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漢等
摘 要:采用3414田間試驗方案,探索在潴育型黃沙泥田上的不同氮、磷、鉀配比,旨在提高水稻產量和種植效益。結果表明,水稻品種金優603在潴育型黃沙泥田的最大施肥量為N 16.36kg/667m2、P2O5 9.35kg/667m2、26.25kg/667m2時,水稻產量達到最大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為N 13.62kg/667m2、P2O5 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時,可獲得591.66kg/667m2的產量。
關鍵詞:水稻;3414田間試驗;最佳施肥量;潴育型黃沙泥田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7-03
上饒市是江西省糧食主產區,為保證全省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水稻是上饒市的主要糧食作物,2012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為332.833萬hm2。施肥是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然而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3414田間肥料試驗,得出類似生態環境下,獲得較高產量的最佳施肥配比,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為我市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地點 試驗地點在上饒市經濟開發區董團鄉聯星村,土壤類型均為潴育型黃沙泥田。
1.2 供試材料及時間 試驗品種為金優603。化肥為尿素、加拿大鉀肥和湖北鈣鎂磷肥。栽播規格16×20cm,4月9日播種,5月4日移栽,7月22日收獲。
1.3 試驗設計 采用《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試行)中的“3414”方案實施,“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4個水平含義是: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即過量施肥水平)。小區面積67m2,不設重復。試驗田四周設1m以上保護行,小區間做田埂隔離(田埂做3次成型后用薄膜覆蓋)各小區單灌單排。
1.4 試驗田間管理
1.4.1 施肥 鈣鎂磷肥全部作基肥,尿素和氯化鉀分兩次施,基、追肥各1/2,第1次施肥時間5月4日,第2次施肥時間5月22日。各處理除施肥有差異外,其他各項措施一致。
1.4.2 耘禾 結合追肥時間進行人工耘禾1次。
1.4.3 曬田 5月20日排水曬田,曬至人踩不陷腳,5月30日復水。
1.4.4 病蟲防治 試驗田先后用藥4次防治病蟲害。5月10日和5月18日用40%螟施凈80mL對水30kg噴灑防治鉆心蟲2次,6月5日用5%井岡霉素水劑250mL對水30kg噴灑防治紋枯病,6月15日用6%三福順40g+井岡霉素水劑250mL+殺蟲雙250mL+大功臣20g對水30kg噴灑防治卷葉蟲、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果分析 各處理小區在早稻收割時,全部采用單打單收,水稻產量為水稻曬干后,去除雜物后谷粒重量。從表2可以看出667m2產500kg以上的有7個處理;400~500kg的有5個處理;200~300kg的有2個處理(一個是空白區,另一個是無氮區)。產量居第一的是N2P2K3處理,667m2產582kg;N3P2K2處理產量第二,667m2產558kg,比第一位667m2產少24kg;N2P2K2處理產量居第三,667m2產552kg,產量最低的是空白區,667m2產275kg,比第一位少307kg,只有第一位的47%;倒數第二的是N0P2K2處理,667m2產302kg,比第一位少280kg。產量結果表明:不施氮肥嚴重影響早稻產量;缺鉀土壤栽植水稻,在氮磷養分得到滿足的條件下適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對提高早稻產量有明顯效果。
2.2 不同處理經濟性狀比較 株高:空白區最矮(79.2cm),N3P2K2處理最高(98.6cm),兩者相差19.4cm。有效穗:N3P2K2處理最高(28.4萬/667m2),其次是N2P2K2處理(23.1萬/667m2);空白區最低(12.6萬/667m2),N0P2K2處理倒數第二(15.4萬/667m2)。施氮水平“2,3”的,667m2有效穗均在20萬以上,施氮水平“1”的667m2有效穗17.4~18.7萬。穗實粒數:N2P2K2處理最多(131.8粒);其次是N2P2K3處理(128.6粒);N0P0K0處理最低(87.2粒),倒數第二的是N0P2K2處理(97.7粒)。結實率:最高的為空白區(99.2%),其次是N0P2K2處理(98.5%),最低的是N2P0K2處理(89.0%)。千粒重:各處理在23.9~26.5g之間,最重的為空白區(26.5g),最輕的是N2P2K0處理(23.9g)。
經濟性狀考察結果表明:N2P2K3、N2P2K2兩處理以有效穗較多、穗實粒數多、千粒重較高等優勢獲高產;N3P2K2處理則以有效穗多獲高產(表3)。
