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花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查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因此 ,正確、科學的評價方法,不僅可以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可以檢驗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中采用的有利手段。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捕捉孩子的閃光點,抓住那轉瞬即逝的瞬間,即時采取肯定的、積極的、富有刺激性的、激勵的評價,這樣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別餓壞了那匹馬》一文主要講述喜歡讀書的“我”在失去讀書的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作為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在教學中可按閱讀提示要求解決的兩個問題,并引導學生運用在學習上文時學到的閱讀方法,重點通過對重點詞句的自學、討論,學習課本內容。
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起到一個引導作用,將學習的舞臺讓給學生。并適時地給予學生肯定的、積極的、富有刺激性的、激勵的評價。下面我攫取教學中的一個片段:
師:讀了課文大家有沒有發現該文最大的特色是人物的對話特別多,而且寫得十分精彩!請同學們找出我和殘疾青年之間的對話,大聲練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學生大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
展示朗讀,學生之間進行評價,可以從字音、語速、情感各方面評價,教師適當點評。
師:再請同學們分角色朗讀課文,旁白由全班同學讀。邊讀邊思考有什么感受?
生1:這個殘疾人說了一個善意的謊言,心地很善良。
生2:這位擺書攤的主人本應獲得別人的幫助,但他卻以謊言去圓一個學子的讀書夢,真的很令人感動。
……
師:同學們從一句句質樸的對話中感受到了人物的內在品質,看來大家已經把自己也融入了文章之中,這的確是一個讀書的好方法。
剛才我們分角色朗讀了我和殘疾人的對話,哪些句子最感動人,用尺子把它劃出來,好好地讀一下,為什么令你感動?
生1:他先是一愣,繼之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
師:你在讀書的時候抓住了人物的神態,發現了細微之處。看來你是一個很細心的孩子。
生2: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師:你是一個非常善于發現的孩子,你不僅關注到了殘疾青年的態度,更關注到了他人的反應。
(引導討論) 姑娘的眼睛說明了什么呢?
生1:因為里面根本沒有馬,姑娘不明白哥哥為什么要“我”把馬草提進屋去。
生2:從“茫然” 一詞中,能夠感受到姑娘此時有些莫名其妙,不明白哥哥的用意。
師:你能夠抓住重點詞語去理解體會人物的內心,這個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引導討論)家里沒有馬,為什么要叫妹妹把馬草提到屋里?說明了什么?
生1:這位殘疾人收下“我”的馬草是想讓我能繼續看書。
生2:殘疾人很善良,不想“我”今后看不到書。
師:通過朗讀理解,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殘疾青年那顆美好善良的內心。同學們把你們感受到的讀出來。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師:同學們的朗讀猶如美妙的音樂傳入老師的耳中,真是一種美的享受,老師的眼前仿佛也出現了這樣一位善良、真誠的殘疾青年。
整個這一片段的教學我注重兩點:
(1)朗讀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注重學生的個人情感體驗。先自由讀,找出人物對話的句子;再分角色讀,邊讀邊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后再讀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并說說令你感動的原因;最后把感悟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相機進行朗讀指導。并在朗讀過程中,注重多種形式和多個方面的有效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的朗讀水平。
(2)教學中我摒棄單一的評價標準,從學生讀書方法、學習能力、交流合作積極狀態等多方面進行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關注學生成長,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和歡樂,在他們心中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范家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