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蘇嶸

讓農村與城市成為社會的兩個層面交相輝映,不僅僅是蓋房子的問題,更需要在頂層設計上尋求突破。西咸新區從一開始就為城市設定發展邊界,將城市分為三級市鎮體系:“核心板塊”、“田園城區”和“優美小鎮”,為農村在突飛猛進的城鎮化進程中重新定位。
從2011年開始,882平方公里以傳統農業為基礎的土地正成為陜西城鎮化速度最快的地方:一座座村子面臨征遷,一棟棟的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產業巨頭開始進駐……農村就要在西咸新區消失了嗎?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承擔著探索和實踐以人為核心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歷史重任,要建設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范例。現代田園城市的發展理念為西咸新區的城鎮化提供了多元想象,也為農村提供了發展前提。
拆掉村子,培育新型社區
春天來了,連續的藍天讓涇河新城崇文鎮54歲的崔小娟心情舒暢:“這么好的天,在漂亮的崇文塔景區曬曬太陽、跳跳廣場舞,日子太美啦。”對于崔小娟來說,城鎮化是件難得的好事情:“現在這里環境這么好,景區又很漂亮,以前在村里跳舞的地面都是黃土地,風一吹黃土撲面,臉上身上全是土,兩地是天差地別,政府為老百姓辦了好事啊。”
而對于空港新城小寨村67歲的查光義來說,城鎮化對自己和鄉親們的影響才剛剛開始:2013年3月,短短20天時間內,小寨村105戶村民完成整村搬遷,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一年后,2014年3月,站在明媚的陽光下,查光義看著一排排已經封頂的空港花園社區,眼里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作為小寨村的村支書,查光義曾帶領著村民到保障房展示中心參觀:“廣場、醫院、銀行、超市,要啥有啥,以后的生活別提多方便了。”如今,這些快要實現了。
當傳統農業和農村漸漸無法滿足農民的多元生活訴求,人們向往城市生活的必然需求,成為西咸新區推動城鎮化的根本動力。為了更加集約化地利用土地資源,征地拆遷往往是城市發展的第一步。邁出這一步,也就啟動了農民轉化為市民、農業轉化為城市產業的深層次社會變革。
依托保障性安居工程,西咸新區兩年多來主動承擔了4.3萬套的保障房建設任務,共完成投資49億元,建成近萬套,成為西咸新區最大的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和改善投資條件的環境工程,未拆先建,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后顧之憂。
如今,過去農村的一戶一塊宅基地形式正在迅速變為現在的集中安置區、小城鎮或新農村社區。這樣的變遷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原有農村居住方式的打破,而是形成新的社區。在以人為本、生態宜居理念的指導下,西咸新區部分村莊的人居條件、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得到大幅改善。
與此同時,西咸新區以社會建設為先導,以就業為核心布局產業,各新城紛紛為征遷農民辦理社保、開展農民就業培訓,促使他們盡快參與到城市發展建設當中,真正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留下村子,升級優美小鎮
3月,空港新城太平鎮杈楊村村支書林玉秀站在太平湖水庫岸上,這位曾在外工作多年的村支書心情澎湃:“西咸空港太平湖國際文化健康小鎮就在我們這里啟動。城里怎么建,我們這兒就怎么建,村里人不離家就能過上像城里人一樣的日子。”
杈楊村所處的位置正是空港新城優美小鎮所在地。這個擁有2600多人的傳統關中農村目前仍以種植玉米、小麥和家庭養殖業為主要生計,農閑時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力都選擇外出打工賺錢。
城市不是吃掉農村。城鎮化也不意味著就要大拆大建。在現代田園城市發展理念的指導下,空港新城通過優美小鎮的打造,力圖實現將城市消費和城市工商業資本引入農村,用現代復合型的田園經濟、莊園農業,實現對傳統農村、農業的改造升級。
杈楊村就是被保留的村子之一。按照規劃,包括杈楊村、西留村、程家村在內的6.5平方公里范圍內,將建設西咸空港國際文化健康示范區、空港臨空農業園、國際畫家村、秦美農莊等總投資50億元的10個項目。“這些項目關聯性極強,使健康與生態相融合,文化與商務休閑相融合,田園與城市相融合,構成獨具空港特色的優美小鎮,實現城鄉一體、產城一體。”空港新城黨委委員、文旅公司董事長王冬介紹說。
項目實施中,現有的村莊將進行基礎設施、文化氛圍的改造,嘗試以文化、生態、健康等元素的加入,帶動這里的旅游休閑,解決農民就業,讓人們既能享受城市公共配套,又能體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稀”的田園詩意。
大投入引發的農村巨變在西咸新區不止一處。按照“核心板塊支撐、快捷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的現代田園城市布局,優美小鎮遍布西咸新區每一個新城。
位于涇河新城的西咸崇文涇河家園是西咸新區第一個農莊小鎮項目,生態濕地、田園風光、農耕文化和現代城市生活有機結合,使居民“看得見山、聽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享受高品質的現代田園城市生活。其中,投資2億元建設的“花田花海”生態景觀公園將于今年“十一”建成開園,成為改善當地百姓人居環境的重要一環。
三級市鎮體助推城鄉融合
農村,潛在的發展活力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工商資本關注。如何建立一條有效的交流途徑,是西咸新區建設現代田園城市必須解決的問題。
讓農村與城市成為社會的兩個層面交相輝映,不僅僅是蓋房子的問題,更需要在頂層設計上尋求突破。西咸新區從一開始就為城市設定發展邊界,將城市分為三級市鎮體系:“核心板塊”、“田園城區”和“優美小鎮”。
其中,“核心板塊”就是利用1個田園城區、2至3個優美小鎮共同組成核心板塊區,主要匯聚城市功能。“田園城區”則是在3-5平方公里左右的區域,布局城市功能,周邊則是綠色田園產業,這將是一個全新的城市組織。“優美小鎮”將分為特色主題優美小鎮、莊園經濟型優美小鎮兩種模式。其中特色主題優美小鎮將延續鄉村生活模式,強調生態環境保護。而莊園經濟型優美小鎮則以打造新式農業休閑模式和優美小鎮建設模式為主。
在這個三級市鎮體系中,城與田的完美融合貫穿其中,可以充分體現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現代田園城市設想。構建點狀布局、城鄉共融的市鎮體系,將有效推動城鄉一體化,實現產城一體。
“這種點狀分布的形式真正把農村帶動起來,傳統農業與休閑、教育、文化、科技、加工業、現代服務業高度結合,使之成為城市產業,這就形成所謂的復合農業。它最大的好處就是把城市的高消費引入農村,實現了城市的資金流和消費流向農村流動的一種模式,隨之而來的就是假日農業、休閑農業的興旺,于是,新的產業和業態也就起來了。”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軍對三級市鎮體系在城鄉融合的促進上寄予很大希望。
在村子的去留之間,發展的車輪已經啟動,能否讓農村發展和城市建設這兩個輪子同步向前,寄托著當地百姓的發展希望,也在不斷考驗著西咸新區建設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