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析涇縣蠶桑業振興思路

2014-05-30 09:00:35潘迎九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8期
關鍵詞:思路存在問題對策

潘迎九

摘 要:簡要介紹涇縣蠶桑業發展歷程,指出當前蠶桑產業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分析振興涇縣蠶桑業的發展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蠶桑產業;存在問題;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82-02

1 基本概況

涇縣位于皖南山區,南依黃山,西臨九華山,襟抱太平湖。全縣總面積2 059km2,轄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總人口35.8萬人。全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無霜期240d,年平均降雨量為1 500mm。共有耕地面積19 733hm2,人均耕地不足667m2。涇縣是傳統的山區農業縣,人多地少,發展蠶桑產業歷史悠久,20世紀50年代蠶桑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被授予“?王牌繭”稱號,“?大葉瓣”桑入選全國優良桑樹品種,1988年邁入“?萬擔繭”行列,1997年進入蠶桑發展的鼎盛時期,全縣桑園面積2 885hm2,年飼養蠶種7.8萬盒,蠶繭產量3 127t,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加之繭價的波動,我縣蠶繭產量呈現逐年下滑趨勢(表1)。

2 我縣發展蠶桑的優勢

蠶桑產業一直是我縣傳統優勢產業,歷屆政府都把發展蠶桑生產列入農村經濟的十大主導產業之一,曾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貢獻,振興蠶桑產業仍具有眾多的優勢。

(1)蠶桑生產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我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養蠶習慣,有一大批對蠶桑生產有感情懂技術的養蠶能手。

(2)有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我縣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栽桑養蠶能夠很好的綠化環境,涵養水源,符合我縣生態立縣的長期發展戰略。

(3)有一批多年從事蠶桑工作的技術力量。全縣在崗蠶桑技干3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7人,可為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4)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生產加工能力。全縣有繅絲企業一家,蠶繭收購站21處,專業催青室一處。

3 當前面臨的困難

從2013年蠶桑生產情況來看,我縣蠶桑生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農民栽桑養蠶的意愿降低,制約和影響發展的因素較多,根據近年來的調查和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由于農村勞動力大批轉移,繭價的比較優勢不復存在,出現了部分桑園拋荒和半拋荒現象,加之煙葉、吊瓜籽等產業的興起,出現了與桑園爭地,另外河沙的私挖亂采也毀壞大批河灘地桑園。

(2)蠶桑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保持著傳統的家庭生產方式,以手工操作為主,經營規模小;現代設施應用少,機械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得不到提高,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全縣僅有蠶桑專業合作社1家,年飼養蠶種10盒以上的大戶不足100戶。

(3)蠶桑生產基礎薄弱。全縣1/2以上桑園零星分散,樹齡老化,水利設施不配套,抗災減災能力弱。加之目前從事蠶桑生產的多為中老年人對新技術接受程度參差不齊,科學養蠶水平低,勞動力欠缺,對桑園管理粗放,特別是對零星桑園采收困難,大多數蠶農投入不足,副產品利用開發程度較低。

(4)受市場行情、環境氣候以及飼養水平等影響,蠶病時有發生,造成蠶繭產量不穩,效益不高,蠶桑生產具有較高的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導致顆粒無收。

4 發展蠶桑生產的思路和對策

4.1 積極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提高社會化組織程度 大力發展蠶桑專業合作社和養蠶大戶,在重點鄉鎮組建1~3個專業合作社,重點村發展5~10戶養蠶大戶。通過專業合作社內部的分工協作可以有效緩解部分蠶農勞力欠缺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根據以往的經驗,專業大戶抵御風險能力強,生產水平高。如最大的養蠶專業村桃花潭鎮新民村,該村總農戶596戶,2 134人,其中養蠶戶達566戶,占全村總農戶的95%,桑園面積、蠶繭產量、667m2桑產值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2年桑園面積133.3hm2,春蠶飼養量2023盒,蠶繭產量101.2t,產值303.5萬元,戶均養蠶收入5361元。