2.3 經濟效益比較 在投入方面:空白區最少(35元),N2P2K3處理最高(727.5元);在純收入方面:最高的是N2P2K1處理,667m2純收入為561.61元,最低的N0P2K2處理,667m2純收入273.62元。投入與產出比:空白區最大(1∶9.8),N0P2K2處理最低(1∶3.6)。
經濟效益比較結果表明:空白區盡管投入最少,產出是投入的9.8倍,但產量低,純收入低。N2P2K1處理雖然投入較高,但產量也較高,純收入高,經濟效益好(表4)。
2.4 產量結果回歸分析 (1)回歸方程分析結果。根據試驗數據,利用測土配方“3414”試驗數據分析器SG-2.3建立回歸方程導出因變量(施肥量)和自變量(產量)的三元二次方程為:Y=275.70+38.04N-1.79N2+21.03P-3.84P2-3.9K-0.67K2-0.71NP+1.04NK+2.38PK。方程相關系數R=0.9946。
(2)回歸方程檢驗
3 小結
(1)產量與施肥的關系Y=275.70+38.04N-1.79N2+21.03P-3.84P2-3.9K-0.67K2-0.71NP+1.04NK+2.38PK。
(2)從本試驗數學模型看,三因素方程結果最大施肥量為N 16.36kg/667m2、P2O5 9.35kg/667m2、K2O 26.25kg/667m2時,水稻產量達到最大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為N 13.62kg/667m2、P2O5 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時,可獲得591.66kg/667m2的產量,施肥量過多,肥料利用率低下,增加生產成本。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平衡施肥對水稻產量有較大影響,應當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種類和土壤肥力來確定不同的施肥品種和施肥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節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祥照,馬常寶,杜森,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8-13.
[2]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測土配方施肥管理與技術[Z].2006:254-256.
[3]吳志勇.杜之虎,等.“3414”肥料效應試驗原理與設計.科學施肥,2007,4:63-65.
[4]陳新平,張福瑣.通過“3414”試驗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J].中國農技推廣,2006,4:36-39.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采用3414田間試驗方案,探索在潴育型黃沙泥田上的不同氮、磷、鉀配比,旨在提高水稻產量和種植效益。結果表明,水稻品種金優603在潴育型黃沙泥田的最大施肥量為N 16.36kg/667m2、P2O5 9.35kg/667m2、26.25kg/667m2時,水稻產量達到最大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為N 13.62kg/667m2、P2O5 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時,可獲得591.66kg/667m2的產量。
關鍵詞:水稻;3414田間試驗;最佳施肥量;潴育型黃沙泥田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7-03
上饒市是江西省糧食主產區,為保證全省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水稻是上饒市的主要糧食作物,2012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為332.833萬hm2。施肥是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然而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3414田間肥料試驗,得出類似生態環境下,獲得較高產量的最佳施肥配比,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為我市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地點 試驗地點在上饒市經濟開發區董團鄉聯星村,土壤類型均為潴育型黃沙泥田。
1.2 供試材料及時間 試驗品種為金優603。化肥為尿素、加拿大鉀肥和湖北鈣鎂磷肥。栽播規格16×20cm,4月9日播種,5月4日移栽,7月22日收獲。
1.3 試驗設計 采用《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試行)中的“3414”方案實施,“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4個水平含義是: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即過量施肥水平)。小區面積67m2,不設重復。試驗田四周設1m以上保護行,小區間做田埂隔離(田埂做3次成型后用薄膜覆蓋)各小區單灌單排。
