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篩選出適合樂山地區栽培的優質綠豆(Phaseolus radiatus L.)新品種。[方法]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溫度等自然生態條件,對引進綠豆新品種(LL1011、冀綠7號、304008、 SL1104)與當地的傳統綠豆品種(CK)進行對比試驗。[結果]LL1011和SL1104兩個品種不適宜在當地種植,冀綠7號和304008可以在當地種植,冀綠7號產量高、抗性強,適宜在當地作主推品種大面積推廣。[結論]該研究可為改善樂山地區綠豆品質、提高產量、解決生產上綠豆品種混雜的問題提供參考,并為當地綠豆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關鍵詞綠豆;新品種;篩選
中圖分類號S5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573-01
基金項目樂山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11NZD002)。
作者簡介曹麗(1983- ),女,四川樂山人,農藝師,從事小雜糧研究。
樂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屬于成都平原至川西南山地過渡帶,年平均氣溫在16.5~18.0 ℃,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全市耕地以低山區丘陵為主,氣候條件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尤其在低山區陂地特別適合綠豆生長。因此,為了篩選出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良綠豆品種,解決當前市場上綠豆品種混雜的問題[1-10],筆者進行了綠豆新品種篩選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匯總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參試品種供試綠豆品種為LL1011、冀綠7號、304008、 SL1104、當地綠豆(CK)。
1.2試驗地點試驗在市中區平興鄉陳壩村進行,試驗地為沙壤土,前作玉米,地勢平坦,肥力均勻。
1.3試驗設計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長4 m,寬4 m,面積16 m2,小區間、重復間走道均為0.5 m,四周設保護行。栽培密度19.95萬株/hm2,行距40 cm,窩距25 cm,每窩播3粒,保苗2粒。
1.4田間管理2013年5月21日播種,播種時每小區用過磷酸鈣0.5 kg作種肥。6月2日在綠豆出苗后達到2葉1心時進行間苗、勻苗、定苗,每窩定苗2株。6月10~11日、7月10日兩次進行中耕除草,7月12日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0.09 kg/hm2對水50 kg/gm2進行噴霧,7月30日至8月16日分批收獲。
2結果與分析
2.1生育期表現從表1可以看出,5個綠豆品種中,LL1011和304008的生育期基本一致,為85 d,冀綠7號生育期最短,為83 d,SL1104和當地綠豆品種(CK)的生育期為91、92 d,比其他品種略長4~9 d。
2.2抗性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5個綠豆品種除SL1104抗旱性中等以外,其他品種抗旱性都強。SL1104抗倒伏性弱,倒伏面積大,冀綠7號與304008抗倒伏性強。在抗病性方面,SL1104和304008感病重,冀綠7號感病較輕,其他品種為中等。
2.3經濟性狀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參試品種的株高在68.4~93.9 cm,LL1011植株最高為93.9 cm,冀綠7號植株最矮為68.4 cm。主莖分枝數在2.8~4.2個,LL1011最多為4.2個,當地綠豆品種(CK)和SL1104最少均為2.8個。主莖節數在8.2~10.3個,SL1104最多為10.3個,冀綠7號最少為8.2個。莢長在9.8~10.8 cm,當地綠豆品種(CK)最短為9.8 cm,SL1104和LL1011基本相同。莢粒數以304008最多為13.1粒,SL1104最少為9.8粒。千粒重以冀綠7號最高為58.6 g,最低的為SL1104只有52.3 g,LL1011和304008的千粒重均超過了當地綠豆品種(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