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韻
我看到很多地方的亂象、造假,想做些工作。作為一個在中國出生的人,我想為中國人做些事情,同時也想向消費者推薦優質產品。
獨立第三方的商品檢測比較在中國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在美國,卻有著近80年的歷史。2013年,一個在美國從事醫學研究的博士自己辦起了一個第三方商品檢測和大眾消費教育的一個網站——數據說話網。
創辦人是陶杰夫。1996年,他從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心內科專業醫學碩士畢業后一直從事醫學研究工作,現為美國休斯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在中國食品安全情況不穩定的情況下,陶杰夫利用他在食品、醫學方面的認識,建立了數據說話網,開展了一系列第三方檢測工作。
2014年3月27日,陶杰夫博士在廣州接受了《消費者報道》記者的專訪。
Q=《消費者報道》 A=陶杰夫
Q:你為什么會創辦數據說話網?
A:我是數據說話網創辦人。我看到很多地方的亂象、造假,想做些工作。作為一個在中國出生的人,我想為中國人做些事情,同時也想向消費者推薦優質產品,至目前為止,數據說話網的檢測包括了16品牌奶粉的檢測,三款無鉛皮蛋的鉛含量測定,三種醬油的防腐劑測定以及三品牌大米砷含量檢測。但“數據說話”的原則或者是底線為不接受樣品,除非合作做課題。
Q: 數據說話迄今為止做過奶粉、皮蛋、醬油和大米的檢測。你的16品牌奶粉檢測非常有意思。請問你的奶粉是在國內購買的嗎?為什么要測奶粉這個項目?
A:全部都是在國內市場買的,一部分是自己回國探望父母時買的;有些國產奶粉在國內一二線城市還買不到,后來托人在淘寶網購后帶到休斯頓。還有一次是通過品牌的官方旗艦店買的,買后通過快遞寄給我的。
所買的品牌都是我指定,是所謂低端奶粉。剛開始是源于我對大量國產奶粉否定的報道有懷疑。因為奶粉生產過程早已成熟,只要管好奶源和不造假,哪有質量不過關之說。而香港奶粉限購,以及國內奶粉的價格畸形觸動我去做奶粉的檢測。
Q:去年前前后后一共送了5次樣品檢測,為什么每次選取的檢測指標都不一樣?你覺得檢測結果反映了國內奶粉的質量情況如何?
A:一開始的檢測是從安全指標開始的,安全指標不過關,就不用談質量了。最初兩款還測了三聚氰胺,后來覺得不必測,哪個乳企敢添加?所以后來基本是從毒性指標到清潔度,再到關鍵營養成分。結果是國內奶粉質量可靠:符合中國FDA和美國FDA規定。
Q:檢測費用是由你個人承擔嗎?
A:得到過一次2000美元的捐款,其余全部自己掏錢。
Q:您提到在美國經常關注美國《消費者報告》,您認為他們對消費者的保護是如何做到的?
A:美國消費者聯盟成立于1936年,除了商品檢測外,他們還承擔起很大一部分公眾教育的工作。這個全球領先的商品獨立比較試驗機構共有超過600個職員,其中很大一部分員工是擁有高學歷的各行業頂尖人才,里面有醫生、營養師、食品工程的專家。全美國只有3億多人口,這個機構算是非常龐大的。
他們每年都會給國會提交報告,講解他們做了哪些工作,希望政府能推動哪些立法。比如近幾年美國《消費者報告》就在關注各種食物中的砷含量。他們通過廣泛的收集數據,指出在啤酒、果汁等大部分食物中都存在砷,擔心對兒童和孕婦的影響,呼吁FDA等政府部門重視,推動立法。
2013年,在美國《消費者報告》的推動下,聯邦通信委員會終于宣布消費者可以有一定的運營商選擇權。過去消費者購買了手機后,只能“鎖定”一個運營商的服務。
我希望在國內能看到類似的第三方組織推動社會進步,承擔起相應的職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