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穎
摘 要:貫徹十八大精神,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是時代對我們的呼喚,是形勢對我們的要求,筆者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圍繞如何論提升安全生產科技創新和保障能力展開論述,努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安全發展,力爭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真正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為安全生產事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安全生產 科技創新 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X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c)-0228-01
黨的十八是我黨歷史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之一。十八大報告主題鮮明、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氣勢恢弘,科學嚴謹,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目標、新舉措,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1 “科學發展觀”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十八大的一個重要成果,就是進一步確立了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的指導地位。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2 “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明確了工作重點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既提出了安全生產工作的目標要求,又明確指出了實現目標的途徑。
強化公共安全體系的建設就是要求各行各業都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秉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編織牢不可破的安全網,讓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都能獲得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同時,也要為實施安全發展戰略提供組織和制度保障,充分調動各級各類資源和力量,把安全生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齊抓共管,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一體化、持續協調發展,實現安全生產長治久安。
強化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進一步突出了企業作為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明確了實施安全發展的著眼點和著力點,要求抓住影響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加強安全監管,嚴格執法監察,夯實安全發展的根基。
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是我國現階段安全生產工作最迫切、最現實、最重要的任務,也是實施安全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我國仍處于生產安全事故多發易發的特殊歷史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仍很突出,進一步減少事故總量、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始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
3 “科技創新”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確立了“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戰略目標,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這是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基于對我國當前和未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需求,基于對世界科技發展新趨勢的深刻認識,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指明了新時期中國科技的發展方向、戰略任務和著力點,賦予了我們新的歷史使命。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同時提出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創新社會管理。歷史經驗和現實狀況告訴我們,在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創新是關鍵,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回顧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實施“科技興安”戰略,不斷提升科技對防范事故的支撐能力,安全生產科技對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生產做出了很大貢獻,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采取了多重的有效舉措下,從2003年開始,全國已連續九年實現事故總量和事故死亡人數雙下降,我國安全生產的狀況呈現出總體穩定、持續好轉的發展態勢。然而,在感到欣喜的同時,不得不說安全生產的形勢依然是嚴峻的,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公眾關注的焦點也從物質利益向社會發展狀況過度,高能耗、高污染、高風險行業逐步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下面,我想從兩個方面談談我對科技創新運用在實際工作中的體會。
第一,創新安全生產理論。安全生產最終還得靠科技創新,沒有科技創新,沒有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安全生產狀況要實現根本好轉是不可能的。緊密結合安全生產工作對理論的迫切需要,以安全生產基礎理論研究為突破口,重點圍繞煤礦、危險化學品等高危行業典型重大災害事故致因機理及動力學演化規律,安全經濟及管理理論,安全生產社會科學等方面開展研究,加大安全生產理論研究的力度,大力推進安全生產“五要素”落實到位,為國家安全生產宏觀管理、企業安全生產微觀管理和安全工程技術提供指導。
第二,貫徹協調創新理念。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合作,打破學科之間藩籬、加強跨學科協同創新,這是新形勢下科技創新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可以考慮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和地區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資源力度,加強技術引進和合作;另一方面要注重完善政府間科技合作機制,提升對外科技合作水平,推進科技援外,加強民間科技合作;同時,可以與高校開展深度合作,胡錦濤同志在清華百年校慶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就明確要求,“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以上是我通過學習十八大的幾點心得體會,貫徹十八大精神,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是時代對我們的呼喚,是形勢對我們的要求,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機遇,主動參與競爭,進一步認清科技創新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實施科技興安戰略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加強和創新安全生產科技工作,努力使安全生產工作尤其是安全發展戰略貫徹到“五位一體”建設的全過程,努力使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實現安全發展,成為全黨共識、全民意志、全社會行為,力爭到2020年,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真正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為安全生產事業不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