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毅明,束景丹,王永生,銀 耀
(中國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教學部,北京 100193)
大學生對校園體育資訊的關注度和參與行為研究—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
鄧毅明,束景丹,王永生,銀 耀
(中國農業大學體育與藝術教學部,北京 100193)
為了探明大學生對校園體育資訊的關注度和參與行為,以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為調研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問卷調查法等進行研究,結果表明:1)大學生了解體育資訊的愿望具有普遍性,關注體育資訊的目的具有多元性,并且關注目的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了解相關信息、觀看比賽和交流交友;2)國內外賽事是大學生關注的資訊重點;體育新聞和明星軼事是關注度最高的資訊類別;籃球和足球是體育資訊中備受關注的體育項目;3)電腦網絡和手機是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的重要方式,當面交流和短信傳播是學生之間體育資訊共享的主要途徑;4)超過2/3的學生對體育賽事持積極態度,但絕大多數學生每天獲取體育資訊投入的時間不足30min;5)大部分學生獲取體育資訊后愿意交流、共享,但轉化為參與行為的相對較少。
大學生;校園體育資訊;關注度;參與行為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網絡和信息支持的資訊時代。在海量的資訊中,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發現、獲得、使用和消費所需要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體育資訊是指國內外各種體育賽事、體育團體及運動員最新動態、社會體育活動和體育相關的信息[1]。體育資訊包括但不僅限于體育新聞,還包括通過網站、廣播等其他體育媒介,以及專家講座、宣傳張貼畫等發布的信息,涉及體育領域的新聞、供求、動態、技術、政策、評論、觀點和學術等范疇。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大學生通過媒體手段獲取包括體育資訊在內的各類資訊,在資訊中學習和實踐,資訊平臺已經成為不受時空制約的伴隨大學生的一個特殊隱形的無處不在的課堂。
國際體育資訊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s Information/IASI, http://sportinfo.ning. com/)和美國大學體育資訊主任網絡(College Sports Information Directors of America/CoSIDA, http:// www.cosida.com)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和體育資訊平臺;我國和美國等國家的大學重視信息技術和體育資訊、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相關的研究[2-4]。近年來,我國在大學校園媒體和網絡建設方面發展得很快,圍繞傳媒和資訊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學生管理和校園體育的影響開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例如,過度使用網絡和網絡成癮對大學生網絡身心健康的影響[5]、大學生接觸電視奧運資訊的動機[6]、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對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影響[7]、高校中的體育新聞[8]、校園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功能[9],以及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體育鍛煉調適[10]、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11]等。體育資訊已經成為我國大學校園體育、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到目前為止,針對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關注和參與行為則鮮有研究,缺少典型案例分析。本研究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例開展了相關調研,旨在解析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關注和參與行為特征,發揮體育資訊推動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和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
1.1 研究對象 以大學生對校園體育資訊的關注度和參與行為為研究對象;以中國農業大學的學生和校園體育資訊實際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中國農業大學圖書館等途徑,分別以“校園媒體”、“體育資訊”為關鍵詞檢索到文獻7 991篇和1 702篇;分別以“體育資訊+大學生”和“校園媒體+體育資訊”為關鍵詞檢索到文獻167篇和4篇;以“大學生+校園體育資訊+關注度+參與行為”未檢索到相關文獻,說明關于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關注和應答行為尚無相關研究成果,以此為基礎掌握了我國在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關注度和參與行為方面的研究進展,為確定本研究的基本內容提供了依據。
1.2.2 問卷調查法 中國農業大學是國家985和211工程建設大學,學校目前有全日制本科生12 085名和全日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7 545名;學校建有2008年北京奧運會摔跤館,是國家橄欖球項目基地和該項目參加亞運會的主要隊員和主教練所在高校,也是2008年奧運會在珠穆朗瑪峰點燃和傳遞火炬的多名大學生火炬手所在高校,擁有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搶花炮”等優勢品牌項目;學校在體育教學和群體活動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校園體育氛圍,在與校園體育資訊相關的網絡新聞、廣播、紙媒等基本設施、主題內容、傳播渠道以及學生關注、參與方面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根據研究目的設計問卷,利用體育課程教學和校園群體活動時間段發放問卷,采取無記名調查方式實施調研,共發放問卷840份,回收問卷820份,問卷回收率為97.62%。其中,有效問卷791份,有效問卷率為96.46%。對有效問卷進行整理,統計調研結果并進行數據分析,對于未填寫選擇項的問卷對應的選項題數值統計設定為“空”。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均滿足問卷調查方法要求及本研究的需要。
2.1 受調查學生的基本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的樣本涉及的學生來源于學校的6個學院,占全校學院總數的50%;覆蓋2個校區,校區覆蓋率為100%;學生層次包括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個層次。受調查學生的教育層次、性別、獨生子女與否、健康狀況、性格類型以及高中就讀學校所在地等信息與全校學生的總體樣本吻合,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能夠反映出學生群體的基本特征(見表1)。
2.2 大學生對校園體育資訊的關注度
2.2.1 大學生掌握體育資訊的目的和愿望
2.2.1.1 掌握體育資訊的目的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適時掌握體育資訊的目的包括了解信息、觀看賽事、交流交友和獲得運動技能等,其中選擇“了解信息”、“觀看賽事”和“交流交友”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51.45%、27.05%和11.63%(表2),表現出大學生掌握體育資訊目的的多元傾向性。當前,高校應加強體育資訊系統建設,關注信息采集和適時發布,為學生提供更多優質信息資源服務;應創造更多為學生獲得體育資訊和觀看體育賽事的機會,例如,設立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轉播場所和時間段,使大學生在緊張學習之余有條件和機會掌握體育資訊,并獲得快樂、放松身心。

