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玲+何天明


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堅果樹種之一,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我國核桃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核桃栽培的分布范圍很廣,除內蒙古、上海、廣東、海南外,其他26個省市均有種植,新疆地處溫帶地區,光熱資源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核桃生產條件,生產的核桃皮薄仁香,營養豐富,味美清香,是理想的營養食品和優良的木本原料。作為我國核桃的主要產區,2011年新疆核桃種植面積(不包含兵團)達到280.21千公頃,總產量23.42萬噸,總產值58.55億元,僅次于云南省,位居我國第2位。尤其在核桃發展迅速的南疆地區,比如葉城縣和和田縣的農民,核桃收入分別達到2621元和1987元,占到當地農民年收入的一半左右,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
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新疆核桃產業發展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和障礙,進一步提出促進新疆核桃產業發展的對策和措施,更好地實現新疆核桃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保障農民收入增加。
一、新疆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一)生產布局
進入新世紀以來,新疆核桃生產發展迅猛,2004年總產量達到2.4萬噸,是1992年(0.5萬噸)的48倍,之后年均增長近40%,年均增產3萬噸,到2011年新疆核桃總產量達到23.42萬噸,從占全國核桃總產量的5%到近15%。從種植規模來看,阿克蘇、喀什、和田是主要產區,2011年三地核桃的種植面積分別為94.39千公頃、89.52千公頃和87.79千公頃,總產量分別為7.43萬噸、9.61萬噸和6.27萬噸,占到新疆核桃總面積和總產量的96.96%和99.53%。從栽培區域劃分來看,和田地區的和田縣、和田市、墨玉縣和洛浦縣,喀什地區的葉城、澤普、莎車,阿克蘇地區的阿克蘇市、溫宿、庫車、新和、烏什等12個縣市屬于適生區,和田地區的皮山縣、策勒縣、于田縣,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英吉沙縣,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和阿瓦提縣等7個縣屬于次適生區。
(二)品種與結構
目前,新疆核桃的主栽品種有新豐、新新2號、扎343和溫185核桃,其中,適合園式集約栽培的是新新2號和溫185核桃,適合林農間作栽培的是新豐和扎343核桃。近幾年,受市場銷售價格、消費需求以及國家提倡林農間作可持續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新新2號和溫185核桃有取代新豐、扎343核桃成為林農間作的新品種的發展趨勢。
2011年,新疆品種核桃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162.17千公頃和17.29萬噸,占核桃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的57.91%和73.83%。從各地區分布來看,阿克蘇地區種植品種核桃高于70%,喀什地區品種核桃約占60%,和田地區則不足一半。其中阿克蘇市、烏什縣、葉城縣、和田縣和溫宿縣等主產縣市的核桃品種化率達到85%以上。從品種結構來看,新豐核桃栽培規模最大,2011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77千公頃和8.6萬噸,占核桃種植總面積的27.6%和36.762%,其次是新新2號核桃,產量和面積分別為37千公頃和3.43萬噸,占比分別為13.32%和14.65%,發展較早的扎343核桃緊隨其后,面積和產量為31.33千公頃和3.63萬噸,發展較晚的溫185核桃規模較小,面積和產量分別為16.27千公頃和1.63萬噸,分別占比5.81%和6.96%。隨著品種核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和低產林改造進程加快,預計到2015年新疆核桃品種化率將達到80%左右,基本實現核桃品種化種植。
(三)單產與產值
隨著核桃科學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新疆核桃單產和產值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疆核桃平均畝產量從2004年的13.16千克/畝增加到2011年的55.72千克/畝,年均增長23%,尤其2011年新疆核桃總產值達到55.85億元,核桃結果樹平均畝產量為88.72千克/畝,是全國核桃結果樹平均畝產量的2.57倍,但僅為美國、烏克蘭畝產量的37.57%和29.94%,說明新疆核桃生產潛力還很大。從不同品種來看,2011年扎343核桃平均畝產量最高為77.23千克/畝,新豐核桃居第2,為74.13千克/畝,溫185和新新2號核桃畝均產量分別為66.8千克/畝和61.25千克/畝。從不同種植模式來看,園式集約化栽培盛果樹畝產量可以達到250-300千克/畝,畝產值6250-7500元/畝;林農間作盛果期畝產量150千克/畝,畝產值3000-3750元/畝。
(四)生產加工
核桃的脂肪含量達到63%-70%,核桃油味美清香,是一種珍貴的營養保健油。在國際市場上,核桃油被譽為“東方橄欖油”,深受消費者歡迎,價格高達8000-10000美元/噸,是普通大豆、菜籽油的十幾倍,且供不應求。我國核桃油,味美清香,營養豐富,是一種珍貴的木本油料,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和工業制品等方面。開發生產核桃油對于提高農民收入、拓展對外貿易、出口創匯等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新疆核桃資源豐富,按照2011年新疆核桃總產量23.47萬噸計算,如果全部用于榨油,能生產出14.8萬噸的核桃油。但由于加工技術等方面因素,新疆尚未綜合開發利用核桃產品,仍停留在脫青皮、清洗、漂白等初加工階段,核桃深加工包括核桃油、核桃粉、核桃乳等還處于起步階段。2012年,新疆國家級和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林果加工企業就達36家,其中進行核桃油等木本油料加工的企業很少,說明新疆核桃加工的開發利用空間還很廣闊。