4.2 大力推進蠶繭產業化經營 組織招商引資,積極推行土地流轉,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創辦蠶桑龍頭企業,采取返租倒包或股份制等形式,將全縣拋荒桑園集中統一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逐步建設集中連片的規模化園區,利用大量閑置的中小學校舍改建為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標準化蠶室。吸納農村剩余勞力,并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鼓勵絲廠與專業合作社實施“?訂單蠶業”,確保優質優價,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實行二次返利,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4.3 積極發展社會中介組織,解決季節性用工難問題 許多養蠶大戶,每逢大蠶期,一直遭受用工難用工貴的困擾,我們可以通過中介組織的力量,將分散的閑置勞力組織起來,滿足臨時性的用工需求,特別是做好茶區和蠶區的對接,我縣是重點茶葉產區,每年春茶上市都需要大量的采茶制茶工人,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季節性用工隊伍,春茶結束正逢大蠶期,可以適時將這批人員吸引過來為我們所用,逐步打造一支工價適中長期穩定的用工來源。

4.4 引進桑、蠶新品種,加快新技術新成果轉化 大力推廣省力化飼養技術。重點推廣小蠶共育、大棚養蠶、塑料折簇自動上簇、桑園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加快自動伐條機和桑園翻耕機示范推廣,普及蠶病綜合防治和科學養蠶技術。

4.5 努力提升桑園品質 積極爭取項目,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新建高標準示范桑園,改造更新老桑園,提升桑園品質。整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復墾和退耕還林等項目實施,通過溝、渠、路綜合治理,達到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的目標,全面提升桑園基礎設施條件,為實現桑園機械化采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4.6 認真做好蠶桑資源循環利用和深度開發,提高綜合效益 積極拓展蠶桑新模式,推廣桑枝實用菌、桑園養雞、桑園套種、桑枝地板等,擴大現有果桑園面積,增強果桑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開發桑葉茶和蠶沙枕,利用我縣造紙業發達的優勢,研制開發桑皮紙,充分挖掘蠶桑生態、文化、休閑功能。特別要利用好我縣列入皖南國際文化核心旅游區的契機,開發蠶區體驗游項目,吸引游客了解絲綢文化,領略滄海桑田,親自動手采桑養蠶,零距離接觸蠶寶寶,品嘗天然美味的桑椹,體驗農家生活。同時配套銷售果桑酒、桑葉茶、蠶沙枕以及蠶絲被等桑蠶產品,讓游人享受游購娛的樂趣。

4.7 加強對蠶桑產業的重視與領導 繼續把蠶桑產業作為我縣優勢特色產業來抓,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加強金融支持力度,為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養蠶大戶提供政策性擔保,幫助養蠶大戶獲取創業基金和無息貸款,積極爭取蠶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解除蠶農的后顧之憂。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簡要介紹涇縣蠶桑業發展歷程,指出當前蠶桑產業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分析振興涇縣蠶桑業的發展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蠶桑產業;存在問題;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82-02

1 基本概況

涇縣位于皖南山區,南依黃山,西臨九華山,襟抱太平湖。全縣總面積2 059km2,轄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總人口35.8萬人。全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無霜期240d,年平均降雨量為1 500mm。共有耕地面積19 733hm2,人均耕地不足667m2。涇縣是傳統的山區農業縣,人多地少,發展蠶桑產業歷史悠久,20世紀50年代蠶桑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被授予“?王牌繭”稱號,“?大葉瓣”桑入選全國優良桑樹品種,1988年邁入“?萬擔繭”行列,1997年進入蠶桑發展的鼎盛時期,全縣桑園面積2 885hm2,年飼養蠶種7.8萬盒,蠶繭產量3 127t,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加之繭價的波動,我縣蠶繭產量呈現逐年下滑趨勢(表1)。

2 我縣發展蠶桑的優勢

蠶桑產業一直是我縣傳統優勢產業,歷屆政府都把發展蠶桑生產列入農村經濟的十大主導產業之一,曾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貢獻,振興蠶桑產業仍具有眾多的優勢。

(1)蠶桑生產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我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養蠶習慣,有一大批對蠶桑生產有感情懂技術的養蠶能手。

(2)有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我縣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栽桑養蠶能夠很好的綠化環境,涵養水源,符合我縣生態立縣的長期發展戰略。

