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孟俠
摘 要:介紹了“Y兩優1928” 兩系雜交中秈超級稻新組合在安慶市宜秀區的示范種植表現,并總結了Y兩優1928高產栽培技術,以利今后在宜秀區進一步示范推廣。
關鍵詞:Y兩優1928;示范表現;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70-02
“Y兩優1928”是由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以Y58S×1928雜交選育的第三期兩系雜交中遲熟中秈超級稻,已通過湖南省審定(湘審稻2010024)。為了解Y兩優1928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筆者就Y兩優1928進行了示范種植,現將相關情況介紹如下。
1 示范片情況
1.1 示范安排 宜秀區羅嶺鎮位于安慶市北郊,是全區水稻生產大鎮,全年水稻種植面積1 333.3hm2,其中80%為一季雜交中稻。2013年,羅嶺鎮農技站承擔了宜秀區種植業管理局組織實施的農業部水稻高產創建示范項目,并在黃梅村種植大戶張國清承包田建立了核心示范區,引進示范種植“Y兩優1928”超級稻新組合,面積6.8hm2。示范田前茬為小麥,丘崗二板田,肥力中等,種植大戶種植水平較高。
1.2 生產情況 示范片于5月6日藥劑浸種,5月8日播種,人工濕潤育秧。6月6日人工栽插,秧齡29d。帶繩單雙本混栽,株行距為16.7cm×26.7cm,667m2栽1.45萬穴。8月18日始穗,8月24日齊穗,9月28日機械收割,全生育期143d。施肥:每667m2施基肥42%水稻控失肥35kg,分蘗肥于栽插后6d追施31%含硫鋅復合尿素15kg,立秋前后追施穗肥,用尿素、氯化鉀各5kg。水分管理:插后20~22d烤田1次,由于2013年長期高溫干旱,孕抽穗期灌水多次,灌漿成熟期灌水2次,但仍然受到了干旱缺水影響。栽插后6d結合追肥進行化學除草1次。病蟲防治:秧田期帶藥下田,7月中旬分蘗期、8月中旬破口前5d,8月下旬齊穗后各防治1次,分別重點防治二代二化螟、五(三)代稻縱卷葉螟、稻曲病、穗頸瘟、五(三)代稻飛虱。同時結合病蟲害防治噴施了蕓薹素、氨基酸、磷酸二氫鉀等微肥2~3次,對預防高溫干旱、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防止早衰起到了較好作用。
2 示范表現
2.1 產量表現 該組合示范產量較高,產量潛力較大。高產創建示范片于9月22日經安慶市專家組田間實際測產,理論測產828.9kg/667m2,實際產量為713.1kg/667m2。“Y兩優1928”核心示范區平均穗粒數在240粒左右,結實率達85%以上,理論測產868kg/667m2,實際產量為766kg/667m2。由于2013年7中旬到8月中旬連續超過30d高溫、干旱,無有效降雨,對處于孕穗、揚花、灌漿期超級稻結實率有一定影響,也直接影響該組合產量表現。示范表明,該組合具有900kg/667m2產量潛力。
2.2 品種特性 從種植表現看,該組合屬于中遲熟超級稻,大田生育期在143d左右,株型緊湊,劍葉長、直、挺舉,葉緣內卷,禾下穗,具有高冠層、矮穗層理想株型。莖稈粗壯,耐肥抗倒。稈青籽黃,株高中等(1.22m左右),適合機械收割。二次灌漿明顯,具有典型的超級稻長勢長相。該組合抗高溫能力強,在長時間35℃以上高溫下,平均結實率在85%以上;穗大、著粒密,主莖穗可達400粒,著粒緊密,千粒重28g左右,屬大穗、重穗型品種。分蘗率中等,成穗率高,基部清爽,通風透光,田間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均未發生。稻米粒型好看,經食用米飯口感好,米質較優。
3 高產栽培技術
