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經濟學人》(5月17日)
在經歷了五年的難熬歲月之后,很多歐洲選民很可能在即將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將選票投給民粹分子和極端主義政黨。這一結果不僅會引發歐洲各國的政治動蕩,歐盟本身也會面臨大量的非議和指責。即使如此,歐洲領導人似乎仍滿不在乎,歐洲經濟正在經歷緩慢但穩定的復蘇進程,這足以贏回那些發牢騷的選民。這種樂觀顯然很危險,因為此前的金融危機加重了歐元區經濟融合的需求和各國選民的反對這一深層次的矛盾。如果民粹主義繼續得勢,某個歐元區成員國很可能選出一個會退出這一單一貨幣體系的政府,從此再次引發歐元危機,并觸發更嚴重的政治危機。因此未來歐盟想獲得民主的合法性,最好不通過歐洲議會而是將其權力下放至各國議會來實現。與其進一步擴大歐盟的作用,還不如強化作為合法性根基的各個民族國家。也就是說,大范圍的歐洲戰略導向應由各國領導人,而非歐盟委員會來決定。
美國《時代》(5月26日)

位于蒙大拿州的密蘇拉是美國著名的大學城,由于在過去三年中當地已經報告了至少80起強奸案,它被冠以“美國強奸之都”的綽號。但實際上,這個綽號是錯誤的,米蘇拉不是特例,性侵現象在美國各地大學校園都很普遍。最近研究顯示,美國1/5女大學生曾遭遇性侵或性侵未遂。
德國《明鏡》周刊(5月19日)

德國是老年社會,年輕人較少,社會支付養老金的壓力很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退休人員重返職場。他們或是需要添補收入,或是希望充實晚年生活,給自己新的挑戰。這是好事,如果政策上給予支持,也可減輕年輕人肩負的養老金壓力。但是,德國現政府的政策卻反其道而行之,促使德國人提前退休。
日本《東洋經濟周刊》(5月24日)

日本人仍然笑不起來。大多數人在拿到一點提升的基本工資后,發現資方有了“不付加班費”“解雇員工”的權力,雇用規則開始發生巨大轉變。6月將出臺“長谷川報告”,該報告去除了對勞動時間及報酬的限制,將勞動分成A型(計件型)與B型(高收入型)。這些已經和工作時間沒有關系,員工不能再拿加班費。
英國《金融時報》 5月19日
環太平洋各國的貿易部長們呼吁,今年內朝著建立廣泛的自由貿易區采取“切實行動”。在一些人看來,此舉是中國針對美國在該地區發起的努力作出的回應。
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15日
根據美國陽光基金會分析,2013年,外國政府耗資數千萬美元,用于發展與美國國會議員、聯邦機構甚至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關系。
法國《費加羅報》網站 5月16日
15日,法國政府頒布法令,將授予國家否決權,以避免在戰略性領域的法國本土企業“落入”外國集團的“手中”。該法令可以阻止任何在戰略性行業對法國企業進行的外資并購交易。
德國《世界報》網站 5月18日
德國當前可謂國泰民安,德國人的日子很好過,但仍憂心忡忡。他們害怕普京,憂慮美國網絡監控,擔心轉基因玉米,發愁晚年養老問題等等。這種大眾普遍歇斯底里的現象被稱為“日耳曼式恐懼”。
美國《新聞周刊》5月23日
近年來美國所出現的陰謀論不論是數量還是影響力都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那些陰謀論已經在扼殺政府政策,引發全美醫療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