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璐迪+涂景輝+王瑞楠+覃瑤+董立新
摘 要 本實驗著重研究NaOH溶液在去除2014鋁合金試樣表面Al2O3過程中,對試樣晶間腐蝕的影響。NaOH溶液既能與Al2O3反應,也可以與鋁反應,當用NaOH溶液清洗試樣時間過長時,試樣表面的鋁過多的與NaOH溶液反應,使試樣表面凹凸不平,造成損傷,表面缺陷增多,從而加重試樣晶間腐蝕程度。故在研究2014鋁合金晶間腐蝕試驗中應減少NaOH溶液清洗的時間。
關鍵詞 2014鋁合金;NaOH溶液;晶間腐蝕
中圖分類號:TG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7-0070-01
2014鋁合金屬于Al-Cu-Mg-Si系鋁合金,2014鋁合金屬于高強度的鋁合金,它具有較高的強度以及硬度,還具有較好的塑性和韌性。因而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近幾年也廣泛用在高鐵的事業上。但是2014鋁合金熱處理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晶間腐蝕,大大限制了2014鋁合金的應用。所以研究2014鋁合金的晶間腐蝕將會有非常大的工程意義。
1 實驗假設和實驗目的
本實驗著重研究NaOH溶液在去除2014鋁合金試樣表面Al2O3過程中,對試樣晶間腐蝕的影響。在進行鋁合金晶間腐蝕實驗中,第一步需要用NaOH溶液去除試樣表面的Al2O3,以去除腐蝕過程中Al2O3對基體的保護作用。但是NaOH溶液既可以與表面的Al2O3反應,2NaOH+Al2O3==2NaAlO2+HO2;也可以與基體的鋁反應,2NaOH+2Al+2HO2==2NaAlO2+3H2。所以試樣在NaOH溶液中清洗的時間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課題,清洗時間過長也許會使試樣表面的鋁過多的與NaOH溶液反應,使試樣表面凹凸不平,造成損傷,表面缺陷增多,從而加重試樣晶間腐蝕程度。因此,我們進行了NaOH溶液清洗2014鋁合金時間長短不同對晶間腐蝕程度的影響實驗,以驗證我們的假設。
2 實驗器材和方法
2.1 實驗裝置和試劑
裝置:金相顯微鏡,拋光機,恒溫設備。
試劑:10%的NaOH溶液,6.5%的HNO3溶液,10%的NaCl溶液。
2.2 實驗材料
本實驗用到的是2014鋁合金軋制板材,其化學成分見表1。我們將購買的板材切割成若干個小塊,小試樣的形狀為母指大小的長方體,然后進行表面細磨和拋光,備用。
2.3 實驗方法
我們先對小試樣進行了熱處理,經過熱處理后的試樣會沿晶界產生析出物,其抗晶間腐蝕性能會下降,試樣容易沿著晶界腐蝕進去。熱處理的工藝為:505℃*80 min固溶處理+水冷+160℃*12 h時效處理+200℃*15 min回歸處理+水冷+160℃*12 h時效處理。然后進行分組實驗,每組有6塊小試樣,第一組試樣進行2分鐘的NaOH溶液浸泡清洗,第二組試樣進行5分鐘的NaOH溶液浸泡清洗。取出試樣用水洗凈,再進行6.5%的HNO3溶液短時間清洗,最后再用水洗凈后進行晶間腐蝕實驗,將所有試樣懸掛在10%的NaCl溶液中進行水浴加熱,溫度維持在35℃,進行12小時的晶間腐蝕[2]。最后進行金相組織觀察,對比實驗結果。
3 實驗結果和分析
3.1 實驗結果
將兩組試樣分別進行金相組織觀察,可明顯觀察到兩組試樣的晶間腐蝕程度有差別,第一組試樣進行2分鐘的NaOH溶液浸泡清洗,其晶間腐蝕的深度較淺,數量也較少,表明晶間腐蝕程度低,圖1為較清晰的一張晶間腐蝕照片。第二組試樣進行5分鐘的NaOH溶液浸泡清洗,其晶間腐蝕深度較深,數量有所增加,表明晶間腐蝕程度增加,圖2為較清晰的一張晶間腐蝕照片。
圖1 2014鋁合金NaOH溶液浸泡清洗2分鐘晶間腐蝕照片(100倍)
圖2 2014鋁合金NaOH溶液浸泡清洗5分鐘晶間腐蝕照片(100倍)
3.2 實驗分析
實驗結果表明用NaOH溶液浸泡清洗鋁合金5分鐘會明顯增大試樣的晶間腐蝕程度,其晶間腐蝕的深度增加,數量也增多了。表明在用NaOH溶液浸泡清洗的過程中,NaOH溶液確實與試樣基體的鋁發生反應,并且時間過長,會使試樣表面凹凸不平,造成損傷,表面缺陷增多,從而加重了試樣的晶間腐蝕程度,使2014鋁合金的抗晶間腐蝕性能下降。我們總結出在進行2014鋁合金晶間腐蝕試驗時,應盡量減少NaOH溶液浸泡清洗鋁合金的時間,不超過2分鐘為宜以減弱NaOH溶液對試樣表面的損傷。
基金項目
西南交通大學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資助。
研究課題:2014鋁合金回歸處理的組織與性能分析
項目編號:校級SRTP項目131002
參考文獻
[1]張永超,陳文思,李春宇,劉亮,董立新.時效處理對7A04鋁合金晶間腐蝕性能的影響[J].鋁加工,2013(1):10-12.
作者簡介
許璐迪(1991-),男,漢族,河南靈寶人,西南交通大學本科三年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