(3)有一批多年從事蠶桑工作的技術力量。全縣在崗蠶桑技干3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7人,可為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4)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生產加工能力。全縣有繅絲企業一家,蠶繭收購站21處,專業催青室一處。

3 當前面臨的困難

從2013年蠶桑生產情況來看,我縣蠶桑生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農民栽桑養蠶的意愿降低,制約和影響發展的因素較多,根據近年來的調查和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由于農村勞動力大批轉移,繭價的比較優勢不復存在,出現了部分桑園拋荒和半拋荒現象,加之煙葉、吊瓜籽等產業的興起,出現了與桑園爭地,另外河沙的私挖亂采也毀壞大批河灘地桑園。

(2)蠶桑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保持著傳統的家庭生產方式,以手工操作為主,經營規模小;現代設施應用少,機械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得不到提高,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全縣僅有蠶桑專業合作社1家,年飼養蠶種10盒以上的大戶不足100戶。

(3)蠶桑生產基礎薄弱。全縣1/2以上桑園零星分散,樹齡老化,水利設施不配套,抗災減災能力弱。加之目前從事蠶桑生產的多為中老年人對新技術接受程度參差不齊,科學養蠶水平低,勞動力欠缺,對桑園管理粗放,特別是對零星桑園采收困難,大多數蠶農投入不足,副產品利用開發程度較低。

(4)受市場行情、環境氣候以及飼養水平等影響,蠶病時有發生,造成蠶繭產量不穩,效益不高,蠶桑生產具有較高的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導致顆粒無收。

4 發展蠶桑生產的思路和對策

4.1 積極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提高社會化組織程度 大力發展蠶桑專業合作社和養蠶大戶,在重點鄉鎮組建1~3個專業合作社,重點村發展5~10戶養蠶大戶。通過專業合作社內部的分工協作可以有效緩解部分蠶農勞力欠缺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根據以往的經驗,專業大戶抵御風險能力強,生產水平高。如最大的養蠶專業村桃花潭鎮新民村,該村總農戶596戶,2 134人,其中養蠶戶達566戶,占全村總農戶的95%,桑園面積、蠶繭產量、667m2桑產值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2年桑園面積133.3hm2,春蠶飼養量2023盒,蠶繭產量101.2t,產值303.5萬元,戶均養蠶收入5361元。

4.2 大力推進蠶繭產業化經營 組織招商引資,積極推行土地流轉,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創辦蠶桑龍頭企業,采取返租倒包或股份制等形式,將全縣拋荒桑園集中統一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逐步建設集中連片的規模化園區,利用大量閑置的中小學校舍改建為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標準化蠶室。吸納農村剩余勞力,并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鼓勵絲廠與專業合作社實施“?訂單蠶業”,確保優質優價,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實行二次返利,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4.3 積極發展社會中介組織,解決季節性用工難問題 許多養蠶大戶,每逢大蠶期,一直遭受用工難用工貴的困擾,我們可以通過中介組織的力量,將分散的閑置勞力組織起來,滿足臨時性的用工需求,特別是做好茶區和蠶區的對接,我縣是重點茶葉產區,每年春茶上市都需要大量的采茶制茶工人,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季節性用工隊伍,春茶結束正逢大蠶期,可以適時將這批人員吸引過來為我們所用,逐步打造一支工價適中長期穩定的用工來源。

4.4 引進桑、蠶新品種,加快新技術新成果轉化 大力推廣省力化飼養技術。重點推廣小蠶共育、大棚養蠶、塑料折簇自動上簇、桑園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加快自動伐條機和桑園翻耕機示范推廣,普及蠶病綜合防治和科學養蠶技術。

4.5 努力提升桑園品質 積極爭取項目,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新建高標準示范桑園,改造更新老桑園,提升桑園品質。整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復墾和退耕還林等項目實施,通過溝、渠、路綜合治理,達到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的目標,全面提升桑園基礎設施條件,為實現桑園機械化采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4.6 認真做好蠶桑資源循環利用和深度開發,提高綜合效益 積極拓展蠶桑新模式,推廣桑枝實用菌、桑園養雞、桑園套種、桑枝地板等,擴大現有果桑園面積,增強果桑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開發桑葉茶和蠶沙枕,利用我縣造紙業發達的優勢,研制開發桑皮紙,充分挖掘蠶桑生態、文化、休閑功能。特別要利用好我縣列入皖南國際文化核心旅游區的契機,開發蠶區體驗游項目,吸引游客了解絲綢文化,領略滄海桑田,親自動手采桑養蠶,零距離接觸蠶寶寶,品嘗天然美味的桑椹,體驗農家生活。同時配套銷售果桑酒、桑葉茶、蠶沙枕以及蠶絲被等桑蠶產品,讓游人享受游購娛的樂趣。

