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榮麗
河北省自2006年“普三”以來,學前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轉崗幼兒教師也日漸增多。時至今日,轉崗幼兒教師已經成為幼兒教師隊伍中的一個新群體。在我園,轉崗幼兒教師的隊伍也日漸龐大。這些教師之前從事中學或小學教育多年,來到幼兒園后,在工作環境、教育方式方法、專業知識運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適應。為促進轉崗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探索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提高我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從2010年開始,我園進行了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的研究,以下就是我們的研究結果及經驗總結。
一、轉崗幼兒教師的工作現狀
通過對近三年內轉崗至我園的21名教師進行調查,我們發現:第一,這些轉崗幼兒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需求持認可態度。他們愿意通過多種途徑,如參加繼續教育、園本教研、外出培訓等活動來拓展加深學科專業理論和實踐知識,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第二,這些轉崗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不強,缺乏骨干教師。參與調查的21名轉崗幼兒教師中,3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有20人,28周歲以下的教師有5人。專業知識結構方面,初始學歷是大專的僅有2人,不到1%,且為英語專業,其余都是中專學歷,沒有真正從幼兒師范畢業的教師。第三,這些轉崗幼兒教師存在一定的職業倦怠、工作不適應的現象。有70%的教師存在職業倦怠,缺乏職業認同感。相比于中小學,幼兒園工作時間長,工作內容瑣碎具體,家長工作更直接、更細致,教育方式更加靈活,安全責任壓力更大。面對這些變化,個別老師感覺自己缺乏能力,因而疲于應付。雖然付出很多,但是收獲很少,他們感到很無助,無法自我調適工作中的壓力。教師年齡結構成熟化,這是可喜的一面。但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夠全面,短期內無法適應工作壓力,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立足園本培訓,促進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1.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
有效激勵機制的建立是促進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手段。為此,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激發轉崗幼兒教師的工作潛能:首先,保障轉崗幼兒教師擁有個人專業發展自主權,讓他們自己制訂成長計劃;其次,對轉崗幼兒教師優先提供外出學習、觀摩、進修和參評優秀教育活動、教案、論文等機會;再次,對表現出色的轉崗幼兒教師給予優先評模、評先、骨干教師培養等機會;最后,在績效發放方面,對進步顯著的轉崗幼兒教師也會給予獎勵。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激發了教師參加專業培訓以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轉變教育觀念,使轉崗幼兒教師盡快適應幼兒園工作
轉崗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普遍較低,他們對幼兒教育的內涵理解不夠。一些教師不了解幼兒生理、心理、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幼兒園里就是教孩子學個兒歌、講個故事,只要孩子高高興興、磕不著碰不著、玩好就行了”。他們的教育理念與方式仍停留在“重保輕教”層面。他們雖然很負責任,但其教學隨意性大,存在“小學化”和“保姆型”的教學傾向。鑒于此,我園積極創設寬松愉悅的工作氛圍,讓他們交流自己的困惑和需要,隨后通過園本培訓等方式轉變他們的教育觀念,讓他們形成對幼兒教師職業的正確認識,提高其專業思想和保教技能,使他們能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
3.在教師調配上,以老帶新,縮短轉崗幼兒教師的適應期
在轉崗幼兒教師適應新崗位的過程中,班級常規、教育教學的秩序等都會被打亂。但教師1~3年的適應期不能讓孩子們的成長受到太大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讓幼教時間長的老教師、優秀教師與新調入的轉崗幼兒教師搭班,從幼兒的常規管理、家長工作的開展到教育教學的實施等過程都有老教師作指導和引領,幫助轉崗幼兒教師解決實際問題。在老教師的帶動下,轉崗幼兒教師很快適應了班級工作,并主動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科研工作中。
4.采取多種培訓方式,促進轉崗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我們組織教師參與各種教育技能培訓,采取定期學習、聘請專家入園指導、案例分析、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幼教法規、基礎幼兒教育理論學習、教學活動設計、課件制作、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教育教學論文撰寫等方面的培訓。多數幼兒教師在家庭中都身兼女兒、妻子、母親、兒媳等數職,家務纏身,不可能抽出太多時間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所以我們先梳理出學習提綱,讓教師有目的、有綱領地學習,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搞好繼續教育課程的學習,通過自學、集中學習、集中研討等方式進行。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我園轉崗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來自幼兒園及幼兒家長的信任和鼓勵使他們增強了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經過培訓,這些轉崗幼兒教師已初步掌握了幼兒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方面的部分專業知識和基本的專業技能,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教育實踐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經能夠適應幼教工作。
三、一些思考和建議
根據我園的研究及實踐經歷,對相關單位和機構,我們也有一些思考和建議。
1.對師資培訓機構的建議:培養更好的幼兒師資,提供更多的職后培訓
在職前培訓上,正如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彭兵老師所言,幼兒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和職業屬性的多樣化,決定了教師個人的綜合素質在專業化的進程中的重要地位。我們目前的幼兒園教師多是初中起點經過三年職前培訓直接就職的中專生。因而,幼師學生多數是文化成績起點較低的學生,他們的文化素養有限成為制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有些職業學院的幼師專業,中專3年,在校學習一年半,實習一年半,有的甚至只在校讀一年;大專5年,在校三年半,實習一年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學得不夠扎實,因而,其實踐能力也難以得到很好的提高。但是,幼兒園師資隊伍的培養關鍵仍然在幼師學校。因此,幼師學校和教師進修學校等師資培訓機構也應該進行課程改革,將課程的重心移至教師專業發展上來,著眼于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扎扎實實地搞好教學工作,培養出高素質的幼師畢業生。
在職后培訓方面,我們認為各大培訓院校專業的開設,要符合國情、省情及地方教育需求。而且,職后培訓不應只關注廣大幼兒教師的學歷達標,更應關注幼兒教師的知識技能和教育實踐能力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
2.對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建議:教師聘用要符合幼教發展實際
中小學教師轉崗到幼兒園任教,必然會有一個適應轉型的過程。而且,有一部分教師工作穩定性不高,他們有工作調動、繼續轉崗的想法。所以,投入很大精力和財力培養這些教師,其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因此,要根據幼兒教育發展的特點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的師資培訓。鹽山縣從2000年開始,中高等院校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幼兒園的師資來源只有中小學的轉崗教師,即使每年都有招聘特崗教師,但他們也都下了鄉鎮,根本不會到縣城幼兒園里來。因此,我們建議地方政府解鎖幼兒教師錄用政策,停止將中小學教師轉崗到幼兒園任教,招聘專業院校畢業的幼兒教師充實幼教隊伍,為幼兒園輸入一些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幼教事業健康發展。
總之,要發展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我們要加強幼兒教師的隊伍建設,加大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的培訓力度,探索轉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努力建設一支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優化保教質量,促進幼兒園內涵式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幼兒園)
(責任編輯:龔道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