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盛和
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業科學技術被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尤其是針對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工作,成為了保證農業生產的前提。該文通過對當今農業病蟲測報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針對農業病蟲測報工作出現的問題進行說明,并提出了農業病蟲測報的工作要點,望廣大同行給予指導。
關鍵詞:病蟲測報 問題 人員 結構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c)-0126-01
我國農業資源豐富,為了確保農業資源能夠更好的獲得保障,農業科技部門將農業病蟲測報放在了首位,近些年我國農業體制在發生逐漸的轉型,傳統的農耕模式已經被淘汰,新型的農作物和農業藥品逐漸增多,這也使病蟲害的防治更加困難,加強農業病蟲測報的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
1 農作物病蟲測報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1.1 基層測報網絡缺乏時效
我國很早就開展了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但是由于缺少農業技術人才,使農業測報在基層處于斷檔的局面,很多測報信息不能及時被收集。同時農作物病蟲測報沒有正規的政府經費作為支持。這使基層農作物病蟲測報缺少專職人員,基層信息更加難以傳達。其次鄉鎮級的農業問題監督部門雖然配有監測人員,但是由于這些人員的管理權限不能細分到每個村,使基層檢測信息的誤差較大。同時在管理體制上這些人沒有專職性,農作物病蟲測報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兼職,所以在工作上形成不了系統的計劃,往往是“有空看一下”,致使一旦發生區域性病蟲害就很難進行控制。
1.2 缺少合理的病蟲害監測機制
在農作物病蟲測報的管理上缺少統一條文、監測方法。完全屬于公益性項目,同時農作物病蟲測報的工作繁多,跨區范圍較大,這使很多細節問題都被忽略。當前的農作物病蟲測報人員一般沒受過系統的監測培訓,缺少專業性理論,據統計我國的農作物病蟲測報隊伍的專業人士不足兩成,更多的農作物病蟲測報部門出于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
1.3 缺少農作物病蟲測報的專項經費
農作物病蟲測報在檢測和管理上缺少足夠的經費支持,同時經費問題還影響了農作物病蟲測報部門的整體部門編制,這使很多農作物病蟲測報部門很難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能形成有效的多點監測。在監測方法上相對落后,監測人員缺少工作積極性,很多監測人員沒有適當的交通工具這使他們調研和普查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困難,很多時效性的測報工作無法進行匯總,這直接影響了測報工作的資料儲備。同時農作物病蟲測報所針對的重大病蟲害應急控制機制無法建立。有的地區已經發現了病蟲的發展趨勢,但是無法開展細致的技術檢測使農作物病蟲測報成為了一紙空話。近些年條紋葉枯病、水稻灰飛虱、玉米粗縮病和斜紋夜蛾等蟲害的頻發與缺少測報經費是分不開的。
1.4 農作物病蟲測報的技術能力薄弱
我國很多園藝作物、特色經濟作物的產區針對農作物病蟲測報的開展不全面。隨著我國高效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產業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種前提下,農作物保護產業得到了發展,但是由于技術能力的落后,使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顯得十分“尷尬”。例如蔬菜上容易發生的斜紋夜蛾和煙粉虱,這使這種病害在發生和擴大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但是相對的測報能力卻只是局限在一個地區的,對整體的數據收集和預報資料十分缺乏,防蟲效果和藥物治療期十分混亂,為農作物病蟲測報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2 如何解決農作物病蟲測報中相關問題
2.1 提高農作物病蟲測報的基層技術能力
農村基層的農作物病蟲測報能力的提高和政府部門重視程度密不可分,必須通過合理的人員配置來滿足基層農作物病蟲測報的技術能力,首先我們可以通過提高農業技術人員待遇的方式來提高工作積極性并且定期舉辦農作物病蟲測報培訓班,保證農作物病蟲測報的業務能力。其次可以在鄉鎮地區設計農作物病蟲測報公益單位,使其能夠成為一個獨立部門,保證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的網絡化。最后協同農業主管部門對農業產區進行農作物病蟲測報雙重監控,一方面由村、鄉農作物病蟲測報部門牽頭及時對檢測數據進行更新,另一方面將檢測內容上報上級農業部門,使其對數據和資料進行更好專業的檢測,同時結合各地區不同病蟲害的發病特點,提出防治意見,保證及時治理病蟲害。
2.2 提高農作物病蟲測報技術能力
一是增加區農作物病蟲測報站人員編制,從農業院校招聘農作物病蟲測報專業人才,以增強區農作物病蟲測報站整體業務素質和工作力量。二是對基層定崗的測報人員進行業務素質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主要包括對基層測報人員進行職業責任教育,提高其對測報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技術更新培訓計劃,建立測報人員定期輪訓制度,擴大測報人員的知識面,提高測報人員的業務能力,夯實測報工作基礎。
2.3 加大測報工作經費投入
在經費投入的問題上要和政府主管部門相互掛鉤,使農作物能夠在測報和防治中有效開展。加大經費不僅能夠保證人員結構的合理,同時能夠聘請有較高業務能力的人才,來從事農作物病蟲測報的工作。在測報設備上選擇完整的測報系統,保證整個病蟲測報的準確性,同時測報中要對交通問題加以解決,不要讓我們的技術人員靠“雙腿”去進行工作,要最大限度保證測報工作的時效性。
2.4 通過農作物病蟲測報課題、項目的投入
爭取各級政府對測報課題、項目的投入,做好技術儲備,促進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方法創新。區級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農作物病蟲測報項目投入,并利用激勵機制,鼓勵測報人員主動參與新的種植模式下配套的農作物病蟲測報技術研究。二是通過項目經費投入,建立測報預警機制。在全區各鎮建立長效的重大病蟲害測報預警機制,制定鎮、村聯動方案及實施細則,能夠及時掌握各地突發性病蟲。
3 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農作物病蟲測報是植保工作的基礎,目前我國的的農作物病蟲測報還處于完善階段,相信通過政府和農業有關部門的努力,農作物病蟲測報會更加準確,為我國農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馮小燕,朱訓永,應長法,等.加強基層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的對策思考[J].湖北植保,2012(1).
[2] 劉孝慧,朱訓永,馮小燕.淺析基層植保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09(15).
[3] 張政兵.湖南省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現狀、主要問題及發展思路探討[J].現代農業,2010(12)
[4] 汪志偉,盧方林,王克貴.思南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現狀與發展對策[J].農技服務,2010(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