4.7 加強對蠶桑產業的重視與領導 繼續把蠶桑產業作為我縣優勢特色產業來抓,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加強金融支持力度,為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養蠶大戶提供政策性擔保,幫助養蠶大戶獲取創業基金和無息貸款,積極爭取蠶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解除蠶農的后顧之憂。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簡要介紹涇縣蠶桑業發展歷程,指出當前蠶桑產業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分析振興涇縣蠶桑業的發展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蠶桑產業;存在問題;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 F30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82-02

1 基本概況

涇縣位于皖南山區,南依黃山,西臨九華山,襟抱太平湖。全縣總面積2 059km2,轄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總人口35.8萬人。全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6℃,無霜期240d,年平均降雨量為1 500mm。共有耕地面積19 733hm2,人均耕地不足667m2。涇縣是傳統的山區農業縣,人多地少,發展蠶桑產業歷史悠久,20世紀50年代蠶桑產量位居全省第一,被授予“?王牌繭”稱號,“?大葉瓣”桑入選全國優良桑樹品種,1988年邁入“?萬擔繭”行列,1997年進入蠶桑發展的鼎盛時期,全縣桑園面積2 885hm2,年飼養蠶種7.8萬盒,蠶繭產量3 127t,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加之繭價的波動,我縣蠶繭產量呈現逐年下滑趨勢(表1)。

2 我縣發展蠶桑的優勢

蠶桑產業一直是我縣傳統優勢產業,歷屆政府都把發展蠶桑生產列入農村經濟的十大主導產業之一,曾為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出了重要貢獻,振興蠶桑產業仍具有眾多的優勢。

(1)蠶桑生產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我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養蠶習慣,有一大批對蠶桑生產有感情懂技術的養蠶能手。

(2)有優越的自然和氣候條件。我縣生態環境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栽桑養蠶能夠很好的綠化環境,涵養水源,符合我縣生態立縣的長期發展戰略。

(3)有一批多年從事蠶桑工作的技術力量。全縣在崗蠶桑技干30多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9人,初級職稱7人,可為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4)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和生產加工能力。全縣有繅絲企業一家,蠶繭收購站21處,專業催青室一處。

3 當前面臨的困難

從2013年蠶桑生產情況來看,我縣蠶桑生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農民栽桑養蠶的意愿降低,制約和影響發展的因素較多,根據近年來的調查和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由于農村勞動力大批轉移,繭價的比較優勢不復存在,出現了部分桑園拋荒和半拋荒現象,加之煙葉、吊瓜籽等產業的興起,出現了與桑園爭地,另外河沙的私挖亂采也毀壞大批河灘地桑園。

(2)蠶桑規模化專業化程度不高,長期以來保持著傳統的家庭生產方式,以手工操作為主,經營規模小;現代設施應用少,機械化水平低,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得不到提高,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全縣僅有蠶桑專業合作社1家,年飼養蠶種10盒以上的大戶不足100戶。

(3)蠶桑生產基礎薄弱。全縣1/2以上桑園零星分散,樹齡老化,水利設施不配套,抗災減災能力弱。加之目前從事蠶桑生產的多為中老年人對新技術接受程度參差不齊,科學養蠶水平低,勞動力欠缺,對桑園管理粗放,特別是對零星桑園采收困難,大多數蠶農投入不足,副產品利用開發程度較低。