1.4 試驗田間管理
1.4.1 施肥 鈣鎂磷肥全部作基肥,尿素和氯化鉀分兩次施,基、追肥各1/2,第1次施肥時間5月4日,第2次施肥時間5月22日。各處理除施肥有差異外,其他各項措施一致。
1.4.2 耘禾 結合追肥時間進行人工耘禾1次。
1.4.3 曬田 5月20日排水曬田,曬至人踩不陷腳,5月30日復水。
1.4.4 病蟲防治 試驗田先后用藥4次防治病蟲害。5月10日和5月18日用40%螟施凈80mL對水30kg噴灑防治鉆心蟲2次,6月5日用5%井岡霉素水劑250mL對水30kg噴灑防治紋枯病,6月15日用6%三福順40g+井岡霉素水劑250mL+殺蟲雙250mL+大功臣20g對水30kg噴灑防治卷葉蟲、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果分析 各處理小區在早稻收割時,全部采用單打單收,水稻產量為水稻曬干后,去除雜物后谷粒重量。從表2可以看出667m2產500kg以上的有7個處理;400~500kg的有5個處理;200~300kg的有2個處理(一個是空白區,另一個是無氮區)。產量居第一的是N2P2K3處理,667m2產582kg;N3P2K2處理產量第二,667m2產558kg,比第一位667m2產少24kg;N2P2K2處理產量居第三,667m2產552kg,產量最低的是空白區,667m2產275kg,比第一位少307kg,只有第一位的47%;倒數第二的是N0P2K2處理,667m2產302kg,比第一位少280kg。產量結果表明:不施氮肥嚴重影響早稻產量;缺鉀土壤栽植水稻,在氮磷養分得到滿足的條件下適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對提高早稻產量有明顯效果。
2.2 不同處理經濟性狀比較 株高:空白區最矮(79.2cm),N3P2K2處理最高(98.6cm),兩者相差19.4cm。有效穗:N3P2K2處理最高(28.4萬/667m2),其次是N2P2K2處理(23.1萬/667m2);空白區最低(12.6萬/667m2),N0P2K2處理倒數第二(15.4萬/667m2)。施氮水平“2,3”的,667m2有效穗均在20萬以上,施氮水平“1”的667m2有效穗17.4~18.7萬。穗實粒數:N2P2K2處理最多(131.8粒);其次是N2P2K3處理(128.6粒);N0P0K0處理最低(87.2粒),倒數第二的是N0P2K2處理(97.7粒)。結實率:最高的為空白區(99.2%),其次是N0P2K2處理(98.5%),最低的是N2P0K2處理(89.0%)。千粒重:各處理在23.9~26.5g之間,最重的為空白區(26.5g),最輕的是N2P2K0處理(23.9g)。
經濟性狀考察結果表明:N2P2K3、N2P2K2兩處理以有效穗較多、穗實粒數多、千粒重較高等優勢獲高產;N3P2K2處理則以有效穗多獲高產(表3)。
2.3 經濟效益比較 在投入方面:空白區最少(35元),N2P2K3處理最高(727.5元);在純收入方面:最高的是N2P2K1處理,667m2純收入為561.61元,最低的N0P2K2處理,667m2純收入273.62元。投入與產出比:空白區最大(1∶9.8),N0P2K2處理最低(1∶3.6)。
經濟效益比較結果表明:空白區盡管投入最少,產出是投入的9.8倍,但產量低,純收入低。N2P2K1處理雖然投入較高,但產量也較高,純收入高,經濟效益好(表4)。
2.4 產量結果回歸分析 (1)回歸方程分析結果。根據試驗數據,利用測土配方“3414”試驗數據分析器SG-2.3建立回歸方程導出因變量(施肥量)和自變量(產量)的三元二次方程為:Y=275.70+38.04N-1.79N2+21.03P-3.84P2-3.9K-0.67K2-0.71NP+1.04NK+2.38PK。方程相關系數R=0.9946。
(2)回歸方程檢驗
3 小結
(1)產量與施肥的關系Y=275.70+38.04N-1.79N2+21.03P-3.84P2-3.9K-0.67K2-0.71NP+1.04NK+2.38PK。
(2)從本試驗數學模型看,三因素方程結果最大施肥量為N 16.36kg/667m2、P2O5 9.35kg/667m2、K2O 26.25kg/667m2時,水稻產量達到最大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為N 13.62kg/667m2、P2O5 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時,可獲得591.66kg/667m2的產量,施肥量過多,肥料利用率低下,增加生產成本。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平衡施肥對水稻產量有較大影響,應當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種類和土壤肥力來確定不同的施肥品種和施肥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節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祥照,馬常寶,杜森,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8-13.
