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英 陳旺
[摘 要]學習不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認知過程,更是對認知過程的一個自我監控和調節的過程。我們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元認知的培養,不但能夠使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自學效率,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自己監控學習,不斷調整學習方法,促進自學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素質教育;元認知;生物教學;能力培養元認知對認知活動起自我監控和調節的作用,它在學習、注意、記憶、思維等方面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能使學習者明確知道自己擁有什么知識,自己正在做什么、做得怎樣、進展如何;還能使學習者能隨時根據自己對認知活動的認知,不斷進行調整、改進和完善,使認知活動能有效地向目標逼近。
一、元認知的含義
元認知(metacognition)這一術語是由美國心理學家J·H·Flavell于1976年提出來的,又譯解悟認知、反審認知、次認知、超認知、總認知、后設認知、審超認知等。元認知實際上就是人們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的心理過程,即對認知的認知。它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和元認知監控等三個方面。元認知的實質就是人的自我監控。元認知過程實際上就是指導、調節人們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的控制執行過程。
二、生物教學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的培養
1.發掘教學過程中的元認知因素,培養學生的元認知知識能力。元認知包括學習者對個人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的認識,對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的認識以及對學習策略的種類和各個策略的特點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滲透元認知知識。另一方面,多聯系生活,生物學科中與生活聯系的知識很多,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業或上課的提問,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錯誤,給學生介紹一些避免再錯的策略。這樣就會堅定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信念,能把所學的知識用以解決問題。因而我們應將學習方法的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有機結合,促進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向條件性知識轉化。
2.豐富學生的元認知體驗,培養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多參加實踐活動。這些活動能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與人類生活的認識,體會生物學知識的價值,體驗學習生物的樂趣,從而誘發學生產生認知體驗。而這種體驗對目標的實現、任務的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使學生在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后堅持學習目標,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在體驗到失敗后會修改甚至放棄原有目標。
3.指導學生學習策略,培養元認知監控的能力。元認知監控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過程中,能不斷評價學習過程,并隨時調整計劃,選擇恰當的方法,以保證任務的有效完成。在教學中,教師在幫助學生學會確立目標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選擇達到目標最恰當的方法,即指導學生的學習策略:對于某些知識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或結合具體的例子來理解;另外,可以采取一些記憶方法:諧音記憶法、聯想記憶法、歌謠記憶法等。
4.不斷加強學生元認知的練習。學生只有通過親身體驗并獲得學習的經驗時才能變為元認知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提供元認知訓練,使學生不斷地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將監控策略和技能內化為自我監控能力,并能在新的條件和環境下,靈活運用這些策略和技能進行自我監控,使自我監控達到自動化。
首先,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策略;其次,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的檢測反饋和調節控制意識,使他們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完善、修改自己的學習計劃,隨時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監測、調控。
三、元認知與自主學習
高質量的自主學習離不開基本的基礎知識、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有效的學習策略、及時的學習評價和有效的自我檢測和調控,而這些都與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系。
由于自主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征,所以學生需要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制定適合自己的方案,恰當地估計自己的學習能力并及時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等,這些都是元認知所涉及的范圍。所以,發展學生的元認知能力,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