表1 調研樣本及受調查學生的基本信息統計

表2 大學生適時掌握體育資訊的目的的調查統計
2.2.1.2 了解體育資訊的愿望 調查結果顯示,了解體育資訊的愿望為“很強烈”、“較強烈”和“有愿望”的學生人數共計占到總人數的82.55%,選擇“很淡”或者“無所謂”的學生人數共計占到總人數的17.20%(表3),這說明受調查學生了解體育資訊的愿望具有普遍性。體育是人的權益,體育對青年大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調適作用;大學體育是人的一生中體育教育和體育實踐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大學生是我國大眾體育加速發展的傳播者。因此,尊重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愿望,發揮其自身參與和傳播體育理念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操作中,要采取鼓勵和引導措施,打造校園體育品牌活動,營造大學校園體育資訊的良好氛圍,激發對體育資訊少關注或不關注的大學生的意識,使更多的大學生對體育資訊保持濃厚的興趣,形成參與校園體育運動的強烈意識。
2.2.2 大學生所關注體育資訊的特征
2.2.2.1 關注的體育資訊層級 調查結果顯示,關注國際賽事、國內賽事、校內賽事的學生比例分別為68.52%、16.69%和7.59%(表4),其中,關注國內外體育賽事的受調查者合計達85.21%,這說明大學生對體育資訊具有選擇性和層級需求,對競技體育和大眾體育的水準和影響有自己的判斷和定位。大學生關注的體育資訊排在前3位的依次為“國際體育”、“國內賽事”和“校內賽事”,提示學校應該加強校園體育資訊與國際接軌、與校外接軌,加強校園網絡系統的便捷性、無線覆蓋等支持服務;要針對大學生感興趣的世界杯足球賽、奧運會、洲際運動會、單項錦標賽等重大的國際賽事提供資訊資源、收看通道和場地等服務;同時,要關注大學生對國內和校內體育賽事資訊的需求,尤其要注意在季節性運動會、單項體育聯賽等校內體育活動過程中培育大學生對校內體育資訊的關注和參與意識。

表3 大學生了解體育資訊的愿望的調查統計

表4 大學生關注的體育資訊層級的調查統計
2.2.2.2 關注的體育資訊類別 調查結果顯示,體育資訊中大學生最關注的是體育新聞,選擇人數占到總人數的56.38%;占第2位和第3位的分別為“體育明星”和“體育故事”,選擇人數分別占到總人數的25.16%和10.24%;也有少數學生關注體育廣告和體育彩票等資訊(見表5)。體育新聞類資訊包括大學生感興趣的國內外和校內外體育賽事相關內容,體育明星趣聞是大學生對偶像崇拜和關注的體現,國際、國內重大體育項目和賽事的紀實故事為大學生建立具有個性化的“信息庫”提供了機會,為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參與體育相關的交流提供了知識源,因此,要針對大學生關注體育資訊的類別特征,做好分類引導和提供支持服務,滿足不同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傾向與需求。

