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春發
摘 要:試驗結果顯示,礦物鉀每667m2基施25kg的用量與氯化鉀667m2基施10kg用量對早稻增產效果相當。改善早稻穗部性狀,提高早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在水稻生產上可以推廣礦物鉀肥替代氯化鉀肥。
關鍵詞:礦物鉀;早稻;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6-02
我國是一個鉀肥資源異常短缺的國家,全國可耕農田中約有60%缺鉀。國內可開采用作鉀肥的礦產只有青海省察爾汗和新疆羅布泊等地,年產量以K2O計僅有277萬t[1],每年進口量仍高達400萬~500萬t。礦物鉀是土壤鉀的主體,占土壤全鉀的90%~98%[2],土壤礦物鉀在一定條件下,對作物鉀素營養具有較大貢獻[3-4]。為充分了解礦物鉀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及其施用方法,我們以早稻品種“嘉育948”為載體,對此進行鉀肥肥效試驗,旨在為其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加速礦物鉀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和材料 試驗安排在池州市貴池區梅龍街道桐梓山村,試驗地前茬為冬閑田,試驗田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40.8g/kg,堿解氮185mg/kg,速效磷7.9mg/kg,速效鉀96mg/kg,屬腐泥田,保肥性能強。供試肥料:60%俄羅斯產氯化鉀,市場購買,礦物鉀肥由試驗單位提供,供試水稻品種為“嘉育948”,市場購買。
1.2 試驗設計及管理 試驗設計:設(1)空白、(2)氯化鉀10kg/667m2(基)、(3)氯化鉀10kg/667m2(基5穗5)、(4)礦物鉀肥25kg/667m2(基)、(5)礦物鉀肥25kg/667m2(基5穗5)5個處理,3次重復,劃區作埂覆膜,小區面積20m2,隨機區組排列。育秧方式:為濕潤育秧,4月2日播種,5月3日移栽,密度為2.5萬穴/667m2,7月21日分區收割、曬干稱產量。大田基肥每667m2過磷酸鈣20kg,碳酸氫銨40kg,5月13日每667m2追施尿素10kg。5月29日(幼穗長度為1.5cm)追施鉀肥,另各處理每667m2施尿素2.5kg穗肥,鉀肥用量按試驗設計施用;其他大田管理水平一致,水分管理除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外,全程實行濕潤灌溉;防治稻薊馬,一代二化螟各1次。
1.3 觀察記載項目與方法
1.3.1 大田莖蘗動態對比 采用定點定株方法即栽后活棵后每5d一次,每次定點定株查10穴,拔節后每7d進行1次,直到抽穗為止。
1.3.2 生育進程動態 記載項目為:播種期、移栽期、有效分蘗終止期、高峰苗期始穗、齊穗期、成熟期。
1.3.3 經濟性狀考察及測實產 考察項目:有效穗、穗長、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
1.4 試驗 各數據用dps3.01版及Excel中進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鉀肥及用法對早稻莖蘗動態的影響 從大田莖蘗動態曲線圖可知:施用氯化鉀的大田莖蘗最高苗達48.5萬/667m2,施用礦物鉀的大田莖蘗苗達48.0萬/667m2,不施鉀肥的大田莖蘗苗為31.8萬/667m2,兩種鉀肥處理均比對照大田莖蘗苗高17萬/667m2,施鉀肥的各處理均比對照(不施鉀肥)處理分蘗多,施用礦物鉀和氯化鉀均對水稻分蘗有促進作用。從大田莖蘗苗調查數據顯示,礦物鉀和氯化鉀對水稻分蘗促進差異不明顯,另從鉀肥運籌上分析,全部施基和基穗各50%的施用方法對水稻大田莖蘗影響不大。
2.2 不同鉀肥及運籌對早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鉀肥對水稻產量有增產作用,施用氯化鉀的產量比不施鉀肥的產量增產9%左右,施用礦物鉀的產量比不施鉀肥的產量增產4%左右,施用氯化鉀肥的比施用礦物鉀的處理增產4%左右。通過新復極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呈差異顯著,施用氯化鉀的處理比施用礦物鉀的處理產量高,但產量差異不顯著。從鉀肥運籌方式分析,兩種鉀肥全部基施的處理均比基穗方式施用的增產,從試驗結果可知,鉀肥全部基施效果比基穗施用效果好,與前人結果有些不同,可能是鉀肥施用方式影響的結果,基施時鉀肥全部與土壤相混合,減少了鉀肥的流失,而后期追施時采用的是撒施方式,另外與土壤質地及保肥性能有一定的關系。
