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宇艷


內蒙古豬肉價格暴漲暴跌現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監測和統計報告工作,根據豬糧比價的變動情況,分別或者同時啟動發布預警信息、增加儲備、調整政府補貼、進出口調節等措施。要建立和完善我區地方政府及企業凍豬肉儲備機制,在豬肉價格過低時擇機組織實施。
內蒙古豬肉產品市場運作的現狀分析
為防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內蒙古制定細則調控市場。生豬價格又呈現稍降的趨勢,過段時間豬價會不會又有回升?在這段時期該不該賣豬,成了養殖戶的頭疼事。家住赤峰市松山區五三村的養殖戶趙先生近日有了賣豬的打算,但是豬價稍降讓他左右為難。250斤以下的豬價格是每斤7.65元,250斤到300斤的生豬價格為7.8元一斤,300斤以上的生豬僅賣8元。和前幾天的價格比起來,每斤價格平均降了2毛錢。“如果1斤便宜2毛錢,一頭200斤的豬就少賣40塊錢,多賣幾頭的話,幾百塊錢就沒了。”如果現在降價,那么過段時間豬價會不會又漲呢?按照往年的豬價變化趨勢,到了年底豬價會漲些,但是由于這段時間氣候變化異常,忽冷忽熱,導致生豬出現了感冒、咳嗽的癥狀。“這種天氣豬最容易生病,如果天氣冷就把豬圈的病菌殺死了,但現在的天氣到了中午溫度又升起來了,豬圈里的病菌又活了。給豬買藥看病也得花很多錢,所以就算過段時間豬價會漲,也得現在把豬賣了。”以下是2014年1月5日據豬價格網統計內蒙古生豬價格行情。
通過對內蒙古豬肉價格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內蒙古生豬和豬肉的價格波動大體經歷了5個完整周期,平均價格周期在30個月左右,小于生豬生產周期的 36 個月。2013年國家用于扶持發展養豬生產的資金投入達到 150 余億元,資金支持幾乎覆蓋養豬生產,包括母豬補貼、良種補貼、保險補貼、發展規模養殖補貼、治理養豬環境補貼、養豬大縣補貼等各個環節,在這些政策刺激下,全國生豬發展迅猛,供求不平衡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也成為生豬市場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
豬肉產品市場價格變化的原因
引起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很多, 涉及豬肉供應鏈上各個環節。豬肉生產經營相關者、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生產者、經營者,生豬的飼養主體,生豬的屠宰加工主體、生豬和豬肉的運輸主體、各級市場銷售主體,它們共同決定豬肉質量安全水平。從國內市場的供求狀況、政府的政策、企業的行為、個人的預期和氣候環境等方面分析影響農產品和豬肉價格波動的因素。飼料價格漲幅變動較大。隨后全球糧食減產和國內玉米價格的上升,推動了豬價的上漲。例如豬瘟、通貨膨脹、自身生產周期和需求周期的影響等,推動了豬價的上漲。
由于實際價格中還包含著通貨膨脹的效應,確定性趨勢形成的值可能大于或小于當期實際價格,說明通貨膨脹對價格有抑制作用,反之說明通貨膨脹具有促進價格增長的作用。2013年通貨膨脹促進了價格的增長,這種沖擊很可能是來自政策上的扶持。自身生產周期和需求周期的影響。2013年禽流感疫情肆虐,作為禽肉的替代品,豬肉消費快速增加,也帶動了豬價的上漲。近年內蒙古部分生豬主產地區發生豬藍耳病疫情,導致仔豬供應緊張、育肥豬出欄量大幅降低。
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總體狀況也影響豬肉產品市場價格變化,對內蒙古消費者豬肉認知能力、購買行為和支付意愿分析后,從中得出消費者對三種認證豬肉的認知度為無公害最高、有機其次、綠色食品最低的結論;同時消費者認知能力不隨學歷、收入的變化而變化,而家庭中女性和年紀較長的消費者對豬肉安全的認知能力較高;在對購買種類和支付意愿分析時,收入均為顯著變量;而對于品種的選擇,還與消費者購買地點、對現有質量安全信息滿意度等有關;消費者對各類認證豬肉的支付意愿,相應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根據松散型、中間型和緊密型豬肉供應鏈的劃分方式進行監管。
內蒙古豬肉產品市場合理化運作的管理對策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進行豬肉價格市場相關調控。當豬糧比價高于8.5:1時或低于6:1時,自治區發改委召集各有關部門進行會商,并將情況上報自治區政府。經自治區政府同意后,適時增加一定數量的自治區級凍豬肉儲備,以穩定生豬價格和生豬生產。這是自治區發改委《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實施細則的通知》中提到的內容。為建立和完善我區生豬市場調控機制,緩解生豬生產和價格周期性波動,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要求,結合我區實際,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農牧業廳、商務廳、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日前聯合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實施細則》。《細則》指出,加強對生豬出場價格監測,采取綜合調控措施,促使豬糧比價、能繁母豬存欄量指標保持在合理范圍內,并要求在具體確定生豬市場異常波動時,除依據豬糧比價外,還要綜合考慮其他指標,根據實際情況報自治區政府批準后,適時啟動或終止相應的各級響應。當生豬市場出現其他異常波動時,由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召集會商,及時向自治區政府提出政策建議。此外,當豬糧比價處于6:1——8.5:1之間(綠色區域)時,我區各部門要做好日常市場監測和報送工作,密切關注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變化情況。自治區和各盟市正常凍豬肉儲備規模分別保持在一定水平,各盟市、旗縣按照城鎮常住人口7天消費量建立常年儲備。
豬肉銷售商應發展各種中介組織正確處理產、供、加、銷等的各方利益關系,實行產業化經營。保證養豬農戶真正得利。從企業組織程度、信息建設、設施設備、認證體系、人員素質等方面進行比較,對處在豬肉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以及生豬供應商、屠宰加工企業和豬肉銷售商之間分別進行博弈分析,得出應該增大上下游企業檢測問題產品的處罰力度、實施供應鏈質量信息可追溯體系等建議。就現有的市場準入制度安排而言,索證索票、最低標準約束與指定進貨渠道三種制度均會引起社會福利的變化,更好地考慮市場和政府邊界的問題,防止尋租現象的發生。
還原豬肉市場價格是體現豬肉生產、消費情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應該前移我國豬肉質量的檢測關,政府應更多對市場調控,根據市場實際情形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飼料價格上漲, 需要進行行政干預, 向生產者進行補貼, 平抑豬肉價格。如果飼料價格沒有上漲, 單純的豬肉價格上漲, 那么市場價格很快會恢復到均衡價格, 這時不需要采取行政手段。
(作者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