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工業化對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對遼寧農村工業化發展進行了SWOT分析,探討遼寧農村工業化過程中的優勢和劣勢,以及機遇和挑戰,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遼寧;農村工業化;對策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而改革開放最早的政策受益者就是農村。隨著農村經濟多樣化發展,尤其是農村工業化的初步形成和發展,1984年召開的中央全國農村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調整等措施,并寫進次年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具體包括:1.改革農產品統派購制度。2.大力幫助農村調整產業結構。3.進一步放寬山區、林區政策。4.積極興辦交通事業。5.對鄉鎮企業實行信貸、稅收優惠。鼓勵農民發展采礦和其他開發性事業。6.鼓勵技術轉讓和人才交流。7.放寬農村金融政策,提高資金的融通效益。8.按照自愿互利和商品經濟要求,積極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制。9.進一步擴大城鄉經濟交往,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指導。10.發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這實際上為農村工業化進一步發展放松了體制機制方面的政策束縛,從而解放農村生產力,釋放農村經濟活力,自此農村工業化取得了快速發展。
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相比,遼寧農村工業化進程相對緩慢,水平偏低,傳統農業和工業仍占較大比重,嚴重影響了遼寧縣域經濟的規模增長和質量與結構的改善和提高,進而制約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和遼寧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步伐。2003年東北振興戰略提出以來,遼寧高度重視農村工業化,經過努力,遼寧農村工業化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運用SWOT分析遼寧農村工業化,并提出相對對策思路,對今后進一步推進遼寧農村工業化工作,無疑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遼寧農村工業化的SWOT分析
1.遼寧農村工業化的優勢
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遼寧農村工業化進程中存在明顯的內生性優勢,這與遼寧產業基礎和區位資源條件等密不可分。
2.產業基礎
遼寧農村工業化最突出的特色優勢就在于,老工業基地可以提供有力的后盾和支持,主要是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提供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等。例如,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在營口市鲅魚圈區所建設的熱軋、厚板和中板的生產線,就直接拉動了當地農村工業化的發展。
3.區位資源
遼寧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這既是歷史上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條件,也是今后農村工業化發展的條件。例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泡子鎮查馬屯大鐵礦的發現,無疑直接促進當地鐵選廠等相關工業化企業的發展。另外,遼寧作為東北地區唯一的海上門戶和開放前沿,農村工業化進程中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方面自然具有先天的區位地緣條件和優勢。
4.遼寧農村工業化的劣勢
當然,遼寧推動農村工業化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影響了農村工業化水平的有效提升。
(1)區域層面
遼寧農村工業化往往是從縣域經濟視角出發,在產業園區建設語境下進行,鄉域經濟或鎮域經濟也時而涉及,而真正村域經濟層面上推動農村工業化的工作還不夠。這就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農村工業化形成鮮明對比,當地很多情況下都是在村域經濟條件下推動農村工業化進程,村干部和集體經濟發揮重要作用,最典型的就是華西村。
(2)金融支持
遼寧農村資本市場發展滯后,金融生態發育不夠充分,導致農村工業化缺乏有效金融支持。當然這也與遼寧整體金融環境有關系。而對比東南沿海地區,無論是側重于民營經濟的溫州模式還是側重于政府或領導干部發揮重要作用的蘇南模式,農村工業化進程都獲得不同形式的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例如,在溫州模式下,經過民間經濟主體活動而自發形成的民間信貸服務體系;或者在蘇南模式下,政府支持下的融資平臺,都對推進農村工業化產生了直接推力。而遼寧由于金融支持不夠,導致農村投資不足,與同時期城鎮投資相比差距顯著(圖)。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原,主要是城鎮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的極化效應,及其在政府傾斜政策和強力干預的背景下的進一步強化。
圖 遼寧城鄉固定資產投資額變動趨勢
(3)粗放發展
由于技術裝備水平偏低,中高級技術管理人才數量較小,投資不足,尤其缺乏教育培訓和研發投入,導致遼寧農村工業企業粗放經營,附加值較低,再加上產業集中和集聚不夠,布局分散,未形成產業鏈條,缺乏規模效應、積聚效應和帶動效應,難以形成工業化合力,常常出現有工業但無工業化的現象。另外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資金、土地、資源環境、勞動力等方面隱性成本較大,效率偏低,風險較大。
5.遼寧農村工業化的挑戰
遼寧在農村工業化過程中,不但存在內生性問題和障礙,還存在外部不利因素。
(1)政策影響
由于遼寧推動農村工業化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啟動較晚,因此在政策空間上先行先試的回旋空間就比較小,例如在用地方面,國家明確劃定耕地紅線,限制耕地的占用,進而限制工業用地的拓展。雖然一些地方通過重新劃區和用地指標交易等手段進行規避,但日益壓縮的政策空間和日益嚴格的執法尺度畢竟使遼寧不能像東南沿海在改革開放初期那樣,有那么多“灰色地帶”可走。但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督促遼寧農村工業化過程中集約用地。
