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慶
(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天津 300222)
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老齡人口已達1.19億,據估計,到205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達到3.31億。這表明,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1]。老年人各系統器官的組織結構及生理功能均隨年齡增長而衰退,有一人多病、并發癥多、病程長、恢復慢等特點。年齡增長使患病幾率增加[2],醫療支出升高給社會發展帶來嚴峻考驗。而通過康復評估與訓練和再訓練,可以改善甚至消除疾病引起的身體功能障礙,提高個體獨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社會生存能力,促進其早日回歸社會[3],對減輕衛生體系負擔及促進老齡化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增強老年群體康復意識及促進老年康復服務的開展,課題組以天津市養老機構為主要研究點,在各級民政部門和養老機構的支持配合下,于2010年5開始,隨機抽取天津市6區46所養老機構,對康復服務開展情況、滿足老年人需求情況、康復服務項目設置情況及康復服務工作面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將養老機構分為技術護理照顧型、中級護理照顧型、一般照顧型,并進行了對比研究。
本次調查選定天津市和平區、河西區、河東區、南開區、河北區、紅橋區的養老機構為調研對象,每區隨機抽取8家養老機構,共發放問卷48份,回收有效問卷46份。
課題組成員與專家共同研究確定調研內容,包括養老機構內老年康復服務開展情況、滿足老年人需求情況、養老康復服務項目及開展養老康復服務面臨的問題等。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χ2檢驗比較技術護理照顧型、中級護理照顧型、一般照顧型養老機構間提供康復服務情況的差別。
共發放4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6份,46家養老機構基本情況無顯著性差異。

表146 家養老機構基本情況[n(%)]
依據天津市養老機構康復服務大體水平,將康復服務開展情況分為已開展和未開展,已開展又分為只開展理療和綜合開展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與理療。表2顯示,綜合開展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與理療康復服務的養老機構僅占13.0%,只開展理療服務的養老機構也僅占13.0 %,而未開展康復服務的養老機構占73.9%,差異顯著(P<0.01)。另外,技術護理照顧型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開展情況較好,

表2 不同功能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開展情況[n(%)]
開展康復服務的占80.0%,而一般照顧型養老機構開展康復服務的僅占6.7%。

表3 已開展康復服務的養老機構滿足老年人康復需求情況[n(%)]
對已開展康復服務的12家養老機構進行能否滿足老年人康復需求的調研,發現其中66.7%的養老機構不能滿足該需求,僅33.3%的能基本滿足,沒有能完全滿足老年人康復需求的養老機構。
對各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需求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糖尿病、高血壓、慢阻肺等慢性病康復服務的養老機構占73.9%;選擇腦血管疾病及后遺癥與老年性生理退化疾病康復服務的都占69.6%;選擇骨關節病、骨質疏松、頸腰椎病康復服務的占56.5%;選擇視力、聽力、智力障礙的康復服務占52.2%。3種不同功能養老機構間康復服務對象分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不同功能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需求情況[n(%)](多選)

表5 不同功能養老機構開展康復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n(%)](多選)
結果顯示,在養老機構開展康復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技能偏低占89.1%,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占45.7%,政府支持力度不夠占32.6%,康復訓練場地及器械不夠占28.3%,缺乏行業管理標準占21.7%。
開展康復服務及相關能力訓練,既能節約醫療費用支出,又能緩解社會壓力[4],因此,養老機構非常有必要開展。但從調查結果看,天津市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開展率低,只有26.1%的養老機構開展了康復服務,且其中一半僅是提供一些最基本的理療或簡單的康復訓練,以傳統理療、中醫按摩為主,正規的運動、作業治療很少開展,遠遠不能滿足老年人康復需求,康復服務開展情況不容樂觀。
從調研結果看,康復服務多集中在慢性疾病的康復上,如腦血管疾病及后遺癥等。國外養老機構開展的康復服務除疾病康復外,還包括精神康復、生活自理康復等;康復服務內容是多層面的,在重視疾病康復的同時,重視預防、功能康復和健康促進,重視身體健康、心理衛生、精神健康、社會適應和生活質量;康復服務形式也是多樣的,如心臟康復既有單純的運動訓練,又有結合康復教育、不良生活方式干預和運動的綜合訓練。因此,我國老年康復服務急需拓展領域。另外,養老機構雖然開展了慢性病康復服務,但康復手段尚處于初級階段。以呼吸康復為例,僅局限于慢阻肺(COPD)的康復[5],缺乏規范化評定與治療,缺乏明確的運動處方,多采用呼吸和呼吸肌訓練,很少使用無創通氣、營養、心理支持等手段;而國外關于呼吸康復有一套完整規范的程序,包括資金保障,醫師介入,項目推薦和協調,運動測試,培訓及相關設施配備,應急設備、措施、項目實施地點的選擇等。此外,該康復程序還包括對患者疾病的宣傳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勸阻、氣促原因的確定、清除肺臟分泌物的方法、營養支持、訓練指導、供氧設備的使用。由于情緒障礙同疾病的高致殘率呈正相關,因此對心理康復也很重視。
與國外相比,我國現階段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開展領域、形式、內容及深度都亟待提高。
由于老年康復服務對象具有需求多元化、多層次的特點,因此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素質[6]。目前我國大部分養老機構不能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和康復服務,這也是很多老年人不愿到養老機構養老的重要原因。而養老機構之所以不能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和康復服務,主要是因為缺乏相應的人才。從調研結果來看,天津市養老機構康復服務面臨的關鍵問題是人才問題,即康復專業技術人員數量不足和技能偏低、專業化水平低等。因此,要加強老年康復人才培養,通過再培訓等手段提高在崗人員技能水平;也可以通過提高待遇吸引人才等方式增加人才數量、提高人才質量,加快康復人才隊伍建設[7]。在許多發達國家,養老機構會根據老年人特點,在其經常出入的場所安裝康復器械,為其配置各種助行器以及可以調節高度的洗臉盆和扶手坐便器;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還提供可推、坐排便的多功能輪椅,甚至配備生物反饋儀、腦循環治療儀、低波治療儀、超短波治療儀等。而國內目前對影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骨關節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其后遺癥的系統康復治療和功能訓練設施配置尚不完善或基本沒有[8]。因此,應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提高我國養老機構老年康復服務水平。
[1]馬菡.我國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中國論壇,2013(15):80-81.
[2]崔玄,李玲,陳秋霖,等.老齡化對醫療衛生體系的挑戰[J].中國市場,2011(16):56-59.
[3]勵建安,萬春曉.內臟疾病康復現狀[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2,32(9):650-652.
[4]胡堅勇,陳麗娜.我國老齡化社會對康復需求的倫理學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0,23(6):136-137.
[5]謝國鋼,張鵬宇,金先橋,等.國內呼吸康復研究的薈萃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1,10(3):281-284.
[6]管國富.常州社區老年人慢病康復養老服務基本情況及建議[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22(4):101-103.
[7]尹憲明,王瓊.蘇州市養老護理院康復服務現狀與需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4574-4575.
[8]孫秀.淺析社區老年護理健康教育需求[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10(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