表5 大學生最關注的體育資訊類別的調查統計
2.2.2.3 關注國內外體育賽事的取向 調查結果顯示,年輕大學生所關注的體育賽事、運動和鍛煉項目具有一定的共性,受調查學生中選擇籃球和足球作為所關注的國內外體育賽事的學生比例分別為39.32%和19.34%;隨著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大眾化和新興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大學生對網球、排球、水上運動、極限運動和賽車等項目賽事也有所關注(表6)。同樣,就校內體育賽事來講,大學生最為關注的也是籃球和足球,選擇人數占到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40.46%和12.90%;同時,對于學校的田徑運動會、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項目橄欖球以及排球、乒乓球和體育協會俱樂部活動也有一定的關注度(表7)。分析認為,影響大學生關注體育賽事的因素包括個人興趣愛好的取向、外部氛圍的影響、支撐條件水平、品牌活動宣傳等諸多方面,因此,根據學生的生源結構,結合學校體育特色和硬件、軟件設施,針對大學生的體育賽事資訊取向做好支持和服務具有實際意義。

表6 大學生關注的國內外體育賽事種類的調查統計

表7 大學生關注的校內體育賽事種類的調查統計
2.3 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應答和參與行為
2.3.1 獲取體育資訊的渠道和途徑
2.3.1.1 獲取體育資訊的渠道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從外界獲取體育資訊的渠道以電腦網絡、手機為主,選擇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49.68%和35.53%;通過師生、學生間、朋友間的交流也可以獲得需要的體育資訊;此外,校園廣播和報紙、墻報或張貼畫等紙媒也是獲取體育資訊途徑的有益補充(表8)。網絡時代為各類資訊的傳遞提供了更為快捷和便利的途徑,隨著電腦、手機在大學生中的普及和大學校園、社區無線網絡覆蓋率越來越高,網絡信息平臺在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中扮演的角色也將越來越重要,因此,應該高度重視大學校園有線和無限網絡建設,發揮其營造校園體育氛圍、服務學生獲取體育資訊的重要作用。

表8 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渠道的調查統計
2.3.1.2 交流體育資訊的途徑 大學校園是一個開放的環境,大學生是一個樂于共享與交流的群體。調查結果顯示,在體育資訊交流方面,見面交流分享體育資訊的學生所占比例高達64.09%;短信和郵件也是重要的補充途徑,選擇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16.44%和7.21%;通過電話以及其他方式交流體育資訊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近10%(表9)。分析認為,在課堂學習之余和各類校園文化活動中,交流和分享體育資訊,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推動了校園體育氛圍的建設,包括激發大學生對校園體育活動的關注和參與;圍繞重大體育賽事、體育新聞等在大學教學樓、餐廳、宿舍樓等地方的告示牌上張貼設計新穎的體育資訊海報等,都會有利于打造校園體育資訊的有“形”氛圍,也直接實現了體育資訊在學生群體中的零距離共享。

表9 大學生之間交流體育資訊途徑的調查統計
2.3.2 對校園體育資訊的應答態度和時間
2.3.2.1 對學校網頁中體育資訊的應答意識 校園網絡是學校各項活動發布信息以及學生查詢信息的重要平臺。調查結果顯示,受調查學生中對學校網頁上體育新聞的應答意識表現為“高度關注”和“一般性關注”的學生比例分別為4.55%和33.12%;選擇“較少關注”、“偶爾關注”和“不關注”的學生比例共計達到60.18%(表10)。分析認為,這一結果和校園網絡覆蓋使得學生可以使用手機適時上網獲得體育資訊有一定關系,因此,學校網頁中體育資訊的發布要有鮮明特色并富有時效性,應該著力打造特色版塊和提升吸引力;同時,也應該通過加強網絡資源升級和優質服務,間接地為學生體育資訊應答提供“無限”空間。