根據“Y兩優1928”超級稻新品種2013年大田示范種植表現出的生育期中遲熟、分蘗力中等、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等綜合特征特性,結合宜秀區生產實際,該組合在高產栽培上要搞好“適期早播、培育壯秧、寬窄行雙本栽插、科學增施肥料、搞好水分管理、及時防治病蟲草害”等高產配套栽培技術。
3.1 適期早播 該品種在安慶沿江地區生育期大約在143d左右,播始歷期達95d以上,結合當地氣候條件特點,8月15日前后抽穗較適宜,因此人工育秧移栽播種期應在5月10日以前,機械化育插秧播種期在5月初。同時該品種千粒重較其它“Y系”超級稻大,并且分蘗率中等,因此要保證一定的用種量,一般是:人工育秧移栽1~1.25kg/667m2,機插秧適當增加用種量。
3.2 培育壯秧 播種前曬種、藥劑(咪鮮胺或強氯精)浸種消毒防病。提前5~7天每667m2秧田追施30kg優質復合肥作基肥、翻耕作田,播種前1~2d做“二板”秧田。育秧移栽667m2秧田播量10kg;播種后5~7d保持秧田濕潤,1葉1心后淺水并追施“斷奶肥”,667m2用尿素5~7.5kg,培育帶蘗壯秧。移栽前施好送嫁肥,秧田期搞好灰飛虱、稻薊馬、二化螟等病蟲害防治,做到帶藥下田,秧齡25~30d。
3.3 合理密植 從2013年示范種植看,要雙苗栽插,并采取寬行窄株或寬窄行,合理密植,667m2栽插1.5萬穴左右,株行距16.7cm×(26.7~30)cm,基本苗6萬~7萬株/667m2。
3.4 科學施肥 該組合耐肥抗倒,因此要保證一定施肥量。每667m2施純氮16kg、硫酸鋅肥1kg,氮磷鉀比例為N∶P∶K=1∶0.6∶0.8~1。施肥原則是增施有機肥,重施基肥、早追分蘗肥、增施穗肥。一般60%N、100%P、50%K、100%Zn作基肥,移栽后5~7d,追施30%N,抽穗前10~15d追施穗粒肥。或者推廣應用紅四方水稻控失肥,一般每667m2用42%紅四方水稻控失肥30~35kg作基肥一次性施下。移栽后5~7d結合化學除草追施尿素10kg即可。孕抽穗及灌漿結實期結合病蟲害防治葉面噴施氨基酸等葉面肥2~3次。
3.5 適時烤田 水漿管理原則是:淺水栽插,有水分蘗,夠苗烤田(栽插后20~25d夠苗80%時烤田,圩湖田早烤、重烤,二板田輕烤、多烤),孕抽穗期保持水層,灌漿期保持干濕交替,間歇灌溉,切忌后期斷水過早(收割前5~7d才能斷水)。
3.6 病蟲草害防控 本地水稻主要病蟲害有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穗頸瘟),近幾年部分鄉鎮也出現水稻病毒病,如黑條矮縮病、南方黑條矮縮病等。病蟲害防治在搞好種子消毒處理基礎上,重點抓住三大關鍵防治時期:第一次綜合防控時期是分蘗期,重點防治和預防灰飛虱、二化螟、稻葉瘟,時間為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第二次綜合防控時期是孕抽穗期,時間在8月上中旬,重點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預防稻曲病、穗頸瘟,一般用藥2次,一次在破口前5~7d,一次在齊穗后進行;第三次綜合防控時期是灌漿結實期,時間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重點防治褐飛虱,兼治二化螟。具體病蟲害防治依照當時當地《病蟲情報》。
人工育秧移栽大田草害防除比較簡單,一般田塊結合追施分蘗肥在栽插后5~7d用“乙·芐”等除草劑進行化除,保持田間水層3~5cm并且保持3~5d。部分千金子等雜草較多田塊,10d后視草情再用氰氟草酯等除草劑進行二次化除。
4 結語
“Y兩優1928”超級稻新品種在安慶市宜秀區示范種植表現較好,具有超級稻的特征特性,適應性較強,耐肥、抗倒、耐高溫,產量潛力較高,稻米品質較好,在本地區可以繼續進行示范推廣種植。應注意的是,由于該組合生育期偏長,小麥茬不易采取機插秧。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