(2)經濟形勢
當前,遼寧在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過程中,產業結構同質化現象比較明顯,競爭的層面還沒有充分拉開,而各地鄉鎮企業往往是配套服務城鎮大中型企業的,這就導致一旦遇見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當前這種世界經濟低迷期的情況,就會出現全局性對外開放受影響的問題。由于產業結構同質化,導致產能過?;蚋傁鄽r現象,嚴重影響了當前農村工業化的效益。
6.遼寧農村工業化的機遇
當然,除了外部的不利因素之外,遼寧也具有外部有利因素。
(1)政策影響
2003年東北振興戰略提出以來,國家和省里不斷為農村工業化提供政策優惠。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尤其是沈陽經濟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無疑使遼寧農村工業化可以站在更高的開放高地和發展高地上進一步推進。此外,遼寧在黨代會和農村工作會議當中多次強調要推動農村工業化,并專門為縣域經濟發展制訂規劃,并加快推動農村公路和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工業化發展保駕護航。
(2)經濟形勢
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國家對重化工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而遼寧提出打造新型工業化原材料工業基地和裝備制造業基地,并強調自己作為東北沿海省份的地位,無疑會使遼寧在全國乃至整個東北亞的經濟版圖中凸顯。
二、遼寧農村工業化的戰略選擇
今后一段時期內,遼寧應該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推動農村工業化進程。
1.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關系。
十八大后,中央巡視組經過對遼寧的調研,對遼寧個別領導干部插手經濟運行的做法公開明確地提出了批評。這種現象之所以仍然存在,一方面在于個別領導干部市場經濟意識和法制觀念淡漠,但另一方面也在于遼寧作為“共和國長子”,作為老工業基地,作為計劃經濟長期堡壘,至今仍然存在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歷史包袱——尤其是其中的相關心理觀念和價值取向。在推動農村工業化過程中,各級政府應該明晰責任邊界,明確職能定位,切實做到管理時不越位,服務時不缺位,調控時不錯位,從而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
2.結合遼寧農村實際,切實從村域經濟視角出發推進農村工業化
發展遼寧乃至整個東北地區夫人農村,與南方的農村不同,宗族勢力影響不夠大,家族關系盤根錯節現象也比較少,自然村和行政村之間關系由此也比較容易理順,尤其是在土地流轉、戶籍制度改革和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背景下。遼寧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實際,在實踐過程中形成適合遼寧農村工業化的工作方法。這類方法應該是把自然村和行政村結合起來,統一于村域經濟發展中。例如,可以根據自然村和行政村兩個層面上土地流轉情況,制訂相應的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發展規劃。
3.鼓勵全民創業,保護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釋放民間經濟活力。
遼寧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仍然存在的對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在觀念和體制政策方面的歧視,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市場化進程;改善融資環境和金融生態,優化農村信用合作和金融支持,規范引導民間信貸服務等融資業務,培育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完善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大中型制造業企業主輔分離,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在產業集群化背景下聯動發展,從而優化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
4.把村域經濟培育成對外開放新高地
擴大村域經濟開放廣度、深度和力度,鼓勵外來資金、技術和人才流向農村,在這一過程中,不妨與戶籍制度改革、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相結合,優化農村人力資源結構,以此為基礎促進資源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例如遼西北地區可以與以色列等國開展沙漠農業及相關工業的技術和產業合作。這里可以在省市縣鄉鎮村不同層面,以及政府、企業界和學術界等不同界域,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的交流合作。
5.把農村工業化與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
工業化與城鎮化實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從產業經濟學角度,另一個是從區域經濟角度,但都體現了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人的轉化:包括農民變市民,農人變工人等等。人的轉化帶來經濟資源和主體的轉化,例如農田農場隨之變成生產加工企業經營上一個環節的載體。因此,可以實現農村工業化與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互動發展。
參考文獻:
于言良主編.遼寧省情概論.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作者簡介:潘志(1983- ),男,遼寧丹東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世界經濟;李飛(1971- ),男,江蘇徐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