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言教學一直是我國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高中教學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我國不斷深化教學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言教學也面臨著一定的機遇與挑戰。筆者對高中語言教學中的語言形象化教學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高中語言語言形象化相關內容進行系統論述,以期促進自身工作的進步,也為有需要的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高中語文;語言教學
一、語文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豐富的內涵
語文教師通過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還能體會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師不僅要掌握語言運用的技巧,同時在進行語言表達時要有一定的涵養,通過豐富的知識和古今中外名人故事的熟練掌握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還要對各個學科都要有深入了解,通過在語文學科學習中與其他學科進行聯系,讓學生在教師博學的知識中產生敬佩的情感,從而樹立要向教師學習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的信念,這對促使學生積極探究語文知識有良好的作用。
二、課堂語言要確保鮮明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現在的高中生思維活躍、知識面也比較寬,因而對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會要求比較高。如果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單調、乏味、刻板、缺乏吸引力,那么這節課注定提不起學生學習的任何興趣和欲望。因此,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多使用一些恰當、生動、形象的語言,最大限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質量。比如,在學完《胡同文化》后,我這樣向學生總結:“‘胡同’是表象,背后的‘文化’才是內涵。就像我們每個人除了外在的表象之外,內心的想法跟狀態才是關鍵。我們要仔細品味‘胡同文化’對‘胡同居民’的影響,以及作者對古老‘胡同’文化的審視和批判……”通過比喻的修辭方法,縮短學生與文章的距離感,使他們更容易理解作者表面上的描寫以及背后蘊含的豐富內涵,課堂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在吟詠中體味語感
語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必須建立在對語言現象條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礎之上的,具有直覺性的特征,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典范的語言材料進行感受,獲得認知上的直覺能力。這種直覺感受最有效的途徑是大量反復的誦讀。因為,講解是死的,而誦讀卻是活的,如同給作品以生命。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正是這個道理。中學課本中有不少文質兼美的抒情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解放思想,減少繁瑣的講解,刪除一些繁重的練習,淡化一些知識的傳授,適當引導學生誦讀吟詠,以觸發學生的語感。
四、在啟發想象中激發語感
想象是在頭腦中改造記憶的表象而創造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也是過去經驗中已形成的那些暫時聯系進行新的結合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借助學生無窮的想象力也是培養語感的一條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教師可以憑借語言材料運用對比、補充等或憑借形象的插圖、聲音等材料進行再造想象能力的培養;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懸念進行創造性想象訓練,將抽象的語言材料,在角色體驗和連綴畫面中再現出來。我們發現,創造性翅膀豐滿的過程就是語感充盈的過程。因此,在語感培養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憑借想象,“于有字處想無字文”,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
五、在拓展訓練時強化語感
在培養語感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文中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味與琢磨上,還要重視學生對語言直覺感受的豐富性與多元性,設計科學合理、發展學生思維個性的練習,使其成為在教師正確啟發引導之下以直覺思維活動為媒介、以培養語感為目的的語言訓練。應該把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訓練作為語感廣化、深化的杠桿。有所感才能有所言,正所謂“由感而發”,因而,在教學中我們以讀促說,以說促寫,組織學生經常開展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創造性的口頭語言表達,或書面的寫作,讓學生在語言的運用過程中,進一步感悟語言之神妙,不僅使課文的思想得以延續,而且自身的語感也在水到渠成的引導中得以發展。
六、教學語言要有激情,能激勵人
心理因素對于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教師授課神采奕奕激情四射,學生也會不由自主的提起幾分精神。同時,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總是很重視教師的評價。課堂中,教師一句自以為無意性的評語,往往會左右學生聽課情緒,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針對這一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將課堂中對各層次學生的隨意性評語變為可激發學生更積極思維的特意性評語,從而提高興趣,強化效果。
一方面,教師要用充滿激情的態度來展示語言,另一方面,教師也應該多說“你真棒”“你的想法很有創意”這樣的評語,增加學生的信心。簡單粗暴的指責及煩燥情緒只會使學生更緊張,甚至思維停滯,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類課文,形成惡性循環。在說激勵性話語時,切忌千篇一律和敷衍了事,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用或激情或溫情的口吻,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的關懷與鼓勵,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下,富有魅力的課堂教學語言對一名語文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否具備富有魅力的課堂教學語言也是語文教師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作為母語教學主要承擔者的語文教師應不忘上述需遵循的課堂教學語言原則,重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運用智慧創造出更具有魅力的課堂教學語言,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活動中,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 鄭日昌.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 王健龍.形象化的語言表達技巧.語言天地,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