2.3 不同鉀肥及用法對早稻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從兩種鉀肥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分析:兩種鉀肥處理有效穗均在30萬/667m2左右,均比不施鉀肥高2萬/667m2有效穗,每穗總粒數兩種施鉀處理均比不施鉀肥的處理減少6~3.5粒,結實率、千粒重施鉀處理均比不施鉀肥處理高,表明施用鉀肥可以提高水稻穗部性狀。從鉀肥施用品種上分析,施用氯化鉀的處理其水稻結實率比施用礦物鉀肥的要差些,而對千粒重影響則施用氯化鉀的比施用礦物鉀的強;從鉀肥運籌方式講,基施鉀肥能提高結實率,而基穗分期施用的對水稻千粒重影響較大,可明顯提高水稻千粒重。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試驗結果顯示,早稻施用鉀肥可以增加產量3.9%~9.2%,主要作用為改善早稻穗部性狀,提高早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從而達到增產效果。從施用鉀肥種類分析,礦物鉀肥和氯化鉀肥均能提高早稻產量。從施用效果比較,氯化鉀肥增產效果比礦物鉀肥明顯,但之間差異不顯著。從兩種鉀肥施用方法分析,早稻全部采用基施的方式比基穗分期施用效果更好,可能是早稻生育期較短,采用基施完全能夠滿足其生長需要。試驗結果表明,目前,在進口鉀肥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水稻生產上可以推廣礦物鉀肥替代進口氯化鉀。
參與文獻
[1]王孝峰.新形勢下我國鉀鹽行業發展戰略分析[J].中國鉀鹽,2009(4):22-26.
[2]彭克明,裴保義.農業化學總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152-153.
[3]李玫,王天華,魏剛,等.楊樹、刺槐混交及缺鉀情況下對礦物鉀的利用[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5,17(2):99 -103.
[4]梁敦富.大力發展鉀肥籽粒莧)緩解我省鉀源短缺問題的新途徑[J].土壤農化通報,1995,10(2):21-32.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摘 要:試驗結果顯示,礦物鉀每667m2基施25kg的用量與氯化鉀667m2基施10kg用量對早稻增產效果相當。改善早稻穗部性狀,提高早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在水稻生產上可以推廣礦物鉀肥替代氯化鉀肥。
關鍵詞:礦物鉀;早稻;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6-02
我國是一個鉀肥資源異常短缺的國家,全國可耕農田中約有60%缺鉀。國內可開采用作鉀肥的礦產只有青海省察爾汗和新疆羅布泊等地,年產量以K2O計僅有277萬t[1],每年進口量仍高達400萬~500萬t。礦物鉀是土壤鉀的主體,占土壤全鉀的90%~98%[2],土壤礦物鉀在一定條件下,對作物鉀素營養具有較大貢獻[3-4]。為充分了解礦物鉀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及其施用方法,我們以早稻品種“嘉育948”為載體,對此進行鉀肥肥效試驗,旨在為其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加速礦物鉀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和材料 試驗安排在池州市貴池區梅龍街道桐梓山村,試驗地前茬為冬閑田,試驗田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40.8g/kg,堿解氮185mg/kg,速效磷7.9mg/kg,速效鉀96mg/kg,屬腐泥田,保肥性能強。供試肥料:60%俄羅斯產氯化鉀,市場購買,礦物鉀肥由試驗單位提供,供試水稻品種為“嘉育948”,市場購買。