表10 大學生對學校網頁上的體育新聞關注度的調查統計
2.3.2.2 對學校體育賽事的應答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對學校的體育賽事的態度為“選擇觀看”、“選擇參與”和“關注新聞”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9.58%、18.96%和18.21%,這表明共計有多達66.75%的大學生對學校體育賽事持積極態度;同時,較少關注和不關注學校體育賽事的學生的比例分別為23.26%和7.97%(表11),對此,可以考慮通過拓展校園體育資訊發布的覆蓋面、強化校園體育資訊的影響力,以及提高學生之間體育資訊的共享度等舉措,促進更多的大學生投入到校園體育的實踐中。

表11 大學生對學校體育賽事的態度的調查統計
2.3.2.3 應答體育資訊每天投入的時間 調查結果顯示,有近1/4的大學生沒有應答體育資訊的時間投入;每天投入1~30min的學生占到大多數,所占比例達到62.58%;近10%的學生每天用于應答體育資訊的時間為31~60min,極少數學生投入時間為61~90min或者更長(表12)。學生以學業為主,體育資訊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補充,每天利用課余零散時間投入約30min應答各類體育資訊是合理的,不提倡占用白天學習時間段沉迷于體育等資訊,由此,需要大學生加強自我約束,同時學校應輔以引導和教育教學管理等。

表12 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每天投入時間的調查統計
2.3.3 對校園體育資訊的交流和響應行為
2.3.3.1 學生之間體育資訊的交流 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后,對信息的共享與交流有鮮明的行為特征,調查結果顯示,表現為“偶爾交流”、“一般交流”、“樂于交流”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7.43%、25.92%和21.62%。總體來看,獲取體育資訊后有響應行為而且樂意與其他學生相互交流的學生比例達到74.97%(表13)。體育資訊共享,是大學生體育資訊交流和響應的主要行為,這一行為特征體現了大學生對推動校園體育文化信息共享和文化氛圍建設的重要作用,應予以關注和鼓勵、引導。

表13 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后相互交流程度的調查統計
2.3.3.2 學校公告的體育活動參與情況 在大學校園的體育實踐中,大學生往往表現出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較強烈意識;同時,因為教育層次的不同及不同學期的學習、研究任務與負荷不同,以及參與校園體育的自主性原則,通常在獲取學校季節運動會、各類專項體育活動聯賽的體育資訊后,不同學生的表現不一,一般表現為低年級本科生參與積極性較高,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參與程度較低。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獲知學校體育活動公告后報名參與和不參與者所占比例分別為26.42%和71.43%(表14)。分析認為,這可能是本項調查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占的比例相對較高所致。因此,鼓勵大學生在就讀期間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堅持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和參與校園體育建設,在大學體育管理中值得關注;組織符合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學習工作實際和校園體育需求的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同樣值得重視。