[2]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測土配方施肥管理與技術[Z].2006:254-256.
[3]吳志勇.杜之虎,等.“3414”肥料效應試驗原理與設計.科學施肥,2007,4:63-65.
[4]陳新平,張福瑣.通過“3414”試驗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J].中國農技推廣,2006,4:36-39.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摘 要:采用3414田間試驗方案,探索在潴育型黃沙泥田上的不同氮、磷、鉀配比,旨在提高水稻產量和種植效益。結果表明,水稻品種金優603在潴育型黃沙泥田的最大施肥量為N 16.36kg/667m2、P2O5 9.35kg/667m2、26.25kg/667m2時,水稻產量達到最大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為N 13.62kg/667m2、P2O5 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時,可獲得591.66kg/667m2的產量。
關鍵詞:水稻;3414田間試驗;最佳施肥量;潴育型黃沙泥田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97-03
上饒市是江西省糧食主產區,為保證全省糧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水稻是上饒市的主要糧食作物,2012年全市水稻播種面積為332.833萬hm2。施肥是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然而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3414田間肥料試驗,得出類似生態環境下,獲得較高產量的最佳施肥配比,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為我市早稻配方施肥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地點 試驗地點在上饒市經濟開發區董團鄉聯星村,土壤類型均為潴育型黃沙泥田。
1.2 供試材料及時間 試驗品種為金優603。化肥為尿素、加拿大鉀肥和湖北鈣鎂磷肥。栽播規格16×20cm,4月9日播種,5月4日移栽,7月22日收獲。
1.3 試驗設計 采用《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試行)中的“3414”方案實施,“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4個水平含義是: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即過量施肥水平)。小區面積67m2,不設重復。試驗田四周設1m以上保護行,小區間做田埂隔離(田埂做3次成型后用薄膜覆蓋)各小區單灌單排。
1.4 試驗田間管理
1.4.1 施肥 鈣鎂磷肥全部作基肥,尿素和氯化鉀分兩次施,基、追肥各1/2,第1次施肥時間5月4日,第2次施肥時間5月22日。各處理除施肥有差異外,其他各項措施一致。
1.4.2 耘禾 結合追肥時間進行人工耘禾1次。
1.4.3 曬田 5月20日排水曬田,曬至人踩不陷腳,5月30日復水。
1.4.4 病蟲防治 試驗田先后用藥4次防治病蟲害。5月10日和5月18日用40%螟施凈80mL對水30kg噴灑防治鉆心蟲2次,6月5日用5%井岡霉素水劑250mL對水30kg噴灑防治紋枯病,6月15日用6%三福順40g+井岡霉素水劑250mL+殺蟲雙250mL+大功臣20g對水30kg噴灑防治卷葉蟲、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
2 結果與分析
