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 要:2013年廣德縣組織糧油高產創建活動成效顯著,不僅糧油產量有明顯提升,而且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該文從水稻、油菜、小麥的種植情況對2013年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成效進行介紹,并從科學技術支撐、多樣化發展、產業升級、示范區創建、檢查監測、機械化生產、安全整治、農技服務體系建設、災害應對等方面對廣德縣高產創建活動的做法進行了經驗共享。
關鍵詞:廣德縣;糧油高產創建活動;成效;做法
中圖分類號 F3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65-02
廣德縣隸屬于安徽省宣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東臨杭嘉湖、北倚蘇錫常,周邊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個省會城市(直轄市)和16個大中發達城市。境內土壤肥沃、農作物種植品種豐富、品質好、產量高,是中國著名的糧棉大縣、商品糧基地縣、山區綜合開發示范縣以及經濟林建設示范縣。2013年廣德縣組織的糧油高產創建活動成效顯著,不僅糧油產量有明顯提高,而且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筆者現結合廣德縣糧油高產創建的實際情況對創建活動的經驗和成效予以介紹。
1 2013年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成效
1.1 水稻種植情況 2013年廣德縣雖然經受了干旱和高溫熱害的影響,但是由于預防和保護措施得當、種植技術的改善、栽種品種的改良,相對2012年極大的減少了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主栽豐兩優系列組合、新兩優6號、Y兩優302等品種,全縣單季中秈稻播種面積約2.8萬hm2,其中直播0.23萬hm2、軟盤拋秧0.77萬hm2、機插秧0.47萬hm2,平均單產545.5kg/667m2,總產24.55萬t。
1.2 油菜種植情況 2013年廣德縣油菜生產面積增加、總產有所提高。油菜午收面積為0.95萬hm2,較上年增長5.2%。平均單產146.5kg/667m2,較上年增產3.9%,總產2.08萬t,較上年提高0.18萬t。其中“雙低”油菜面積占70%,免耕直播栽培達98%。
1.3 小麥種植情況 2013年廣德縣小麥生產面積雖然略微減少、但是單產增加。小麥午收面積1.01萬hm2,較上年減少1.9%。平均單產342kg/667m2,較上年增產2.4%,總產5.2萬t,較上年持平。以紅皮、半冬性小麥栽培為主,品種有揚麥13、揚麥15、揚麥17、寧麥13、寧麥15、揚輻麥3號等。
2 廣德縣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主要作法
2.1 提高科研水平,為糧油高產提供技術支撐 為給農業生產提供良好的技術保障,廣德縣十分重視對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科技人員的培養。2013年安徽省“十二五”科技攻關項目《水稻重大病蟲害災變的關鍵因子及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不僅對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引發病蟲害的主要因素進行了研究,而且從種植技術的角度提出了綠色防控的措施,從預防入手控制病蟲害發生的幾率和影響范圍,極大的減少了重大病蟲害對水稻種植造成的損失,為糧油高產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了進一步鼓勵科研人員,充分發揮標桿帶頭作用,帶動其他研究人員繼續努力創新,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勵,從而實現加大技術研究和推廣力度,保持糧食生產穩定增長。
2.2 合理整合資源,促進糧油種植業多樣化發展 廣德縣依據本地區的地形地勢、土壤環境、水文水質、交通環境以及土壤結構和種植方式,合理的規劃本地區糧油種植作物的種植面積、種植位置以及糧油作物和其他作物種植的搭配比例,不斷豐富種植產業的品種,使本地區種植形成規模化,促進糧油種植業多樣化發展。
2.3 選定優良品種,做好種植產業升級 良好的種植品種和種子品質的選定是實現糧油高產的重要保障。2013年為抓好水稻產業的升級,廣德縣的農業工作人員認真研究了適宜本地區的優質高產種植品種,并制定糧油產業提升行動整建實施方案,水稻確定豐兩優一號、豐兩優四號、天兩優6號、兩優6326、新兩優6號、Y兩優302、華安501、深兩優5814、隆兩優6號、揚兩優013、Y兩優5867、兩優華6等為示范區主導品種,豐兩優80、兩優4826、Y兩優9918等示范品種,共15個品種作為良種良法掛購品種;主推品種為福油518、灃油737、浙油50等。
2.4 創建示范區提高種植技術,專業化指導 為了進一步提高和研究糧油的種植技術,廣德縣建立了0.23萬hm2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整建實施區,135個示范村、12.3萬戶示范農戶,將高產創建工作落實到每一個農村、每一位農戶,通過資金補貼、專人負責,組織實施、精耕細作、專業化指導、緊抓目標,做到示范區的認真全面落實。其中邱村鎮建設2個水稻示范片0.53萬hm2、2個油菜高產創建示范區0.17萬hm2;新杭、誓節、桃州、東亭4鄉鎮建立部級高產創建示范點4個,總面積0.37萬hm2;桃州鎮建立部級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1個,總面積0.25萬hm2。實驗區經專家組復測驗收水稻平均單產達665.2kg/667m2,油菜平均單產203.25kg/667m2,實現了高產創建活動目標,有力地推動了廣德縣糧油的生產。