1.2 試驗設計及管理 試驗設計:設(1)空白、(2)氯化鉀10kg/667m2(基)、(3)氯化鉀10kg/667m2(基5穗5)、(4)礦物鉀肥25kg/667m2(基)、(5)礦物鉀肥25kg/667m2(基5穗5)5個處理,3次重復,劃區作埂覆膜,小區面積20m2,隨機區組排列。育秧方式:為濕潤育秧,4月2日播種,5月3日移栽,密度為2.5萬穴/667m2,7月21日分區收割、曬干稱產量。大田基肥每667m2過磷酸鈣20kg,碳酸氫銨40kg,5月13日每667m2追施尿素10kg。5月29日(幼穗長度為1.5cm)追施鉀肥,另各處理每667m2施尿素2.5kg穗肥,鉀肥用量按試驗設計施用;其他大田管理水平一致,水分管理除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外,全程實行濕潤灌溉;防治稻薊馬,一代二化螟各1次。
1.3 觀察記載項目與方法
1.3.1 大田莖蘗動態對比 采用定點定株方法即栽后活棵后每5d一次,每次定點定株查10穴,拔節后每7d進行1次,直到抽穗為止。
1.3.2 生育進程動態 記載項目為:播種期、移栽期、有效分蘗終止期、高峰苗期始穗、齊穗期、成熟期。
1.3.3 經濟性狀考察及測實產 考察項目:有效穗、穗長、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
1.4 試驗 各數據用dps3.01版及Excel中進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鉀肥及用法對早稻莖蘗動態的影響 從大田莖蘗動態曲線圖可知:施用氯化鉀的大田莖蘗最高苗達48.5萬/667m2,施用礦物鉀的大田莖蘗苗達48.0萬/667m2,不施鉀肥的大田莖蘗苗為31.8萬/667m2,兩種鉀肥處理均比對照大田莖蘗苗高17萬/667m2,施鉀肥的各處理均比對照(不施鉀肥)處理分蘗多,施用礦物鉀和氯化鉀均對水稻分蘗有促進作用。從大田莖蘗苗調查數據顯示,礦物鉀和氯化鉀對水稻分蘗促進差異不明顯,另從鉀肥運籌上分析,全部施基和基穗各50%的施用方法對水稻大田莖蘗影響不大。
2.2 不同鉀肥及運籌對早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鉀肥對水稻產量有增產作用,施用氯化鉀的產量比不施鉀肥的產量增產9%左右,施用礦物鉀的產量比不施鉀肥的產量增產4%左右,施用氯化鉀肥的比施用礦物鉀的處理增產4%左右。通過新復極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呈差異顯著,施用氯化鉀的處理比施用礦物鉀的處理產量高,但產量差異不顯著。從鉀肥運籌方式分析,兩種鉀肥全部基施的處理均比基穗方式施用的增產,從試驗結果可知,鉀肥全部基施效果比基穗施用效果好,與前人結果有些不同,可能是鉀肥施用方式影響的結果,基施時鉀肥全部與土壤相混合,減少了鉀肥的流失,而后期追施時采用的是撒施方式,另外與土壤質地及保肥性能有一定的關系。
2.3 不同鉀肥及用法對早稻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從兩種鉀肥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分析:兩種鉀肥處理有效穗均在30萬/667m2左右,均比不施鉀肥高2萬/667m2有效穗,每穗總粒數兩種施鉀處理均比不施鉀肥的處理減少6~3.5粒,結實率、千粒重施鉀處理均比不施鉀肥處理高,表明施用鉀肥可以提高水稻穗部性狀。從鉀肥施用品種上分析,施用氯化鉀的處理其水稻結實率比施用礦物鉀肥的要差些,而對千粒重影響則施用氯化鉀的比施用礦物鉀的強;從鉀肥運籌方式講,基施鉀肥能提高結實率,而基穗分期施用的對水稻千粒重影響較大,可明顯提高水稻千粒重。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試驗結果顯示,早稻施用鉀肥可以增加產量3.9%~9.2%,主要作用為改善早稻穗部性狀,提高早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從而達到增產效果。從施用鉀肥種類分析,礦物鉀肥和氯化鉀肥均能提高早稻產量。從施用效果比較,氯化鉀肥增產效果比礦物鉀肥明顯,但之間差異不顯著。從兩種鉀肥施用方法分析,早稻全部采用基施的方式比基穗分期施用效果更好,可能是早稻生育期較短,采用基施完全能夠滿足其生長需要。試驗結果表明,目前,在進口鉀肥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水稻生產上可以推廣礦物鉀肥替代進口氯化鉀。
參與文獻
[1]王孝峰.新形勢下我國鉀鹽行業發展戰略分析[J].中國鉀鹽,2009(4):22-26.
