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英 王鳳文 楊書運
摘 要:針對當前《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專業特點,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整合實驗內容和完善考核方法3個方面,對《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與試驗,以期進一步提高《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效果。
關鍵詞: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84-02
Abstract:Experiment teaching of“Agricultural meteorology”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of agronomy specialty related in our university.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during the passing year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shortcomings exist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in this study a teaching reform was proposed from arous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design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with elaborate contents in training and optimiz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Agricultural meteorology;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reform;Teaching guality
1 改革的必要性
《農業氣象學》是高等農林院校農學、園藝、林學、植保、生態、農資環等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實驗課程之一。《農業氣象學實驗》是《農業氣象學》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教學環節,是實現理論與實踐、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關鍵。通過實驗,可鞏固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提升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鍛煉觀測、分析、統計等基礎科研能力,是學生今后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重要基礎。
當前的《農業氣象學實驗》多以氣象要素觀測技能為主,且現有的教學方法主要通過課堂講解,學生基本在“手把手”做實驗的方式中學習,限制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加上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儀器制造和使用原理的灌輸,強調實驗結果和實驗報告的撰寫,而忽視對學生興趣的開發、思維的開拓、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缺乏動手設計實驗的能力,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以致學生綜合使用氣象儀器的能力與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薄弱。因此,進行《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改革十分必要。
2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改革《農業氣象學實驗》課程,首先將該課程的講授方式由傳統的老師講解形式改進為探究式學習形式:即由教師提前通知學生實驗內容,讓學生提前預習,對實驗內容、實驗過程等初步了解,避免實驗中的盲目性,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1-2],并根據學生分組操作及討論情況,進行重點難點講授,指導學生根據興趣和專業背景,通過分工合作,積極探索,完成研究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實驗主體,鼓勵學生獨立操作,并引導學生去分析和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實驗后及時輔導學生整理實驗數據,針對實驗過程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寫出研究型實驗報告。借此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實驗的參與者、探索者,實驗設計能力和科學素養在積極主動和不斷解決問題的實驗過程中得到培養鍛煉[3]。此外,在實驗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意發揮自己的科研特長,讓學生了解當前的一些科研熱點,引起他們對實驗工作的興趣,強調學生的動手和思考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實踐的機會。
3 優化整合實驗教學內容
目前,我校《農業氣象學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主要氣象要素的觀測、天氣圖的繪制和簡易天氣預報方法,以及氣象資料的記錄和整理,農業氣候資料的分析與應用、農業小氣候觀測及其統計分析等。《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內容應根據專業課程的發展變化需要,精選實驗內容,優化實驗項目,在保證實驗開設率的前提下,減少驗證性實驗,適當延伸與拓展相關內容,以提高學生科研興趣和創新能力,如將太陽輻射和日照、溫度、濕度、降水、蒸發、風和氣壓等氣象要素的觀測實驗與農業氣象小氣候觀測實驗相結合,整體設計,分步實驗,這樣安排后實驗課效率提高,學生對實驗的意義有了切實的理解,實驗的興趣大大增強,同時變驗證性試驗為綜合性試驗,學生收獲倍增;將氣候觀測資料統計分析實驗結合專業和學生自身研究興趣,由學生自己擬定研究方向,在此基礎上根據學時在教師的輔導下進行創新性和探索性的綜合性實驗,如將積溫的計算實驗分為農業病蟲害的起始溫度和積溫研究、土壤養分的分解速度與土溫關系、光強與作物光合作用的關系、空氣濕度與作物病害的關系、土壤濕度與溫度的關系等多課題的實驗研究,提高了學生對科研的興趣和實踐應用能力;除此以外還有如光照時間的長短與花期控制及不同花卉控制指標的實驗探索、昆蟲不同生育期對光照強度的感受能力與指標等,結合這些方案,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有選擇地進行實驗,為今后的畢業實習和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的完成打下扎實的實驗基礎。
4 完善實驗教學考核方法
實驗教學的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4]。《農業氣象學實驗》在我校獨立設課由來已久,學生實驗成績的評價,基本依賴實驗報告的撰寫,加上學時限制,每次實驗結束后實驗報告由學生課下完成,教師基本根據實驗報告來評價,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做到準確判斷,甚至可能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鑒于此,學生對實驗教學往往不夠重視,實驗報告雷同現象嚴重,甚至到實驗課程結束時,還有些同學儀器不會使用,導致實驗教學效果欠佳[4]。改革后的實驗考核主要從實驗過程進行考核,如儀器安裝、觀測時間、觀測順序、操作過程、實驗基本技能的掌握,實驗報告的完整性和規范性等幾方面綜合評價。
對于設計性實驗,實驗項目選好后,要求學生根據需要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在充分了解實驗方法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寫出實驗方案。實驗開始前,教師對實驗方案進行指導并提出修改建議,待方案確定后進行實驗。實驗結束后,學生獨立分析實驗數據,寫出報告。考核重點放在實驗過程與方案設計兩方面。通過2個學年度的教學循環來看,改革效果非常顯著,95%的學生實驗操作過程規范,不僅掌握了基本氣象因子的觀測方法,還能根據不同農業研究項目設計農業小氣候觀測方案,獨立進行農業氣象觀測及氣候資料的統計分析。
參考文獻
[1]趙蘭枝.《農業氣象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2,2:66-67.
[2]王建勛.農業氣象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6,19(3):90-91.
[3]陳慶鄂,歐陽林,程曉萱.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113-114.
[4]楊再強,申雙和,景元書,等.面向社會需求應用氣象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0,3:230. (責編: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