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借鑒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理念,結合高職教育發展趨勢和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特點,基于食品檢驗工職業資格研究,以食品檢驗工作任務為載體進行了課程設計,并提出教學實施要點。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 課程開發
一、課程開發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強調理論與技能并重,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培養。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理念即是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開發設計課程內容與課程結構,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獲得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能知識以及工作方法與經驗,這一課程模式符合高職學生的思維特點及認知規律,在當今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課程改革中,借鑒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理念,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整體設計,基于工作過程開發構建了《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學習領域課程。
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在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改革中,通過對遼寧省食品產業的調研,根據其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的需求,明確了為食品行業培養食品檢驗員、品質控制員、食品安全管理員及營養師等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通過行業情況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學習領域描述和學習情境設計,形成了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學習領域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學生專項能力的重要載體。
二、課程開發方案
1.根據職業需求設計課程目標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是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核心課程。食品微生物檢驗是食品檢驗工作崗位群之一,是食品檢驗工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核心內容。本課程以食品微生物檢驗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培養為主線,使學生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夠勝任食品檢驗員工作崗位的相關工作任務,如實驗室使用維護與管理、微生物樣品的采集、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檢驗、生產環境微生物指標的檢測、出具檢驗報告等,同時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善于溝通與合作的品質,樹立質量與安全意識。課程目標描述如下:
(1)知識目標。掌握食品微生物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食品樣品采集和處理原則及注意事項;掌握微生物檢驗一般程序;掌握食品中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及酵母計數和致病菌的國標檢驗方法。
(2)能力目標。能根據相關要求,正確采集和處理食品樣品;能使用國標方法,對食品中的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及酵母菌、致病菌進行檢測;能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并根據相關食品標準判定結果,并能規范書寫檢驗報告;能正確使用微生物檢測中所涉及的各種儀器設備;能按規定使用和管理微生物檢驗室,并能對微生物檢驗室的建設提出正確設計方案;在食品檢驗過程中,能與其他組員進行良好溝通,并能根據實際檢測情況進行方法變通,解決實際問題。
(3)素質目標。增強食品質量與安全意識,確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客觀公正的工作作風,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自覺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根據典型工作任務開發課程內容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是以典型的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任務為載體,按照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內容、工作程序,開發設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將理論知識滲透到工作任務中,讓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學習到必需的理論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學編排上打破傳統的課程章節,以建構主義思想為理論指導,以實際工作崗位任務為線索,按照從行動到知識、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設計的循序漸進的課程結構。根據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崗位從新手到能手的成長過程,以典型的食品檢驗工作任務為載體,從微生物的認識,到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再到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檢測和生產環境微生物檢測,最后微生物實驗室的設計與管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合理整合,根據高職學生的思維特點、智能水平以及認知規律合理安排課程結構。
3.根據工作程序設計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是教師根據典型工作任務設計的用來學習的“情形”和環境,是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處理的結果。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學習情境根據食品企業微生物化驗室常規工作及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程序,遵循從入門到熟練,從單一到綜合、從新手到專家的職業成長規律,同時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學習規律,設計了微生物的培養、微生物的觀察、食品中微生物指標的檢測、食品生產環境微生物指標的檢測、實驗室設計與管理等5個學習情境和15個任務單元。各個學習情境既相互獨立,又存在平行、遞進和包容的關系,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既掌握了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又提高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信息接受和處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不斷學習的能力。
4.根據行動導向設計教學環節
行動導向教學旨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下達工作任務,學生則根據工作任務,通過獨立查詢資料、分析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工作過程、評估工作結果等一系列行動構建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體系。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完全是在模擬企業實驗室的校內實訓場所進行,使學生能夠在與企業環境相似的條件下學習和實訓,同時,與學校的食堂及其他生產性實訓基地合作,接受真實的檢驗任務,如食堂餐盤、環境的監測、食品原料及產品(如糕點)的檢測等,學生有真實的工作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企業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以檢驗任務書的形式布置檢驗標準、儀器設備、檢驗程序、結果報告等工作任務,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實驗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開展教學;學生則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找資料、分析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檢驗工作,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鍛煉,理論知識得到運用。任務完成后,師生通過共同分析、總結任務,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完成檢驗任務的檢查和評估。
5.以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設計學習評價
在進行學習評價時,我們將職業能力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既評價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評價學生的工作態度與經驗,這樣就做到了既評價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評價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的權重為60%,終結性評價權重為40%,評價方案見表2所示。形成性評價包括工作態度、合作精神、職業素養、工作方法、工作質量等內容,終結性評價包括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這樣的評價方式突出了學習過程的考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使學生把學習當做樂事。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改革,以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檢驗工作任務為載體,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根據認知規律,設計學習情境,對傳統的課程結構進行了有效的革新。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加深了對食品微生物檢驗工作崗位、職業標準及工作環境的感性認識,獲得了崗位工作過程中的相關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J].徐州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1-6.
[2]趙志群.對學習領域課程的認識[J].職教論壇,2008,(4):1.
[3]嚴中華.職業教育課程開發與實施[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傅偉,袁強,王庭俊.學習領域課程《化工用泵檢修與維護》開發與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1,(23):25-28
[5]姚勇芳,莫慧平.《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建設與改革的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8,(8):60-61.
[6]王建,羅紅霞等.基于工作任務的《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改革[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2,(7):70-73
課題項目: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我院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課程體系開發;項目編號:院級課題2013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