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發現我國證券信用交易風險監管機制的不足之處,該文進行了與國外方面成熟證券市場的比較和對過去證券信用交易監管制度與法律法規的分析,得之不足后該文對如何解決這些潛在的證券信用交易監管制度的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證券市場在我國運營開后,證券信用交易不可遏制的成了一個重要角色。那么證券信用交易風險監管機制的完善同樣變得重要至極,而對于已經擁有該交易方式上百年的美國證券市場則是我國所應該借鑒和學習的,普及證券信用交易概念后,對兩國的狀況進行分析。
1證券信用交易的交易制度
證券信用交易其實就是保證金交易,即在投資者在進行證券投資時資金或應付證券不足時,通過向證券商交納一些金錢或證券充當保證金,讓證券商代為墊付的一種交易。伴隨著信用交易的發生,這種交易的一些特征也凸顯出來。第一,因為投資者可以通過小額的保證金進行遠大于保證金的投資,所以當市場走向與投資者估算大致一樣時,則投資者可以獲得遠超自己本身資金的收益,同樣預測失敗后的結果也是投資者所承受不起的,這便是財務杠桿性。第二,一般來說,證券商的本身的資金和證券并不能滿足投資者的需求,從而使證券商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尋求資金或證券,這樣就會存在投資者與證券商,證券商和金融機構兩個信用關系,也可以說是雙重信用性。第三,上述兩者信用關系都會促進資金在證券市場的流動,則會有資金流動性。第四,證券監管部門可以通過保證金比例的調節對證券市場的積極性進行控制,從而有宏觀調控性。
2國外成熟證券信用交易市場
19世紀是美國證券信用的的開始,美國證券市場因此開始擁有了較強的流動性。20世紀便是美國證券信用的發展,從1933年起分別頒布《證券法》,《證券交易法》,《全美證券市場促進法》。通過用保證金來獲取更多的資金投入的投資方法在20世紀70年代被運用的很是廣泛,下一個十年,第三方監管被美國證券市場引入,同時債券回購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樣美國證券市場就擁有了大量的資金來源。90年代后因為證券信用的融券進行了結構上的改變和對沖基金的廣泛使用使美國證券信用交易制度得以大力發展。
作為擁有世界上最為健全的證券市場的美國是在監管機構,法律監管機制,自律,三者下進行證券交易的。監管機構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被授權對規定和政策進行適時的改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要是對證券交易具體的主體進行信用交易的核準和錯誤操作的處罰與證券商,證券交易,跨州證券交易進行監管。證券交易所:每一個證券交易所都由其自定的規定,主要用于監管投資人的資格和投資的程序。
綜合美國從起始就頒布的關于證券交易的法律,美國證券交易擁有了很多的監管規定。第一,準入資格的認證(1)投資者的資格:投資者并沒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主要是在與投資者是否擁有足夠的資金,而資金的額度是由各個的交易所自己規定,投資者也需要登記自己姓名等信息。(2)證券商的資格:《證券交易法》規定了證券商所應擁有資本條件,而是否有客戶有價證券則決定證券商能否獨立地進行交易業務,接受客戶款項和證券。(3)證券的資格:能夠進行證券信用交易的證券要么是已上市的有價證券,要么是可以進行店頭市場交易的可融資的股票和債券。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第二,保證金比例的規定:美國保證金的調整是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規定的,從始至今已經進行了很多次的調整,當證券的市場價格過低時或者過高時則會調整使整個供求得到穩定。第三,融資的資金來源:證券商從銀行或金融機構借貸的資金,證券商所擁有的資金和其形成合同關系的投資方金額。第四,融券證券來源的規定:投資者用于擔保的保證金里的有價證券,證券商的有價證券,證券商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或個體在有擔保情況下借貸的有價證券,投資者擁有的有價證券和在證券商事先與投資者建立公平合同并支付投資者應該的對價的條件下保證金擔保的超過保證金部分的有價證券。第五,對賣空行為的監管:《證券交易法》中規定了除在某些情況下不得進行低于最后一次證券交易價格的證券賣空交易,這是對賣空證券價格的限定,對股票的暴跌有一定抑制。第六,分離帳戶管理規定:為保證證券商易于結算和使證券交易監管機構能實時的知曉證券交易的情況,設置證券信用交易賬戶,并用來對保證金比例調節的基本依據。投資者的自有資金和證券,證券公司是無權干預,但對于投資者未能準時繳納保證金時證券公司有權強行管理。
3我國證券交易監管機制的歷史演變與不足
1984年證券市場開始中國運行開來,幾年后伴隨市場而生的證券交易所也在上海深圳等發達城市鋪展開來,從1990年到1993年各個地區連續發布了如《深圳證券交易所業務規則》《上海證券交易所業務規則》規則中明確表示禁止證券信用交易。自1993年后開始陸續出現證券公司與投資者的交易,或透支服務或產生借貸關系。但這時由于沒有嚴格的規定,雙方都沒法保證提供應付的義務。并且發生挪用投資者資產和投資者無法按時交納保證金,隨后1996年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堅決制止透支等行為的嚴格通知,明令禁止了這種透支業務。1998年頒布的《證券法》更是明確指出只能以現貨進行交易,此后直到2005年10月27日,修訂了《證券法》透支業務才有了發展的可能。從最開始的只能有現貨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方式進行交易到允許符合國務院證券監管機構所批準的證券公司進行為投資者融資的業務,最后形成如今的大量融資證券機構合法安全的運行。
我國對證券信用交易風險有著諸多規定。第一對證券公司從事證券信用交易的規定:證券公司應具有經營該方面業務3年以上,最近6個月凈資產在12億以上,健全的公司結構和具備要求的管理人員與董事長。第二對投資者的規定:要求獲知投資者的非隱私信息并對投資者根據其所擁有的資產能力來決定投資者獲于的授信額度。第三對進行信用交易的政權規定:應符合《上海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內對證券的要求。第四賬戶分類管理的規定:應符合《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業務管理辦法》內對證券信用交易開設賬戶的要求。第五保證金的規定應符合《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方法》和《融券融資交易試點實施細則》內分別對初始保證金與維持擔保比例的規定。第六強制平倉的規定:若投資者未按照約定日期交納保證金則證券公司有權對其資產進行處理。第七風險準備金的規定:應符合《證券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內對風險準備金的規定。
我國證券信用交易風險監管機制的不足。第一我國所頒布的法律與監管機構頒布的規定自身與兩者之間都有著明顯的沖突,如《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試點業務管理辦法》是由中國證監會頒布的,其法律地位為部門規章,與《證券法》要求的國務院規定并不符合。第二擔保賬戶內資金為信托財產的規定與我國目前諸多法律規定存在偏差,在現實情況中證券公司有著信托人,債權人共同的身份,而這樣會使證券公司很難正常的運營。第三隊投資者資格的要求過于低,導致股市由于初進者的不明智行為變得動蕩。第四未對投資者保證金中的現金保證金進行規定。
4我國證券信用交易風險監督的完善
第一,我國現階段證券信用交易屬于初期,應尋找符合自己的模式來發展,美國的分散授信還是日本的集中信用模式都是其自身根據問題來形成的,我國應在外國模式的借鑒下走出自己的模式。第二,完善我國法律上在證券信用交易上的不足。
證券信用交易是證券市場發展的產物,相對的,證券信用交易具有高風險的特征。對于在初階段證券市場的中國擁有完善的風險監管機制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美國相對健全的監管制度的分析與我國的現狀得出我國的不足并提出建議。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