(4)受市場行情、環境氣候以及飼養水平等影響,蠶病時有發生,造成蠶繭產量不穩,效益不高,蠶桑生產具有較高的風險,稍有不慎可能導致顆粒無收。

4 發展蠶桑生產的思路和對策

4.1 積極發展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提高社會化組織程度 大力發展蠶桑專業合作社和養蠶大戶,在重點鄉鎮組建1~3個專業合作社,重點村發展5~10戶養蠶大戶。通過專業合作社內部的分工協作可以有效緩解部分蠶農勞力欠缺問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根據以往的經驗,專業大戶抵御風險能力強,生產水平高。如最大的養蠶專業村桃花潭鎮新民村,該村總農戶596戶,2 134人,其中養蠶戶達566戶,占全村總農戶的95%,桑園面積、蠶繭產量、667m2桑產值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2年桑園面積133.3hm2,春蠶飼養量2023盒,蠶繭產量101.2t,產值303.5萬元,戶均養蠶收入5361元。

4.2 大力推進蠶繭產業化經營 組織招商引資,積極推行土地流轉,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創辦蠶桑龍頭企業,采取返租倒包或股份制等形式,將全縣拋荒桑園集中統一管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逐步建設集中連片的規模化園區,利用大量閑置的中小學校舍改建為功能完善配套齊全的標準化蠶室。吸納農村剩余勞力,并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鼓勵絲廠與專業合作社實施“?訂單蠶業”,確保優質優價,簽訂最低保護價收購,實行二次返利,讓農民吃下“?定心丸”。

4.3 積極發展社會中介組織,解決季節性用工難問題 許多養蠶大戶,每逢大蠶期,一直遭受用工難用工貴的困擾,我們可以通過中介組織的力量,將分散的閑置勞力組織起來,滿足臨時性的用工需求,特別是做好茶區和蠶區的對接,我縣是重點茶葉產區,每年春茶上市都需要大量的采茶制茶工人,目前已基本形成一支季節性用工隊伍,春茶結束正逢大蠶期,可以適時將這批人員吸引過來為我們所用,逐步打造一支工價適中長期穩定的用工來源。

4.4 引進桑、蠶新品種,加快新技術新成果轉化 大力推廣省力化飼養技術。重點推廣小蠶共育、大棚養蠶、塑料折簇自動上簇、桑園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加快自動伐條機和桑園翻耕機示范推廣,普及蠶病綜合防治和科學養蠶技術。

4.5 努力提升桑園品質 積極爭取項目,以項目建設為載體,新建高標準示范桑園,改造更新老桑園,提升桑園品質。整合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土地復墾和退耕還林等項目實施,通過溝、渠、路綜合治理,達到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的目標,全面提升桑園基礎設施條件,為實現桑園機械化采收打好堅實的基礎。

4.6 認真做好蠶桑資源循環利用和深度開發,提高綜合效益 積極拓展蠶桑新模式,推廣桑枝實用菌、桑園養雞、桑園套種、桑枝地板等,擴大現有果桑園面積,增強果桑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開發桑葉茶和蠶沙枕,利用我縣造紙業發達的優勢,研制開發桑皮紙,充分挖掘蠶桑生態、文化、休閑功能。特別要利用好我縣列入皖南國際文化核心旅游區的契機,開發蠶區體驗游項目,吸引游客了解絲綢文化,領略滄海桑田,親自動手采桑養蠶,零距離接觸蠶寶寶,品嘗天然美味的桑椹,體驗農家生活。同時配套銷售果桑酒、桑葉茶、蠶沙枕以及蠶絲被等桑蠶產品,讓游人享受游購娛的樂趣。

4.7 加強對蠶桑產業的重視與領導 繼續把蠶桑產業作為我縣優勢特色產業來抓,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加強金融支持力度,為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養蠶大戶提供政策性擔保,幫助養蠶大戶獲取創業基金和無息貸款,積極爭取蠶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解除蠶農的后顧之憂。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歡
思路存在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不同思路解答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拓展思路 一詞多造
換個思路巧填數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30:28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51:34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59: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视频免费看|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欧美区国产区| 久久一级电影|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亚洲女人在线|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屁屁影院| 亚洲欧洲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色综合成人|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91免费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在线|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日日拍夜夜操|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性色一区| 成人福利视频网|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中文字幕伦视频|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5555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韩免费毛片|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制服丝袜一区|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无码丝袜人妻|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大秀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成一级|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www.国产福利|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91在线|日本|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欧美国产在线看| 热99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