[2]彭克明,裴保義.農業化學總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152-153.
[3]李玫,王天華,魏剛,等.楊樹、刺槐混交及缺鉀情況下對礦物鉀的利用[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5,17(2):99 -103.
[4]梁敦富.大力發展鉀肥籽粒莧)緩解我省鉀源短缺問題的新途徑[J].土壤農化通報,1995,10(2):21-32.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摘 要:試驗結果顯示,礦物鉀每667m2基施25kg的用量與氯化鉀667m2基施10kg用量對早稻增產效果相當。改善早稻穗部性狀,提高早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在水稻生產上可以推廣礦物鉀肥替代氯化鉀肥。
關鍵詞:礦物鉀;早稻;產量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6-02
我國是一個鉀肥資源異常短缺的國家,全國可耕農田中約有60%缺鉀。國內可開采用作鉀肥的礦產只有青海省察爾汗和新疆羅布泊等地,年產量以K2O計僅有277萬t[1],每年進口量仍高達400萬~500萬t。礦物鉀是土壤鉀的主體,占土壤全鉀的90%~98%[2],土壤礦物鉀在一定條件下,對作物鉀素營養具有較大貢獻[3-4]。為充分了解礦物鉀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及其施用方法,我們以早稻品種“嘉育948”為載體,對此進行鉀肥肥效試驗,旨在為其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提供參考依據,加速礦物鉀肥在水稻生產上的推廣應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和材料 試驗安排在池州市貴池區梅龍街道桐梓山村,試驗地前茬為冬閑田,試驗田肥力中等,土壤有機質40.8g/kg,堿解氮185mg/kg,速效磷7.9mg/kg,速效鉀96mg/kg,屬腐泥田,保肥性能強。供試肥料:60%俄羅斯產氯化鉀,市場購買,礦物鉀肥由試驗單位提供,供試水稻品種為“嘉育948”,市場購買。
1.2 試驗設計及管理 試驗設計:設(1)空白、(2)氯化鉀10kg/667m2(基)、(3)氯化鉀10kg/667m2(基5穗5)、(4)礦物鉀肥25kg/667m2(基)、(5)礦物鉀肥25kg/667m2(基5穗5)5個處理,3次重復,劃區作埂覆膜,小區面積20m2,隨機區組排列。育秧方式:為濕潤育秧,4月2日播種,5月3日移栽,密度為2.5萬穴/667m2,7月21日分區收割、曬干稱產量。大田基肥每667m2過磷酸鈣20kg,碳酸氫銨40kg,5月13日每667m2追施尿素10kg。5月29日(幼穗長度為1.5cm)追施鉀肥,另各處理每667m2施尿素2.5kg穗肥,鉀肥用量按試驗設計施用;其他大田管理水平一致,水分管理除抽穗揚花期田間保持淺水層外,全程實行濕潤灌溉;防治稻薊馬,一代二化螟各1次。
1.3 觀察記載項目與方法
1.3.1 大田莖蘗動態對比 采用定點定株方法即栽后活棵后每5d一次,每次定點定株查10穴,拔節后每7d進行1次,直到抽穗為止。
1.3.2 生育進程動態 記載項目為:播種期、移栽期、有效分蘗終止期、高峰苗期始穗、齊穗期、成熟期。
1.3.3 經濟性狀考察及測實產 考察項目:有效穗、穗長、每穗總粒數、每穗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
