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粵平
摘 要:分析了港口設備管理的基本內容及管理方式的發展;闡述了TQM的基本含義與核心內容;針對港口設備管理的特點與問題,在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指導下探討了港口設備管理的步驟與環節。
關鍵詞:TQM 港口設備 質量保證體系
中圖分類號:TP391.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c)-0197-01
1 港口設備管理及其發展
港口設備的技術水準、生產規模、機械化和專業化程度,以及科學管理的水平,可以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
我國港口設備管理發展歷經三階段[1]:
1.1 經驗管理階段
從1949—1954年的五年間,國家面臨百業待興、百廢待舉的艱難局面,全國各地港口設備的技術狀況極差,港口設備的技術管理處于“三無”狀態:無專職的港口設備主管部門、無港口設備管理制度、無專職的港口設備檢修人員。在這種特殊的困難條件下,對港口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只能實行由港口設備的操作人員邊使用、邊管理、邊維修的過渡管理辦法,一切均憑使用者和管理者的經驗辦事,基本上是采用落后的事后維修方式。
1.2 科學管理階段
1955年以后,我國國民經濟度過了最初的恢復期而進入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階段,港口企業也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引進前蘇聯的設備管理理論和體制,我國的設備管理,尤其是港口的設備管理從認識上、管理制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從設備的事后維修管理,逐步轉為事前計劃和預防性維修管理,建立了較完整的計劃預防維修管理體系,各港口企業開始設立專職機構或部門、設置技術管理崗位,配備了專職的技術人員進行港口設備的管理,設備的管、用、養、修工作按計劃預修制理論體系正常運行。適合我國國情需要的“科學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養、計劃修理”的計劃預修制逐步建立起來[2-3]。
1.3 現代管理階段
從20世紀80年代初起,國家加大了對港口的投入力度,港口發展步入了最快速、最具活力的歷史新時期。大量性能優異、技術先進的專用或通用港口設備陸續投入使用,極大提高了我國港口企業的生產能力水平,港口設備總體技術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對進口設備的管、用、養、修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港口設備的管理工作逐漸步入了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軌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將全過程管理的先進理念引入設備管理,實現港口設備的規劃、選型、購置、安裝、驗收、使用、維護、檢修、更新改造直至報廢的全壽命周期管理,使港口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2)更新設備管理模式,建立設備預防維修制度;
(3)重視人才的知識更新,大力開展培訓教育,提高港口管理人才素質;
(4)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
2 TQM的基本原理
TQM是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縮寫,是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用戶滿意、讓所有組織成員及社會能夠受益,從而保證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種預先控制和全面控制的制度。其最主要的特點—“全”—包含了三層含義:
(1)橫向而言,管理的對象是全面的;
(2)縱向而言,管理的范圍是全面的;
(3)從組織內部而言,參加管理的人員是全面的。
全員參加的質量管理、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和全面的質量管理,這是TQM的三個核心特征。
全面質量管理中一個特別重要的觀點就是“預防”,即在設計、生產和使用的過程中以預防為主,變管結果為管不良因素,消除質量隱患。
3 港口設備管理的目標與內容
對于包括港口在內的各類企業而言,設備管理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經濟、技術、組織措施,逐步做到對主要設備的設計、制造、購置、安裝、使用、維修、改造,直至報廢、更新全過程進行管理,以獲得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經濟、設備綜合產能最高的理想目標。
設備管理的基本內容包括六個方面:設備選購、設備維護、設備更新、設備維修、動力供應、人員素質。
正確地選購設備,在節省設備維修費用的條件下,保證機器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做好現有設備的改造更新工作,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熟練掌握引進設備的維修技術,及時解決備用品配件的供應,做好動力供應和節能工作,采取各種方法培訓數量足夠的設備管理與維修人員,提高設備管理人員技術與管理水平,都是港口設備管理的重要內容。
4 TQM在港口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設備管理是指在機器設備全壽命周期中的全過程管理,包括設備引進階段的前期管理,試生產階段的初期管理,生產現場的使用管理、維護管理、潤滑管理、故障管理、精度管理(包括備件管理)、資產管理(包括臺帳、檔案、資料管理)、技術改造管理等內容[4-5]。
在TQM思想的指導下實現港口設備的有效管理,就是要以質量為中心,以標準化建設為重點,建立和實施質量保證體系。在實踐中可通過以下步驟來進行:
(1)明確設備管理的全程目標。對港口設備實施全面的質量管理,必須明確各環節的質量職能,確立明確的工作目標,實現產品質量的全程管理;
(2)確立完善的組織結構。港口企業應結合自己的生產和設備情況,明確各環節的質量要求、采用的具體措施、設備的配備以及人員的安置,以保證TQM能夠在企業得到有效的推行;
(3)形成規范化的文件。質量體系必須是一個文件體系,這樣才能使質量管理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要對每一題設備建立完備的檔案并確立檢查、更新的制度;
(4)確保定期的全員培訓。制度的推行、管理的實施,是要靠高素質的人來完成的。企業內部全體成員的教育及培訓對于TQM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5)質量體系審核。監督審核是判斷質量體系文件被貫徹執行好壞的有效途徑,是質量體系建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6)質量體系復審。質量體系的建立和應用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通過不斷的復審、反饋信息,方能實現質量體系的不斷改進,更好地推動TQM的實施。
5 結語
港口設備的管理內容繁雜、工作艱巨,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去指導港口設備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保障港口生產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左德剛.港口設備管理技術創新與實施模式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7):47-48.
[2] 許曼.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研究[J].科技資訊,2012(11):143-145.
[3] 韓廷印.港口機械設備管理探討[J].機械研究與應用,2011(4):159-161.
[4] 袁文華.試論TQM和企業績效的關系[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7):30-31.
[5] 蔡盛賢.TQM實踐與創新關系綜述[J].市場研究,2012(10):58-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