表14 大學生獲知學校體育活動公告后報名參與情況的調查統計
3.1 結論
3.1.1 大學生關注體育資訊的目的和內容具有多樣性
1)大學生關注體育資訊的目的具有多樣性,其內容主要包括了解相關信息、觀看比賽、交流交友和獲得運動技能,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關注體育資訊的目的只是了解相關信息;82.55%的受調查大學生有了解體育資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就大學生關注體育資訊的內容來講,國內外賽事是大學生關注的資訊重點,選擇這項的學生比例高達85.21%;體育新聞和明星軼事是關注度最高的資訊類別,選擇這2項的學生比例分別為56.38%和25.16%;就國內外、校園體育賽事中學生關注的種類來講,排在前2位的均為籃球和足球,這說明籃球和足球是大學生感興趣的體育資訊中備受關注的體育項目。
3.1.2 大學生應答體育資訊的參與行為呈現多元化
1)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的渠道主要有電腦網絡、手機、廣播、紙媒、相互交流等,其中,通過電腦網絡和手機獲取體育資訊的學生比例分別為49.68%和35.53%,在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的渠道中分別排在第1位和第2位,是大學生獲取體育資訊的主要渠道。
2)大學生相互之間交流體育資訊的途徑主要有短信、郵件、當面告知、電話等,其中,分別有64.09%和16.44%的大學生選擇通過當面交流和短信的方式傳播體育資訊,說明這2種方式是大學生交流共享體育資訊的主要途徑。
3)84.20%的大學生對學校網頁上的體育資訊有過關注行為,但是,僅有4.55%的大學生表示高度關注;超過2/3的大學生對體育賽事表現出積極的應答態度,但是,近90%的大學生每天獲取體育資訊投入的時間不足30min。
4)在獲得體育資訊后,大部分大學生有與他人交流、共享資訊的意愿和行為;但是,超過2/3的大學生選擇不參與所獲知的活動,并沒有將積極的應答態度轉化為有效的參與行為。
3.2 建議 大學校園體育資訊是全社會體育資訊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為活躍、最具活力的構成板塊。基于大學生對校園體育資訊的關注度和參與行為特征,深入開展如下3個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3.2.1 加速體育資訊平臺建設 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關注在目的和愿望、資訊重點和類別、參與態度和行為等諸多方面具有多樣性和多元化特征,高校結合學校的實際和特色,在與體育資訊相關的領域加速網絡平臺、網絡聯盟建設以及硬件和軟件改造,實現支持服務水平提升,提供包括常規和新興體育項目在內的相關資訊、指導培訓和支持服務,對推動校園體育資訊服務青年大學生成長、發展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3.2.2 提升體育資訊的應答行為 大學生以其富有活力和關注新事物的強烈意識,成為體育資訊受眾中分布最廣泛、關注和參與特征最具鮮明個性的群體。大學生對體育資訊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行為值得肯定,通過體育教育教學、群體活動等實踐,幫助大學生提高采集、加工和處理體育資訊的能力,幫助他們提升應答體育資訊的行為能力,發揮體育資訊交流共享的效果,推動大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鍛煉,將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提供正能量。
3.2.3 發揮體育資訊的育人功能 體育資訊伴隨著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工作,并且已經成為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推動大學生樹立個人自尊、大學聲譽、國家榮譽和民族尊嚴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刻苦積極、團隊精神、承受意識等優秀品格。發揮體育資訊的育人功能是大學體育教育理論體系和育人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進一步發揮體育資訊助推大學生健康身心調適等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1] 孫向東.面對奧運讓電視體育資訊節目更娛樂[J].東南傳播,2007(8):6.
[2] Can H., Lu M., Gan L. Y.. 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orts stadiums[J].Physics Procedia,2011(22):604-609.
[3] Ozer M., An application of fuzzy information granulation in the emerging area of online spor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1(38): 4514-4521.
[4] Jones D. F., Brooks D. D., Mak J. Y.. Examining sport management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J].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08,11(1):77-91.
[5] 王輝.過度使用網絡和網絡成癮對大學生網絡身心健康的影響現狀分析及對策探討[D].蘇州:蘇州大學,2009.
[6] 王慧琳,閆偉.北京大學生接觸電視奧運資訊的動機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8(4):38-39.
[7] 楊娜.網絡體育資訊傳播對天津大學生體育參與的影響研究[J].體育時空,2013(15):48-49
[8] 陳璟.試論高校中的體育新聞[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6):180-181.
[9] 周平.校園媒體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功能思考[J].前沿,2012(2):27-28.
[10] 白莉,曹士云,虞恩麗.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體育鍛煉調適的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132-134.
[11] 邱遠.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初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4):513-514.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 Concern and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Tak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ENG Yi-ming, SHU Jing-dan, WANG Yong-sheng, YIN Yao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r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university student concern and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 tak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study result shows: 1) university student possesses general aspiration to sports information. Purposes of concern to sports information are diverse, top three are 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watching competition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2)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are key information concerned by university student. Sports news and celebrity anecdote are most popular information category.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are most welcomed events in sports information. 3) Computer network and mobile phone are important tool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 obtain sports information. 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 and SMS are major pathways of student for sports information sharing. 4) Over two thirds of students hold positive attitude to sports competition, but most student spend less than 30 minutes every day for sports information. 5) After obtaining sports information, most students want to communicate and share, but quite less of them participate in sports.
university student; campus sports information; concern; participation
G80-05
A
1004 - 7662(2014 )09 - 0011- 07
2014 - 08 - 05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學生工作研究分會課題“體育資訊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和調適研究”(項目編號:LX2013Y176);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題資助。
鄧毅明,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與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