1.4 試驗 各數據用dps3.01版及Excel中進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鉀肥及用法對早稻莖蘗動態的影響 從大田莖蘗動態曲線圖可知:施用氯化鉀的大田莖蘗最高苗達48.5萬/667m2,施用礦物鉀的大田莖蘗苗達48.0萬/667m2,不施鉀肥的大田莖蘗苗為31.8萬/667m2,兩種鉀肥處理均比對照大田莖蘗苗高17萬/667m2,施鉀肥的各處理均比對照(不施鉀肥)處理分蘗多,施用礦物鉀和氯化鉀均對水稻分蘗有促進作用。從大田莖蘗苗調查數據顯示,礦物鉀和氯化鉀對水稻分蘗促進差異不明顯,另從鉀肥運籌上分析,全部施基和基穗各50%的施用方法對水稻大田莖蘗影響不大。
2.2 不同鉀肥及運籌對早稻產量的影響 由表1可知:施用鉀肥對水稻產量有增產作用,施用氯化鉀的產量比不施鉀肥的產量增產9%左右,施用礦物鉀的產量比不施鉀肥的產量增產4%左右,施用氯化鉀肥的比施用礦物鉀的處理增產4%左右。通過新復極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呈差異顯著,施用氯化鉀的處理比施用礦物鉀的處理產量高,但產量差異不顯著。從鉀肥運籌方式分析,兩種鉀肥全部基施的處理均比基穗方式施用的增產,從試驗結果可知,鉀肥全部基施效果比基穗施用效果好,與前人結果有些不同,可能是鉀肥施用方式影響的結果,基施時鉀肥全部與土壤相混合,減少了鉀肥的流失,而后期追施時采用的是撒施方式,另外與土壤質地及保肥性能有一定的關系。
2.3 不同鉀肥及用法對早稻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從兩種鉀肥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分析:兩種鉀肥處理有效穗均在30萬/667m2左右,均比不施鉀肥高2萬/667m2有效穗,每穗總粒數兩種施鉀處理均比不施鉀肥的處理減少6~3.5粒,結實率、千粒重施鉀處理均比不施鉀肥處理高,表明施用鉀肥可以提高水稻穗部性狀。從鉀肥施用品種上分析,施用氯化鉀的處理其水稻結實率比施用礦物鉀肥的要差些,而對千粒重影響則施用氯化鉀的比施用礦物鉀的強;從鉀肥運籌方式講,基施鉀肥能提高結實率,而基穗分期施用的對水稻千粒重影響較大,可明顯提高水稻千粒重。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試驗結果顯示,早稻施用鉀肥可以增加產量3.9%~9.2%,主要作用為改善早稻穗部性狀,提高早稻結實率和千粒重,從而達到增產效果。從施用鉀肥種類分析,礦物鉀肥和氯化鉀肥均能提高早稻產量。從施用效果比較,氯化鉀肥增產效果比礦物鉀肥明顯,但之間差異不顯著。從兩種鉀肥施用方法分析,早稻全部采用基施的方式比基穗分期施用效果更好,可能是早稻生育期較短,采用基施完全能夠滿足其生長需要。試驗結果表明,目前,在進口鉀肥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水稻生產上可以推廣礦物鉀肥替代進口氯化鉀。
參與文獻
[1]王孝峰.新形勢下我國鉀鹽行業發展戰略分析[J].中國鉀鹽,2009(4):22-26.
[2]彭克明,裴保義.農業化學總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1.152-153.
[3]李玫,王天華,魏剛,等.楊樹、刺槐混交及缺鉀情況下對礦物鉀的利用[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5,17(2):99 -103.
[4]梁敦富.大力發展鉀肥籽粒莧)緩解我省鉀源短缺問題的新途徑[J].土壤農化通報,1995,10(2):21-32.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