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冬蘭
[摘 要]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更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的重要任務,教師要大力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關鍵詞]口語;交際;情景諸葛亮舌戰群儒,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晏子因出色的口才,使不可一世的楚王自取其辱,發出“圣人不可與之戲也”的感嘆。自古以來就有“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不爛之舌,可敵百萬雄師”之說,可見口才的重要性。在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交往越來越密切的今天,交際能力更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
一、提供舞臺,讓學生能說
雖然在教材編排當中,每個單元或每組課文都在綜合學習中,設有口語交際訓練題材,但這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將口語交際訓練設為常設課程。
1.上課前。每天正式上課前,留出三分鐘的空白,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口語交流。新學期開始,在課前安排學生介紹自己,既可以增進學生間的相互了解,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上學路上的見聞,自己的學習體會、經驗等。
2.課堂上。讓學生在朗讀課的基礎上去復述課文,看誰復述得簡單、明了。在分析課文時,讓學生在小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派出代表來敘述本小組的意見。
3.課堂后。課堂上,因為時間有限,有些同學的想法來不及與同學分享,課外作業就以小組共同完成的方式進行,讓同學們在課后有足夠的時間去交流,討論。如在教學完《強項令》后,以小組為單位排成舞臺劇,各小組成員通力協作,根據文章內容自行設計臺詞、動作、道具等來表現人物。這樣既延伸了課堂內容,又為同學們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
二、創設意境,讓學生敢說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欲望,樂于交際,善于交流,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手段。
1.關注生活,打開話閘。生活是口語交際訓練的廣闊天地,是口語交際的源頭、活水。學生的日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就會感到親切,樂于表達。
2.來源生活,實踐生活。再現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模擬的情境中觀察、說明,是增強學生體驗、激發思維和口頭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源。例如:每隔一段時間,筆者會將學生日記、周記中反映的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歸納在一起,讓同學們一起討論,各抒己見,一起解決問題。如有同學把你桌上的書撞到地上,他既不道歉,也不幫你撿書,你應該怎么說,才能讓同學既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不傷同學間的感情。
3.精心設計,展開想象。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需要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造想象,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結晶,語言精練,意蘊深遠,是培養學生想象力、訓練思維、進行口語交際的好教材。如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時,讓學生展開想象,并說一說,作者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環境之中?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如果此時他遇到一個同鄉他們會說些什么?如果同鄉剛好要回家去,他會不會讓同鄉帶家書回去?家書中會寫些什么?讓同學們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是提高口語交際的好辦法。
三、掌握技巧,讓學生善說
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很多時候,學生對某一問題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而是一時找不到時合適的詞語來表達,這時,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幫他們去回答問題,而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并對學生的回答一步步進行啟發,使他們表達得更加準確全面和生動形象。同時,推薦學生看一些如《演講與口才》等這樣的雜志,與學生一起討論那些優秀的演講稿,從中學習他們的經驗。及時鼓勵學生新穎的、標新立異的觀點,這樣學生就能從中獲得一種自豪感。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