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璟琳 俞力行 繆 睿
(1.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舟山市中醫骨傷聯合醫院,浙江 舟山 316000;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 舟山 316000)
中醫康復治療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療效觀察
丁璟琳1,2俞力行2繆 睿3
(1.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省舟山市中醫骨傷聯合醫院,浙江 舟山 316000;3.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浙江 舟山 316000)
目的探討中醫康復治療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的措施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120例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予以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片;觀察組予以中醫綜合康復措施,包括中藥內服與熏洗、針刺溫療、功能康復鍛煉;均連續治療4~5周。比較兩組ISOA與VAS評分改善和副作用。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ISOA與VAS計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中醫康復治療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符合病變的病理變化和臨床過程,能迅速緩解或消除關節腫疼癥狀和功能障礙,且延緩關節退化的進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中藥針灸康復鍛煉
筆者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和現代理論的指導,于膝關節骨關節炎(KOA)急性發作期采用中藥、針灸及康復鍛煉的綜合療法,顯著改善了臨床癥狀和關節功能。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舟山市中醫骨傷聯合醫院就診的KOA患者120例,按文獻[1-2]確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45~78歲,平均(63.0±8.5)歲;急性發作1 d至3個月,平均(10.5±4.8)d;單側39例,雙側21例;按照Kellgren-Lawrence分級法,輕度9例,中度20例,重度28例,特重3例。對照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43~77歲,平均(63.8±8.8)歲;急性發作2 d至2.5個月,平均(10.6±4.5)d;單側35例,雙側25例;Kellgren-Lawrence分級輕度7例,中度22例,重度30例,特重1例。兩組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50mg、鹽酸氨基葡萄糖片750mg,早晚各1次,連續服用8周。經髕上囊穿刺入關節腔,抽盡積液,注入透明質酸鈉注射液2.5mL,1次/周,連續4~5周。觀察組給予中醫康復綜合措施,(1)中藥內服:予自擬通絡方,組成:熟地黃10g,牛膝15g,桂枝10g,黃芪15g,透骨草15g,地龍15g,獨活10g,仙靈脂10g。若寒濕盛者加桂枝10g,細辛3 g;濕熱盛者加黃柏、制南星、土茯苓各15 g;氣虛者加炙黃芪20g,白術10 g;兼有內熱者加牡丹皮10g,知母10g,生地黃10g。每日1劑,水煎2次,分2次服,連續4~5周。(2)中藥熏洗:予自擬膝痛熏洗方,組成:伸筋草、透骨草各30g,海桐皮、獨活、牛膝、路路通各15g,三棱、莪術、細辛、桂枝、紅花、沒藥各10g。每日1劑,先熏后洗,每次30min,1周為1個療程,連用4~5個療程。(3)針刺溫療:急性發作期關節腫痛、屈伸功能受限或關節滲液,采用針刺溫療法。取穴:患側足三里、血海、梁丘、內外膝眼、鶴頂,針刺得氣后加艾條溫灸,每日1次,1周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 d,連用2個療程。(4)功能康復鍛煉:指導患者掌握功能康復鍛煉的要領,應貫穿治療始終。急性發作期膝關節宜休息制動,做股四頭肌伸縮鍛煉;急性發作期后,逐步增加膝關節活動鍛煉,訓練量以不引起第2日疼痛加劇或肌肉疲勞為度,避免較強的膝關節刺激動作,一般包括髕骨運動、伸膝運動、站立位身體重心轉移訓練、高抬腿踏步,坐位一站立位訓練等。
1.3 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均采用膝關節骨關節炎嚴重性指數(ISOA)[3]進行計分;(2)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治療前后的疼痛程度;(3)不良反應: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的血、尿常規與肝腎功能,并收集試驗過程中發生的所有臨床不良事件,有嚴重反應則停藥。
1.4 療效評定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與《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關于KOA療效標準制定。臨床控制:膝關節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X線片正常,ISOA積分減少≥95%。顯效:疼痛等癥狀明顯好轉,關節活動不受限,X線片顯示關節兩側間隙稍微變窄,積分減少70%~95%。有效: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X線片與治療前比較顯示關節兩側間隙有改善,關節面基本平整,關節活動輕度受限(由伸至屈活動度<130°),積分減少30%~70%。無效:疼痛等癥狀與關節活動無明顯改善或加重,X線片與治療前比較示無改善或者嚴重,積分減少<30%。
