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波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大意義,在于為中國經濟轉型打開一扇新的窗口。通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亞、歐洲等國家加深經貿合作,有助于中國建立“以我為主”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網絡。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中亞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習主席這個戰略構想,高瞻遠矚,氣魄宏大,具有多方面的戰略意義。
首先,它有利于深化區域交流合作,通過互利共贏的經貿文化交流,密切我國同中亞國家的關系,進而推動歐亞大陸經濟合作的深化。
中亞國家都是內陸國家,必須與周邊國家開展合作,以拓展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敖z綢之路經濟帶”的形成和拓展,將使中亞國家可以便利地通往世界上經濟發展最活躍的亞太地區。同時,“絲綢之路經濟帶”也將促進中國的向西開放,在歐美市場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拓展中亞、西亞和南亞市場,對我國的外貿出口具有積極意義。
由于中國和中亞國家間在地域特點、資源稟賦、經濟結構、文化特色、生活方式上存在著明顯的互補性,在能源、交通、電信、農業、化工、紡織、科技創新等各個領域也都明顯地存在著長短互補的特性,因此雙邊經貿合作發展迅猛。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的貿易額達到了459.4億美元,與1992年建交之初的4.6億美元相比,增長了近100倍。目前,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此外,中國還是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一大投資來源國,土庫曼斯坦最大的天然氣合作伙伴。中哈兩國共同建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條陸路原油進口管道,第一個陸地邊界上的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更是成為當今世界最長的天然氣管道。這樣的發展勢頭,超出了20年前人們最大膽的預想,有理由讓人們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合作共贏充滿更高期待。
其次,它有利于鞏固中國的經濟安全與戰略安全。
在美國重返亞太、美日同盟加緊圍堵中國的形勢下,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太平洋、印度洋海路之外疏通并進一步拓展中國通向中亞、歐洲的陸路通道,這對于瓦解美日的戰略圍堵,鞏固中國的戰略安全與經濟安全,具有重大戰略價值。近年來,美國在重返亞太的過程中,推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和“新絲綢之路計劃”,都把中國排除在外,并且煽動一些國家反華,拉幫結伙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十分明顯。針對美日企圖封鎖我國的戰略部署,我們除了努力打破兩條島鏈的封鎖外,還要積極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在取得俄羅斯理解的基礎上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通道,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絡,使我國取道中亞直接面向中東、歐洲大市場,打造我國深度開放的陸上大通道,徹底打破美在海路封鎖我國的戰略企圖。當然,達到上述戰略企圖,需要中國投資對接中亞寬軌鐵路,并確定適宜的中轉樞紐。
中亞地區處于歐亞大陸的腹地,具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對于中國的地緣安全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地緣安全與地緣經濟需要聯姻,地緣政治需要經濟基礎支撐。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際,經濟增長也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增長乏力、通脹和失業高企,往往會給國內穩定造成沖擊,進而引起地區政治的不安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經濟、貿易、貨幣聯系的加強,將為歐亞大陸腹地的多邊安全合作注入新的活力,為地區安全提供“內生動力”。美國在2014年會從阿富汗撤軍,如何打擊中亞地區的三股勢力,如何維持中亞地區的穩定,如何維護我國新疆的安全與穩定,對上合組織是一個考驗。對于阿富汗的戰后重建而言,除了安全部隊的訓練之外,經濟增長是維持穩定的重要因素?!敖z綢之路經濟帶”,不僅關系到中亞地區的經濟增長,更是維持國內安全的重要一環。中國與東南亞地區建立了自由貿易區,形成了穩定的經濟關系,整合了一個龐大的地區市場,而上合組織需要一個類似自貿區性質的制度設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可以彌補上合組織的這一短板。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還有著巨大的安全效益。
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還有利于維護中國的金融安全。如果能夠推動中國與沿絲綢之路各國打通金融環節的障礙,實現各國在經常項目下和資本項目下實現本幣兌換和結算,在歐亞大陸建立以本幣為主體的貨幣圈,不但將極大地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節省中間環節,避免匯率損失,降低流通成本,提升貿易的規模和質量,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而且還將給相關各國帶來金融安全的效益,可以避免因美國不懷善意的金融政策和美元匯率變化而帶來的金融風險,從而鞏固金融主權。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建立,可以為雙方優先合作的領域和項目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持。中國與俄羅斯在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方面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這一經驗可以擴大到中亞地區。
第三,“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于拓展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空間,推動西部各地經濟社會發展。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將對未來歐亞大陸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而中國廣大中西部地區可以成為這條經濟合作走廊的戰略通道和經濟腹地。在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在中國向西開放的大背景下,“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在第二個十年實施過程中的深化,必將推動西部大開發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進而打造西部大開發的升級版。中國西北雖然連接著活躍的亞太和發達的歐洲,但近代以來由于海路交通的發達和海洋貿易的繁榮,深處內陸的中國西北地區逐漸成為亞歐經濟發展帶上的一塊“凹陷”地帶,經濟社會發展滯后,小康進程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對外開放仍處于初級階段。以2012年的數據為例,西部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2300多億美元,僅相當于廣東的1/4、江蘇的1/2。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搭建內陸開發開放型經濟發展平臺,中國西部地區將更多地參與到全球貿易中來,有利于西部地區更好發揮區位、資源優勢,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優化配置市場資源,推動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力爭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并實現我國東西部經濟的平衡發展。
(作者系人民日報甘肅分社社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