2.5 全程監測,時時跟蹤,檢查記錄 為確保糧油作物高產,廣德縣實行全程對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監測、跟蹤、檢查、記錄,掌握第一手圖片、文字、報告等資料,及時做出反饋,指導生產,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在苗情監測工作上,組織實施“安徽省2013年水稻產業提升行動苗情監測”和“安徽省油菜苗情監測”工作。在邱村鎮、新杭鎮、誓節鎮、楊灘鄉等4個鄉鎮設置監測點,在6塊秈稻、2個油菜苗情監測直播點開展系統監測工作。根據不同氣候時期,在病蟲害高發季節和高發地區,實施植保植檢工作,制定科學的防治預案,定期發布《病蟲情報》、《植保技術服務》,召開大型防治宣傳會議,擴大宣傳教育,普及種植技術與知識,讓農民了解并掌握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技術。全年糧油病蟲草鼠害發生面積28.83萬hm2次,防治面積32.23萬hm2次。挽回糧食損失106 945t,油料8 950t,其它作物380t,控制了病蟲害發生,有效的減少農民損失。在土肥管理方面,對耕地地力實行持續動態定點監測,時時對墑情進行監測,將監測數據及時更新至廣德縣耕地地力評價系統,根據數據顯示和變化抓好糧油等大宗作物測土配方施肥,為科技示范戶、種植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供個性化服務。建立“定地、定時、定作物、定化肥量”的科學施肥示范區,切實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效率,科學指導農民生產。endprint
2.6 工廠化育秧,推廣機械化生產 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降低勞動強度,促進農業科技化、機械化發展,廣德縣積極組織和實施2013年水稻標準化育秧工廠建設工作。由縣政府投資扶持建立8個標準化育秧工廠,育秧大棚使用面積8.67hm2,直接帶動大田集中機插面積1 333.33hm2,輻射帶動全縣機插秧6 666.67hm2以上。節約手工插秧成本540余萬元,農戶增收達685萬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2.7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積極開展農產品安全整治 為了進一步提高糧油作物的質量,確保農產品安全,增加農作物的經濟收入,廣德縣積極開展“三品”認證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積極配合各企業組織申報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的各項審核工作,2013年共有無公害農產品11個、綠色食品31個、有機食品16個。同時制定《廣德縣2013年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實施方案》,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對重金屬污染區開展普查,協助政策性農業保險核災和開展農業污染調查處理工作,避免農產品產地土壤受到污染,圓滿完成午糧、夏糧核災工作。
2.8 大力宣傳培訓,做好科技普及和服務工作 科技入戶與宣傳培訓是廣德縣2013年糧油高產創建活動的重要工作之一。廣德縣194名農技人員實行包戶到位與1 940戶農戶對接,一對一的進行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共下鄉指導5 200余次,組織專業技術培訓。與此同時,為確保農業科技直接走入農戶,廣德縣還進一步完善農技推廣網的建設,結合農業生產實際,通過農技推廣網發布和電視臺宣傳報道及時將病蟲情報、救災應急措施、新技術信息傳遞到千家萬戶,指導農民進行農業生產。在基層推廣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方面,2013年重點建設新杭、柏墊、誓節3個新建區域站,在新杭購買了250m2的站房,柏墊鎮政府提供了300m2站房,其他區域站的儀器采購、改良擴建、新站建設等都在有序的進行。切實抓好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實施工作,全面完成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工作。
2.9 積極應對災害,將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 2013年廣德縣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及高溫熱害,農技中心全體農技人員積極投身到抗災保生產工作中,及時啟動抗災預案,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發放抗旱物資及抗旱技術資料,傳授抗災技術,及時發放植保病蟲害防治資金、干旱改種補種資金160余萬元,機動噴霧器300臺,肥料150余萬元,有效支持了抗旱救災工作,最大限度減輕了災害損失。通過這次抗旱救災工作,農技人員總結經驗制定抗旱防洪救災預案,確保農業豐產豐收。
參考文獻
[1]王維,史瑞琪.糧油高產創建活動創出了成效[J].青海農技推廣,2013(2):22-25.
[2]熊玉唐,朱怡,馮澤蔚,等.貴州糧油高產創建項目5年成效與經驗[J].耕作與栽培,2012(10):37-42.
[3]林錦輝.漳州市糧油高產創建的做法與成效[J].中國農技推廣,2011(11):13-15.
[4]修翠波,徐世顯,張憲正.即墨市糧油高產創建取得成效及措施[J].中國農業信息,2013(4):252-253.
[5]蔣敬山,段煉.開展糧油高產創建活動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J].吉林農業,2008(11):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