2.1 試驗結果分析 各處理小區在早稻收割時,全部采用單打單收,水稻產量為水稻曬干后,去除雜物后谷粒重量。從表2可以看出667m2產500kg以上的有7個處理;400~500kg的有5個處理;200~300kg的有2個處理(一個是空白區,另一個是無氮區)。產量居第一的是N2P2K3處理,667m2產582kg;N3P2K2處理產量第二,667m2產558kg,比第一位667m2產少24kg;N2P2K2處理產量居第三,667m2產552kg,產量最低的是空白區,667m2產275kg,比第一位少307kg,只有第一位的47%;倒數第二的是N0P2K2處理,667m2產302kg,比第一位少280kg。產量結果表明:不施氮肥嚴重影響早稻產量;缺鉀土壤栽植水稻,在氮磷養分得到滿足的條件下適量增加鉀肥的施用量對提高早稻產量有明顯效果。
2.2 不同處理經濟性狀比較 株高:空白區最矮(79.2cm),N3P2K2處理最高(98.6cm),兩者相差19.4cm。有效穗:N3P2K2處理最高(28.4萬/667m2),其次是N2P2K2處理(23.1萬/667m2);空白區最低(12.6萬/667m2),N0P2K2處理倒數第二(15.4萬/667m2)。施氮水平“2,3”的,667m2有效穗均在20萬以上,施氮水平“1”的667m2有效穗17.4~18.7萬。穗實粒數:N2P2K2處理最多(131.8粒);其次是N2P2K3處理(128.6粒);N0P0K0處理最低(87.2粒),倒數第二的是N0P2K2處理(97.7粒)。結實率:最高的為空白區(99.2%),其次是N0P2K2處理(98.5%),最低的是N2P0K2處理(89.0%)。千粒重:各處理在23.9~26.5g之間,最重的為空白區(26.5g),最輕的是N2P2K0處理(23.9g)。
經濟性狀考察結果表明:N2P2K3、N2P2K2兩處理以有效穗較多、穗實粒數多、千粒重較高等優勢獲高產;N3P2K2處理則以有效穗多獲高產(表3)。
2.3 經濟效益比較 在投入方面:空白區最少(35元),N2P2K3處理最高(727.5元);在純收入方面:最高的是N2P2K1處理,667m2純收入為561.61元,最低的N0P2K2處理,667m2純收入273.62元。投入與產出比:空白區最大(1∶9.8),N0P2K2處理最低(1∶3.6)。
經濟效益比較結果表明:空白區盡管投入最少,產出是投入的9.8倍,但產量低,純收入低。N2P2K1處理雖然投入較高,但產量也較高,純收入高,經濟效益好(表4)。
2.4 產量結果回歸分析 (1)回歸方程分析結果。根據試驗數據,利用測土配方“3414”試驗數據分析器SG-2.3建立回歸方程導出因變量(施肥量)和自變量(產量)的三元二次方程為:Y=275.70+38.04N-1.79N2+21.03P-3.84P2-3.9K-0.67K2-0.71NP+1.04NK+2.38PK。方程相關系數R=0.9946。
(2)回歸方程檢驗
3 小結
(1)產量與施肥的關系Y=275.70+38.04N-1.79N2+21.03P-3.84P2-3.9K-0.67K2-0.71NP+1.04NK+2.38PK。
(2)從本試驗數學模型看,三因素方程結果最大施肥量為N 16.36kg/667m2、P2O5 9.35kg/667m2、K2O 26.25kg/667m2時,水稻產量達到最大為634.07kg/667m2;最佳施肥量為N 13.62kg/667m2、P2O5 6.02kg/667m2、K2O 14.23kg/667m2時,可獲得591.66kg/667m2的產量,施肥量過多,肥料利用率低下,增加生產成本。
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平衡施肥對水稻產量有較大影響,應當根據土壤類型、作物種類和土壤肥力來確定不同的施肥品種和施肥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節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祥照,馬常寶,杜森,等.測土配方施肥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8-13.
[2]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測土配方施肥管理與技術[Z].2006:254-256.
[3]吳志勇.杜之虎,等.“3414”肥料效應試驗原理與設計.科學施肥,2007,4:63-65.
[4]陳新平,張福瑣.通過“3414”試驗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標體系[J].中國農技推廣,2006,4:36-39.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