改善企業的投資情況、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從而促進企業發展。
過渡投資的動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經營者偏離所有者目標,所有者監督不力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過度投資行為產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形成的委托代理關系。企業是由各利益相關主體組成的契約集合體,其內部各經濟主體之間都存在著一種契約關系,這種契約關系即是委托代理關系,實施契約關系的雙方分別為委托人和代理人,也可以稱之為所有者和經營者,代理人會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來進行相關決策,從而違背了企業和委托人的利益,不利于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委托代理關系中雙方的關系既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就企業的收益而言,所有者承擔較小的風險,獲得較大部分的收益,而經營者則承擔更大的風險卻獲得較小部分的收益,這就導致了經營者往往為了個人利益最大化而損害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在現代企業制度下,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導致了經營者的機會主義行為,經營者為達成自己的私人目標(如鞏固個人地位、建立個人帝國、謀取私人收益),從而與所有者的財務目標背道而馳,無形之間代理沖突應運而生,所以說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即為代理沖突。
二、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參與者中每個人掌握的信息量是不同的,掌握較多信息的一方會從信息貧乏者中獲取利益,這種信息不對稱會使資本市場中各個經濟主體由于取得的信息不全面從而影響做出正確的選擇。就我國目前的資本市場而言,企業的內部管理者和外部的投資者信息不對稱是企業過度投資行為的原因之一。
企業內部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加劇了過度投資,由于經營者全面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對企業以及市場的投資環境以及相關動態有更加充分的了解,相比較所有者則對各方面信息的掌握不是很全面、了解也不深入,在這種情況下,經營者會刻意反饋給所有者一些比較有利于投資決策的信息、投資項目的前景良好等等,而對所有者隱瞞潛在的風險和負面的因素,進而擴大企業規模以提高個人薪酬,盲目投資于一些凈現值為負有且不能在未來給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的項目,更有甚者在投資中勾結串通外人侵害企業的利益,這些都使得企業的過度投資越發嚴重。
三、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
公司治理的目標是是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與經理人之間的相互制衡來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在我國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權呈現集中化的特點下,公司治理的主要問題在于控股股東對外部投資者利益的攫取。因此,公司存在兩種內在矛盾:股東和經理層的矛盾、控股股東和小股東的矛盾。解決這些矛盾的機制既可以是公司的內部設置,也可以是公司的外部機制。內部機制一般包括:董事會、監事會、股權結構。外部機制一般包括企業控制權市場、法制基礎和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產品市場的競爭程度。
公司內部治理是以劃分公司的內部權力的方式,來實現對經營者的領導與監督。但是,權力的分配往往會受到股權結構的直接影響。在股權結構不合理的公司,大股東會利用持股的優勢操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不僅制約權力制衡的發揮,而且企業價值和小股東的利益也會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在股權結構集中化的特點下,公司內部治理作用的有效程度受到質疑。就產品市場而言,若公司提供的產品能夠獨樹一幟,則會給公司帶來理想的利益,企業的發展、壯大必然會促使控股股東受益。同樣,若公司的產品并沒有獨特之處,得不到消費者的認可,在同類產品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則必然會給企業帶來較低的效益,甚至導致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此時控股股東面臨喪失控制權的威脅。因此,產品市場競爭能夠抑制控股股東做出有悖于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投資決策。
四、經營者認知的偏差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術界相繼出現了將行為科學的理論融入到金融學的理論,這種理論廣泛匯集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行為學等研究成果,并且將其與金融學有效的結合起來,從新的視角開展對金融和財務相關問題的研究與分析。行為公司財務學認為, 管理者自身的認知偏差很容易造成非理性的投資,這些認知偏差主要包括管理者的過度自信、從眾心理、錨定效應偏差、框架效應偏差、損失厭惡心理、確定性效應偏差等。
五、結語
對于企業,過度投資不僅會降低企業的價值,更會威脅到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國家,易造成資源浪費,帶來泡沫經濟,觸發經濟危機。所以我們應該從建立良好的管理層激勵機制、完善信息披露、優化公司治理等角度,改善企業的投資,促使企業長遠發展。
作者簡介:周帆(1989- ),女,遼寧沈陽人,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