1.5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及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33例(55.00%)、12例(20.00%)、11例(18.33%)、4例(6.67%),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9例(31.67%)、16例(26.67%)、14例(23.33%)、11例(18.33%),總有效率為81.67%;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ISOA與VAS計分比較見表1。治療后兩組患者ISOA、VAS計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各組內治療前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治療后,觀察組ISOA與VAS計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ISOA與VAS計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ISOA與VAS計分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ISOA VAS觀察組治療前10.8±3.5 7.9±0.8(n=60)治療后3.6±1.2**△3.1±0.4*△對照組治療前10.6±3.7 7.8±0.6(n=60)治療后6.5±2.1*5.9±0.5*
2.3 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觀察組2例患者針刺部位出現瘙癢、紅斑,1例發生輕微胃脘不適,均未予特殊處理自行緩解。對照組出現3例胃腸道不良反應,1例眩暈,對癥處理后消失,未影響繼續治療。兩組均未見其他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00%、6.6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目前,原發性KOA急性發作期治療手段以對癥處理,目的在于緩解疼痛,減輕炎癥,延緩軟骨退化,改善關節功能,避免或減少畸形,提高生活質量。
近年來,研究者認識到改善軟骨代謝可能是治療該病比較科學合理的方法,多傾向于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與延緩軟骨破壞的藥物聯合運用[4]。在本研究中,對照組選用口服雙氯芬酸鈉、氨基葡萄糖片即是基于上述認識的。其中雙氯芬酸鈉為NSAIDs,具有消炎、鎮痛、解熱、抗風濕等作用,也能夠促進軟骨組織的合成,修復損壞的軟骨組織。氨基葡萄糖是人體關節軟骨合成蛋白聚糖所必需的重要成分之一,外源性氨基葡萄糖進入人體后具有明顯的軟骨趨向性,發揮抗炎和促進軟骨再生修復的作用,阻斷骨性關節炎的病理過程,從而改善關節活動,緩解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的總有效率為81.67%,治療后患者ISOA、VAS計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該結果文獻[4-6]報告基本一致。
中醫學認為“骨痹”在體為骨,在臟為腎。腎藏精主骨生髓,腎受邪則骨失淖澤,痹痛僵曲而不遂。若兼邪痹筋骨四肢關節,而見肢體關節腫痛僵重,屈伸不利等。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自擬通絡方,意在補腎培本、活血化瘀。方中熟地黃能補腎填精,補血養肝;仙靈脂溫腎助陽,透骨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牛膝入肝腎二經,強腰膝,破血行瘀,并能引藥下行,是方中的引經藥[7-8]。熏洗中藥與此類似,配合內服外用,共奏補腎活血、通絡止痛之功。針刺敏感穴位則發揮抑制炎癥和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消除水腫,艾灸可降低神經敏感性、改善改血液循環。值得一提的是溫針不僅可祛風濕、活血通絡,還能補肝腎和氣血[9]。在急性期后,通過醫療體操,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度、防止關節的粘連,進而恢復和改善關節的功能。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治療后ISOA與VAS計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可見中醫康復治療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符合病變的病理變化和臨床過程,迅速緩解或消除關節腫疼癥狀和功能障礙,且延緩了關節退化的進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能是治療原發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急性發作較好的療法之一。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2,16(診治指南專輯):16-17.
[2]王承德,沈丕安,胡蔭奇.實用中醫風濕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60.
[3]Rousseau JC,Delmas PD.Biologicalmarkers in osteoarthritis[J].NatClin PractRheumatol,2007,3(2):346-356.
[4]Nandakumar KS,Holmdahl R.Antibody-induced arthritis:diseasemechanismsand genes involved at the effectors phase ofarthritis[J].Arthritis Research Therapy,2006,8(6):223-225.
[5]張鵬,鄭昱新,曹月龍,等.布洛芬與氨基葡萄糖對膝骨關節炎患者滑膜細胞增殖及軟骨寡聚基質蛋白表達影響的比較[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10,14(10):668-671.
[6]邱貴興,翁習生,張克,等.鹽酸/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療骨關節炎的平行對照臨床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10(43):3067-3070.
[7]許梅馨.海桐皮湯熏洗治療早、中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98例[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2(1):34-35.
[8]張信成.養肝祛痰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60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27(6):370-371.
[9]高仰來.火針刺骨法加毫針刺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76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1,43(7):94-95.
R274
B
1004-745X(2014)01-0164-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1.088
20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