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浩
“三管齊下”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李逸浩
學風建設是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濱海縣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引領廣大黨員干部提高思想素質、增強工作本領、強化自律意識,不斷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向廣度深度拓展。
提高認識,形成“講學習”的良好風氣。思想認識正,學風才能正。一方面,通過支部黨課、黨員集中培訓日、專題講座等分析當前宏觀形勢及區域發展現狀,使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學習之要、學習之責。在《濱海報》開設“學習論壇”專欄,廣泛宣傳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意義和要求,介紹名人讀書學習的故事,交流學習體會,倡導全民學習。另一方面,在各級黨組織中開展“定標桿、找差距,解難題、促發展”學習實踐活動,使黨員干部感受到能力危機和本領恐慌,意識到必須通過學習掌握和運用新知識,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實現學用結合,以用促學。
創新舉措,營造“比學習”的濃烈氛圍。一是強化中心組示范帶動。嚴格落實黨委主要領導為學習第一責任人制度,中心組組長須審定月度學習計劃并主持中心組學習。縣委中心組帶頭做好表率,十八大召開以來,縣委中心組已多次舉行專題學習,把握精神實質,并且聯系實際謀劃工作。各中心組通過學習內容、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精心安排學習,每月向基層中心組免費提供一期《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參考資料》,每年對各基層黨委中心組開展一次巡聽,面向全縣組織征集中心組學習創新案例,并擇優匯編成冊。在全縣組織開展基層中心組理論學習“五個一”活動,即每月精讀一本好書、開展一次主題調研、組織一次學習考察、作一場輔導報告、建立一批基層聯系點,做到理論學習與加強政德修養、化解工作難題、推動地區發展“三結合”。二是強化載體建設。面向全縣副科級以上黨員干部開設“南湖講壇”,與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等合作,每月用一天安排兩場講座,受到黨員干部的普遍歡迎;面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群眾開設“百姓課堂”,由黨校教師、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離退休干部、大學生村官和百姓能人共同組建的120人宣講隊伍,長期活躍在鎮村和社區,他們通過講故事、說變化、話成就,為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群眾釋疑解惑,把黨的理論政策送到基層。在縣直部門中,積極幫助搭建學習平臺,先后培植了地稅大講堂、檢察院“海韻檢風”、國土局“周六大課堂”等十多個學習品牌。三是強化資源整合。積極探索并建立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與創先爭優活動、機關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相結合的機制,加大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推進力度。研究出臺了《關于在文明單位(行業)中率先創建學習型黨組織的實施意見》,把學習型黨組織建設作為參創文明單位(行業)的首要任務;把農村黨員干部冬訓與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農村文明鎮村戶評比相結合,納入整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統籌安排,協調推進。
健全制度,打造“促學習”的優良環境。加強學風建設,制度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的意見》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的實施意見》,堅持和完善集體學習、培訓輪訓、調查研究、個人自學、在線學習等制度,做到學習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形成長效學習機制。二是加強考核制度建設。建立完善述學評學考學獎學和學習通報制度,既注重對量的督查考核,更加強對質的督查考核。全面推行單位考核“年度目標管理模式”,把學習列入單位年度目標管理和考核內容,單位年度考核不合格,取消主要負責人當年評先評優資格。同時,推行副科級以上黨員干部學習考核“學分制模式”,規定年度學分未修滿者,當年不得評先評優,暫緩提拔使用。堅持把學習情況作為評價領導班子及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樹立注重學習的用人導向。三是加強保障制度建設。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黨校、閱覽室等學習場所建設,實施“五星級”黨校達標工程。推進網絡平臺建設,在濱海文明宣傳網開設“理論在線”,開通“微理論”微博,不斷打造富有特色、功能齊全、輻射廣闊的學習陣地,增強學習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作者系中共鹽城市濱海縣委書記)
責任編輯:錢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