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日利亞的諾萊塢
駐尼日利亞特派記者 李涼
你一定知道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但你知道尼日利亞還有個諾萊塢嗎?尼日利亞上世紀60年代獨立后,社會動蕩,殖民時期建立的少量影院相繼關門。一些藝術家開始用簡易的設備拍攝百姓生活,并以錄像帶、光盤等形式發售,逐漸發展成電影產業。諾萊塢電影的最大特點是“短平快”,有人戲言,尼日利亞人是慢性子,只有兩件事做得快:一是開車,二是拍電影。一部電影只要花約1.5萬美元(1美元約合6.1元人民幣),10天就能拍好。對于很多尼日利亞人來說,木薯是物質食糧,諾萊塢電影則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西方電影中的非洲往往象征著貧窮、饑荒,而諾萊塢電影真實得多,有當地人熟悉的場景和方言,有他們身邊的大事小情。
今天的諾萊塢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年收入近3億美元,從業人員愈萬,影響力也擴展到了整個非洲大陸,不少國家紛紛模仿。近年,諾萊塢電影還在國際主流電影節上頻頻露臉,引起關注。非洲人終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故事了。
“黃昏育兒”成主流
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宇
56歲的宋熙英去年喜得一對雙胞胎孫子,她說:“女兒女婿都上班,太辛苦,所以我們老兩口帶孩子,雖然一個月得花100萬韓元(約合5800元人民幣),但孩子這么可愛,再辛苦都值了。”由祖輩帶孩子在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韓國社會是難以想象的,但隨著雙職工家庭增多,“黃昏育兒”漸成主流。這也給韓國嬰兒用品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因為祖輩經濟實力強,又舍得為孫輩花錢。商家為了吸引他們,還推出了方便老人使用的嬰兒車、用顏色標示溫度的奶瓶等。韓國政府也行動起來,首爾市政府準備為產婦和祖父母提供免費育兒教育,內容包括為嬰兒洗澡、喂奶,和他們做游戲,以及應急處置等。
火車失物拍賣會
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王佳可
在悉尼火車站工作的哈米什先生覺得自己是一名偵探,因為他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為每年火車上近萬件失物尋找主人。火車是悉尼重要的交通工具,很多人每天乘火車上下班,隨身物品常常落在車上。雖然工作人員在網上公布了失物清單,但認領的人不多,失物堆滿了倉庫,其中有不少手機、相機和電腦。
為了解決失物招領難的問題,悉尼火車公司想出了一個主意——把價值低于100澳元(1澳元約合5.6元人民幣)的物品捐給慈善機構,并拍賣那些價值超過100澳元的失物,拍賣所得的資金也會用作慈善。去年底的一次拍賣就籌得了6.5萬澳元,錢捐給了在藍山地區山火中受災的人。
俄離婚率世界第一
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張曉東
在俄羅斯,好聚好散可以說是一種常態,因為這里的離婚率高達80%,堪稱世界第一。俄羅斯人遵循蘇聯時期的傳統,大學時就可以結婚,國家還提供夫妻單間宿舍。但年輕人不成熟,婚前的浪漫很快被婚后的現實所代替,觀念差異、生活壓力使得許多婚姻成為“快餐”。另外,離婚成本低也是一個原因,夫妻離婚只需要繳納400盧布(1盧布約合0.2元人民幣)的稅。高離婚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新生兒數量。于是,有俄羅斯議員提議,將離婚稅提高到3萬盧布,促使人們更慎重地對待婚姻。不過也有人反對,稱如果雙方不想再共同生活,任何稅收都無法阻止他們離婚,人為設置障礙不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