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麗
[摘 要]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關注“人”的發展。音樂教師在新課標背景下應盡快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觀,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技能,鼓勵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
[關鍵詞]課改;音樂教學;教師角色音樂是一門享受人生的藝術,人類需要音樂,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絕大多數學生都喜愛音樂,然而,多年來音樂課卻屢屢遭到學生的排斥,學生們喜歡音樂但卻不喜歡上音樂課,這種現象,不得不令教師深思。音樂教師亟需轉變觀念和角色,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一、用新課標的理念轉變音樂教師的教學觀
新課標提倡音樂教學應建立在一種“以學生為主體,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理念上,教學中要不斷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并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認識生活、感受生活,培養一種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音樂的教學應更加關注學生作為“人”的因素,更加注重對“人”的培養,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充滿美感與濃厚的人情味。
二、音樂教師要擁有復合型的專業技能
現代音樂教師應是復合型的專業教師,“唱、彈、跳”是三大基本功。
“唱”即個人的演唱能力以及自彈自唱能力。教師示范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范性和激勵性。示范唱是訓練學生樂感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
“彈”即鋼琴等樂器的彈奏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
新課標提出了以“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為主的新的內容標準。音樂教師除了要重視原來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逐漸掌握合唱指揮、樂器演奏以及音樂創作等復合的專業技能。教師單一的技能是不能滿足學生日益膨脹的音樂需求的,同時,一名音樂教師也絕不只是上好課就完事了,他們的任務還在于課外藝術實踐。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管樂隊、民樂隊、鼓號隊、舞蹈隊、合唱隊等等,這些團隊組織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專業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而平時指導組織這些活動團體進行排練的任務一般都由音樂教師來承擔,如果一名音樂教師不具備鼓號隊組建訓練能力、舞蹈隊編排能力、合唱隊組織排練能力等這些復合的專業技能的話,怎么能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音樂教師呢?因此,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在具備扎實的“唱、彈、跳”的專業技能之外,通過自學、培訓的方式,努力去探索其他有關的技能領域,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復合音樂專業技能的綜合性教師。
三、變講臺為舞臺,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舞臺
杜威曾說過,教師不應該站在學生面前上課,而應該站在學生后面。細細想來,頗有道理。教師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以一對眾,與學生距離遙遠,怎能親近溝通呢?新課改要求教師做學生的合作者,不再以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的角色出現。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融在一起,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知識,其樂融融。課堂上,在學生進行講授活動和表演活動的時候,老師可以坐到學生的位子上,和他們一起聆聽“小老師”的授課,觀賞“小演員”的節目,有異議時,老師也可以參與到他們的辯論中,自身也受益匪淺。學生走上講臺,其主動性、積極性等內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釋放,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出來了。學生能走上講臺是教師角色轉變的一種重要方式。
鼓勵學生走上講臺不能淺顯地認為是將課堂扔給學生,教師要以自己敏銳的覺察力,將學習活動引向更深的層次,并且努力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實現新課程的目標,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各種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對每一位教師而言,除了觀念上的改變、能力的提高外,在教師角色、知識結構等多方面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讓我們教師共同攜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與新課程改革同行,盡快轉變教師角色,不斷探索前進,讓快樂的音符飛揚起來。
責任編輯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