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李麗華,張金生,梁路,王雪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油化工學院,遼寧撫順 113000)
油井水泥分散劑用于油氣井的注水泥作業中改善水泥漿的流動性,降低流動阻力,減小施工壓力防止“井漏”。在較小的泵送速度下達到紊流,提高對井壁和套管的沖刷效果,提高固井質量。脂肪族分散劑由于其原料來源廣、價格低廉、污染小、耐高溫[1]等優點受到廣泛使用。同時分散劑隨油井的建立、長距離遷移及難以生物降解,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近年來,國家倡導環境友好型產品,所以研制易降解的分散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利用脂肪族分散劑分子中存在的雙鍵具有共聚合成的可能,國內外已有許多改性脂肪族分散劑的報道[2-5]。根據結構-生物降解相關性原理,試驗2種酰胺類物質分別接枝脂肪族分散劑的高分子主鏈,將其支鏈末端連接的非主導性基團羰基轉變為氨基化合物[CONR2][6],通過曼尼希反應合成的易生物降解的水泥分散劑性能優良。
甲醛、丙酮、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鈉、2種改性酰胺均為分析純;水泥分散劑SAF、SAF-1、SAF-2及緩凝劑、早強劑等為實驗室自制;G級油井水泥。
D2004W電動攪拌器;766-3遠紅外輻射干燥箱;WQF-520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OWC常壓、增壓稠化儀;OWC2990F增壓養護釜;DRFSX數顯恒溫電熱套。
根據醛酮反應機理[7-8]和曼尼希反應,合成路線如下:

先制備一般分散劑SAF。于裝有冷凝器、機械攪拌器、溫度計和加料漏斗的四頸燒瓶中加入定量的亞硫酸鈉和水,常溫下緩慢滴加丙酮、甲醛、亞硫酸氫鈉的混合液,維持溫度不超過70℃,保溫1 h。升溫至95℃保溫2 h。用旋轉蒸發儀蒸至固含量顯著,放入烘箱中保持溫度低于70℃烘干為止。在縮聚反應前分別加入定量的甲酰胺或者尿素,即合成新型分散劑。新合成分散劑烘干后用乙醇超聲振蕩洗滌。
在85℃常壓下,采用SY/T 5546—92所規定的油井水泥應用性能試驗方法,研究不同摻量下的水泥漿流變性能,結果見表1。

表1 分散劑對水泥漿流變性的影響Table 1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ispersant on rheology of slurry
由表1可知,隨3種分散劑摻量的增加,粘度越來越小,減小幅度有所不同。在所測范圍內,2種改性后的分散劑性能均略好于原分散劑。脂肪族高分子的主鏈沒變,改性后增加了一個酰胺基,是親水基,吸附水泥粒子,既產生有靜電排斥力的基團,又產生立體排斥力的基團。不同程度的阻礙或者破壞了水泥顆粒的絮凝結構,釋放游離水,同時與水分子形成氫鍵締合,阻止了水泥粒子之間的聚結。宏觀上則表現為水泥漿流動程度增加,需水量減小。單就流變性能而言,3種分散劑的最優摻量大約是0.6%。
在溫度為85℃,初始壓力為10.3 MPa,最終壓力為70.3 MPa,升溫時間為44 min的實驗條件下,按照GB/T 19139規定的方法,測試3種不同分散劑的水泥稠化時間,結果見圖1。

圖1 摻有3種水泥分散劑的稠化曲線(B.酰胺Ⅰ改性,C.酰胺Ⅱ改性)Fig.1 The thickening curve of three dispersants cement slurry
由圖1可知,加入0.6%的2種改性后的分散劑與加入原分散劑的稠度沒有顯著區別,都大大降低了水泥的稠度。在稠化時間上,2種改性后的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緩凝,稠化時間延長。是由于胺基化合物[9-10]本身作為一種緩凝劑起到延長了水泥水化期和結構形成的作用。
在養護溫度為110℃的條件下,按照 GB/T 19139規定的方法,分別進行純水泥凈漿水泥石和加有分散劑的水泥石抗壓強度測試,養護時間為24 h,再計算兩者的與水泥凈漿的抗壓強度之比,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摻加3種水泥分散劑后的水泥石抗壓強度沒有顯著差別。隨著分散劑摻量的增加,降低了水泥的膠凝強度,增大了水泥比表面積,從而水泥石的毛細通道增多,大力分散了水泥漿,最終導致水泥石強度的降低。水泥石的抗壓強度逐漸降低。
在110℃下,加入了新合成的水泥分散劑后,水泥石的抗壓強度與空白試驗對比均大于1.0,高于標準的抗壓強度要求。

表2 分散劑對水泥石抗壓強度的影響Table 2 The effect of dispersants on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cement
將2種改進后的產物烘干、磨細,再經乙醇沉淀過濾,用KBr壓片紅外光譜儀進行表征,見圖2。


圖2 2種新分散劑的紅外譜圖Fig.2 IR of two new dispersants
(1)由2種酰胺類物質合成了易降解水泥分散劑。脂肪族分散劑與酰胺類均含有雙鍵,反應合成容易、迅速,不改變高分子脂肪鏈,對于環境保護有重要促進意義。
(2)按曼尼希反應的要求,在分散劑合成后期加入其它物質共聚合成目標基團。對其分散性能、稠化時間和抗壓強度分別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摻量在0.6%時,合成2種新型易降解的水泥分散劑與原先分散劑在流變性上沒有顯著差別,稠化時間上有所延長,抗壓強度達到較高標準要求。
[1]黃泓,蔣林華,王毅,等.脂肪族羥基磺酸鹽縮合物SAF減水劑的合成與應用[J].中國科技成果,2010,23(11):38-40.
[2]楊炳勇,吳永忠,張路.木鈣復配引氣型脂肪族高效減水劑合成研究[J].山東化工,2011,40(11):27-30.
[3]魏銘,方嵩.木鈉改性高效減水劑的合成與效果評價[J].廣州化工,2011,39(13):82-84.
[4]陳國新,杜志芹.木質素磺酸鈉接枝改性脂肪族高效減水劑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38(8):44-47.
[5]Bjornstrom J,Chandra S.Effect of superplasticizers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s[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3,9:685-692.
[6]Fwu-Long Mi.pH-Sensitive behavior of two-component hydrogels composed of N,O-carboxymethyl chitosan and alginate[J].Biomacromolecules,2005,6:980
[7]徐光紅,楊春貴,龍寶良.磺化丙酮甲醛縮聚物的合成原理及最優工藝探討[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22(2):9-12.
[8]龐金興,張超燦,熊焰,等.SAF的合成機理及分散性能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2,24(6):29-31.
[9]何英,徐依吉,王槐平,等.新型油井水泥分散劑SDJZ-1的研制與應用[J].天然氣工業,2006,26(7):79-81.
[10]趙寶輝,鄒健龍,劉愛萍,等.適用于長封固段固井的新型緩凝劑[J].鉆井液與完井液,2011,28(增刊):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