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雜志可以做得很好看,也容易流于一般、不溫不火。少兒類文摘雜志也有自己的獨特性,那么少兒類文摘雜志怎樣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發揮自己的潛力呢?文摘雜志的第一個特點就是“雜”。所謂“雜”,當然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包羅萬象。現在的信息傳遞快速而廣泛,我們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引領小讀者開闊眼界,提升修養,不僅要做有知識的人,還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文摘的第二個顯著特點從刊名就能有直接體現,那就是“摘”。這個“摘”的優勢是什么呢?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經說過:“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科學的金字塔正是這樣一代一代壘起來的。那么文摘雜志也是有這樣得天獨厚的資源,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取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這就保證了文摘內容的高水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少年兒童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需要拓展視野,但是現在市場上的出版物數量繁多,質量參差不齊,少年兒童的辨別能力有限,本身的課業負擔也很重,文摘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從已出版的浩如煙海的書報刊中挑選最好的最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內容,我們幫助讀者節省了時間,提供了上乘的內容,家長和老師就可以放心讓孩子閱讀。也可以說文摘是站在出版物這個巨人的肩膀上,為全國的少年兒童做最好的雜志而在努力。
如果說前面提到的“雜”和“摘”是由文摘雜志自身的屬性決定的,那現在要說到的這個“深”則是編輯的主觀性的深度體現。面對現在紛雜的媒體和知識來源渠道,我們要適應潮流,學習多媒體傳播。但是,我們也要想辦法找到紙介媒體自身的特點,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出于對少年兒童身體健康的考慮,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紙質出版物還是有存在的必要。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和現在的快餐式文化有所區別呢?又如何將我們摘出來的好內容合理地展示給讀者呢?那就是雜志內容的系統性建設和深度解讀。
雜志專題策劃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每期都有主題性、標志性規劃,專題作為每期雜志最核心的內容,輻射到整本雜志,整合不同形式的欄目內容,為共同一個主題編排版面內容,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這樣使每期內容主題突出,在類型更多樣、涉獵面更廣的前提下,突出內容的充實性,把好的選題做精、做深,這樣就會區別于其他媒體的快餐式文化的特點,逐步打造雜志的整體感和系統性,使期刊的優勢和特色更為突出,從而充分發揮期刊本身的特點來贏得應有的市場份額。
這種大專題形式在成人的新聞、財經類雜志中運用較廣,但在少兒類雜志中還是一塊新大陸。少年兒童的思維是跳躍式的,他們對很多事情都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們挑選他們最感興趣的新鮮好玩的話題作為專題的主題。少年兒童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過程中,其實他們比成年人更需要系統的、完善的信息接收,他們的求知欲更強,在很多成年人一笑而過的問題上他們會想要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快餐式文化無法滿足的,所以快餐式的信息展示并不適合少年兒童。我們就是要抓住這個發現,將大專題用活潑生動的形式進行深入發掘、全面擴散和充實的講解。
比如 “好玩漢字”“植物大作戰”“恐龍萬歲”“頭上的星空”“我們的人體”等大專題就包含了各種人文知識、歷史知識、科技知識、民俗知識、建筑知識、藝術知識等等,同時還有動手能力、理財能力、生活能力的培養。旨在小讀者學習知識的同時拓寬眼界,塑造完整人格。還配合雜志內容設計出了非常有特色的漫畫形象小主持人,它們性格鮮明、形象可愛,通過它們的講解將很多知識活潑生動地展現給小讀者,真正做到了深入淺出、潛移默化的知識傳遞。
在將雜志做“深”的理念規劃下,還可以配合雜志內容,策劃開展系列活動。活動就是將雜志內容從紙面上延續到了讀者真實的生活、學習中,從理念上的“深”擴展到了行動的“深”,這也是對雜志理念良好的宣傳。
最后,應該將所有的一切編輯理念和編輯手段都通過快樂的方式展現給小讀者,我們的“雜”是有規劃有方向的,我們的“摘”是有高度有品味的,我們的“深”是有內涵有趣味的,我們旨在讓小讀者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生活、快樂的成長,用我們的努力看到小讀者臉上快樂的笑容。讀者的興趣和需要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作者單位: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