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樹嶺 李培勝
摘 要:秋露地豇豆栽培存在生育期短,前期溫度高、雨水多,后期氣溫低、生長緩慢,整個生育期病蟲害發生嚴重等情況。通過采用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病蟲防控等措施,可以實現露地高效栽培,增加栽培經濟效益。
關鍵詞:秋露地;豇豆;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3-02
豇豆又名長豆角,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是重要的蔬菜品種之一。豇豆耐熱性較強,但耐寒性較差;生長適宜溫度為25~30℃,氣溫低于15℃,生長緩慢;長時間低于10℃就會發生冷害。豇豆性喜光照,光照不足則會引起落花落莢。豇豆根系發達,主根較深,耐旱性強,對土壤適應性廣,但根系易發生木栓化,再生能力弱。
豇豆在我國春秋兩季均可以栽培。目前生產上露地栽培主要是在早春進行,秋露地進行豇豆栽培,因為前期處在酷暑高溫、多雨高濕條件下,后期處在多霧、低溫條件下,整個栽培周期病蟲發生嚴重,稍有不慎,易導致栽培失敗。根據多年的栽培經驗,筆者總結了秋露地豇豆栽培技術,利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3個月時間進行豇豆栽培,平均每667m2獲產量1 200~1 800kg,既滿足蔬菜市場豇豆淡季的需求,又給種植農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現將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秋露地栽培豇豆生育期短,一般選擇耐熱性強,抗病性好、耐弱光、早熟、適于密植的豐產品種,如之豇28-2、紅嘴燕、上海紅豇豆、紫秋豇六號、寧豇三號、秋豇512、楊早豇12、浙翠1號、綠領八號、秋豇17等品種。
2 整地播種
2.1 精細整地 選擇有良好排灌條件、耕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塊,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 000~3 500kg、三元復合肥30kg、過磷酸鈣50kg,耕翻耙平。為便于排水,避免水澇對苗影響,需高畦栽培,畦高20~25cm,畦面寬80cm,畦間距50cm,畦面平整。
2.2 合理密植 秋豇豆因種植環境特殊,為達到理想的生物學產量,需合理密植,并在規定時期播種。在河南黃淮地區,秋露地種植豇豆,播種時間一般在當地早霜來臨前110~120d為宜,具體時期為7月20日至8月5日。播種過早,前期氣溫過高,易引起落花落莢;播種過遲,生育期短,且后期溫度過低,影響整體產量。秋豇豆一般不采用育苗移栽,多直播。畦播雙行,株距30cm,行距60cm,用工具開穴,澆足水,直接播3~4粒精選后的飽滿種子,覆蓋3cm厚細土。為確保一播全苗,播后覆蓋麥秸、稻草或遮陽網,以防高溫水分蒸發及暴雨沖刷,影響出苗,出苗后去除覆蓋物。每667m2種3 400~3 500穴,穴留3株,用種量為2~2.5kg/667m2。
3 田間管理
秋栽培豇豆,整個生育期呈現從高溫向低溫的變化,雨水多,濕度大,病蟲嚴重。因此在田間管理措施上,除苗期略為控制一下生長,其他時期以促為主,特別是結莢期防止植株早衰,實現高效豐產。
3.1 查苗補種 出苗后,及時到田間檢查缺苗情況,針對地下害蟲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缺苗,及時進行補種,措施同前。
3.2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原則是“澆莢不澆花、前控后促”。出苗前不需澆水,否則會引起爛種。出苗齊后,大水澆灌1次。直播豇豆主根較深,比較耐旱,在植株開花結莢前,適當控制水分,避免植株徒長,影響前期主蔓結莢,造成前期產量低。當第一花序開花結莢后,莢長達5~10cm時,要開始滿足水分供應,田間不缺水,地面見干見濕。溫度較高時,遇暴雨,田間積水要及時排除。
豇豆前期需肥量小,不需要進行追肥。開花結莢后,當第一莢即將采收時,肥必須跟上,結合澆水追肥,每次每667m2追施尿素5kg,三元復合肥(15∶15∶15)10kg或復合肥(17∶17∶17)12kg,每10~15d追肥1次,10月初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或惠豐滿,增強植株的抗寒能力,防止早衰。
3.3 植株調整 豇豆有3~4片葉左右時,節間開始明顯伸長,每穴插一根竹竿,畦面對應兩穴按人字形進行綁縛,人字架上綁拉(橫)桿,搭架要插牢固,防暴風雨刮倒支架,影響豇豆生長。架搭好后,按逆時針方向將豇豆蔓纏繞到架上,或將豇豆植株引向架面。為避免引蔓時對豇豆植株造成傷害,一般選擇晴天上午10∶00左右引蔓效果最好,陰雨天或下午5∶00后盡量不要引蔓。
將主蔓30cm以下側蔓全部去除,促進早開花,以增加主蔓前期產量。豇豆主蔓爬至架面頂部,并有開始下垂時,用竹竿將其主蔓生長點敲打掉或用剪刀將其生長點剪去。這樣有利于促進生殖生長,并可防止植株間相互纏繞,有利通風透光,同時可以控制營養生長,提高結莢率。生長中后期摘除基部老葉、病葉,以減少病害發生。
3.4 中耕除草 秋季雨水多,溫度高,有利雜草生長,應及時除草。一般要求在苗期除草2~3次,搭架后拔草1~2次。苗期中耕2次,松土除草,清潔田園,排濕保濕、促進根系生長。中耕要均勻,行間可深一點,苗周圍可淺些,引蔓后只進行行間中耕或不再進行中耕。
4 病蟲害防治
秋露地豇豆栽培種常見的蟲害主要是蚜蟲、白粉虱、紅蜘蛛、豆野螟、豆莢螟潛葉蠅,病害主要是白粉病、銹病。
4.1 蟲害防治 露地栽培防治蟲害主要是藥劑防治。對蚜蟲可用2 000~3 000倍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白粉虱可用1 500倍3%啶蟲脒溶液噴霧或2 000倍蚜虱一遍凈溶液噴霧;紅蜘蛛可用2 500~3 000倍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57%克螨特乳油溶液或1 500倍噠螨酮乳油溶液噴霧。豆野螟和豆莢螟以幼蟲危害花和花蕾,造成落花,并蛀入豆莢取食幼嫩的籽粒和豆莢,是秋露地豇豆生產上主要害蟲。在防治上應連續噴3~4次,主要有2 500~3 000倍1.8%阿維菌素乳油溶液、1 500倍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溶液、3 000~4 000倍液15%茚蟲威懸浮劑溶液、1 000倍10%蟲螨腈乳油溶液、1 000倍滅幼脲3號溶液、1 000~1 500%除盡懸浮液溶液噴霧,重點噴施花蕾、花朵和嫩莢。潛葉蠅用4 000倍21%增效氰馬乳油溶液、2 500~3 000倍25%阿克泰溶液、1 000倍48%樂斯本乳油溶液噴霧防治。
4.2 病害防治 銹病可用2 000倍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溶液、1 0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溶液、4 000倍2.5%敵力脫乳油溶液防治;白粉病可用2 000~3 000倍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溶液、500~800倍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溶液防治。
5 采收
秋豇豆成熟較快,一般在花后10~12d成熟,應及時采收。在豆莢飽滿、莢條粗細均勻,莢面豆粒未鼓起,達商品莢標準時,為采收適期。采收時要保護好花序上部的花,不能連花柄一起采下。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