(五)市場銷售
與其他產區核桃相比,新疆核桃具有皮薄、果仁香、外觀美的優勢,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不僅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營養滋補品,也是制作糕點的原料,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在內地市場銷售情況十分理想。不僅在大中型批發市場、干果市場、專賣店、便利店等實體店分布廣泛,在新型的網上銷售也頗受好評。但與美國、烏克蘭等核桃主產國相比,我國人均核桃消費量比較低,2011年僅為0.97千克,相當于美國的88%。說明我國核桃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高品質的新疆核桃還具有巨大的需求空間。endprint
二、 新疆核桃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栽培管理粗放,技術投入少
新疆的南疆地區,包括和田、喀什、阿克蘇等地,雖然核桃生產起步早,是核桃的主產區,但仍存在重栽培、輕管理的現象,商品意識淡薄,管理水平低下,只注重核桃生產規模的擴張,疏忽對核桃的栽培管理。一方面,對核桃種植區域不進行科學選擇,不遵循“適宜栽培”的原則,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在嚴寒區、鹽堿地等種植核桃,不僅導致苗木成活率低、單產小、病蟲害多,還會影響核桃品質,從而使得新疆核桃的聲譽下降。另一方面,核桃種植技術投入嚴重不足,表現在很多地區種植核桃采用林木種植的方式,不進行適時施肥、修剪枝葉、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完全“靠天吃飯”,造成核桃產量不穩定,農民收入沒有保障。
(二)分散生產,組織化程度低
目前,在新疆的核桃種植方式中,分散的、小規模經營仍占主導地位,組織化程度低,不僅采收技術落后,也不利于核桃標準化生產,無法保障產品的質量。而伴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要求將越來越高,分散的、小規模種植方式已經很難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也不利于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阻礙了新疆核桃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三)品種混雜,品牌混亂
新疆核桃品種優良,得到國內消費者的普遍認可,但仍存在品種混雜、品牌雜亂的問題。在品種方面,由于新疆核桃主產區大多數農戶以銷售統貨為主,混裝混銷,不進行分級銷售,少數的分級設施也比較簡陋,僅能進行去青皮、清洗、漂白等粗加工,分級標準也不一樣,不利于提高新疆核桃的整體品質。在品牌方面,超市等銷售帶包裝的新疆核桃品牌繁多雜亂,無法形成大品牌效應,也不能提高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而在批發市場,新疆核桃都以散批散賣為主,核桃質量優劣不一,大多都是好壞混售,無法實現優質優價,甚至產生“檸檬市場”現象。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科學技術投入,提高農民種植技術
要實現新疆核桃產業的穩定發展,就要加大推廣應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充分利用大中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積極研發、推廣新型的生產技術,提高核桃產業的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充分發揮新疆核桃資源優勢的基礎上,適地栽培、適時引進新優特品種,盡快實現品種化種植核桃。另外,由于主產區農戶多是少數民族,漢語交流能力差,科學技術能力差,在生產和銷售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要通過語言文化培訓、科技培訓、發放生產手冊等各種方式來提高主產區核桃種植戶的科學生產素質,兼顧經營管理水平、商品化意識、規范種植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加強培訓效果,從源頭保障核桃生產質量。提高科技投入能力,進一步將科技投入轉化為產業優勢,才是新疆核桃產業的出路。
(二)提高農戶組織化程度,推進產業化經營
為切實解決新疆核桃生產“小農經濟”與高質量產品市場要求的矛盾,首先,應大力扶持各種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培育壯大核桃專業合作社;其次,重視提升核桃產業發展的集成化程度。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著力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建立“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發展機制,促進核桃產業規模化、區域化發展,推進新疆核桃產業化經營進程。
(三)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
面對日趨激烈的核桃市場競爭局面,品牌化建設是提升新疆核桃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礎,而品牌價值是通過產品質量體現的,只有提高新疆核桃產品質量,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加大培育和創建品牌,利用新疆地域特色,打造區域大品牌和全國知名品牌。其次,建立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實施規?;?、專業化、標準化生產,保證品牌產品的質量。最后,要加大宣傳新疆核桃品牌,對已有品牌加大保護力度,堅決杜絕以次充好、以劣充優的現象,明確市場細分,合理市場定位,制定新疆核桃品牌戰略,提升新疆核桃市場知名度,搶占高端市場份額。
(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林學與園藝學院)
責任編輯:楊再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