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崇
摘 要:采用測土配方“3414”試驗方案,以花生品種“粵優114”為試驗材料,在連平縣進行了花生“3414”測土配方肥效肥效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科學合理的花生施肥和氮肥、磷肥、鉀肥的最佳配方比例,最佳施用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為花生施肥配方設計、施肥指導和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花生;“3414”;測土配方施肥;連平縣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02-03
花生是連平縣主要的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在7 000hm2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農民長期偏施氮肥、少施磷肥、不施鉀肥,或過量施肥,造成施肥成本增加、影響花生產量、品質下降,且污染土壤,使土壤養分失衡。因此,為了掌握花生的需肥規律,了解氮、磷、鉀3種元素對花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倡導科學施肥,筆者于2013年開展了花生“3414”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驗用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 12%)、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供試花生品種為“粵優114”,前作為水稻。土壤質地屬沙壤土,土壤pH值5.5,有機質26.2g/kg,堿解氮124.2mg/kg,有效磷35.4mg/kg,速效鉀77.0mg/kg。該地塊中等偏上肥力,地勢平坦,排灌設施配套。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試驗方案。“3414”中的“3”表示施肥因素,即氮、磷、鉀3種肥料;“4”表示每種肥料有4個施肥水平,即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14”表示有14個試驗處理(表1)。“2”施肥水平的設置方法,是本試驗能否搞好的關鍵因素,在連平縣花生高產栽培的基礎上,對近年來開展配方施肥的數據以及本田塊的養分進行分析,由于該地塊肥力屬中等偏上水平,本次試驗以廣東省花生測土配方田間試驗方案根據不同土壤養分含量來確定“2”水平的施肥用量,“2”水平定為(折純)每667m2施:氮(N)5.5kg、磷(P2O5)3.7kg、鉀(K2O)6.9kg,并就此來確定“1”水平和“3”水平的施肥量。
試驗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共42個處理,每個小區面積20m2,小區呈長方形,起畦種植,每處理的底肥、追肥的數量和施用時間按表2嚴格進行;各小區間、小區與保護區間有溝間隔,四周設立保護行,以便把試驗過程中的地力因素對各處理的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1.3 栽培管理 2013年8月6日播種,在播種前先進行選種,將選好種子用亮盾拌種劑(按1∶250)進行拌種,每穴播2粒種子,種植規格為23.1cm×26.4cm。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入,氮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分別為70%、30%,鉀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各占40%、60%。氮肥追肥在4~5葉時,鉀肥追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采用溝施方法,施肥前將肥料用適量的細沙拌勻后再施用,具體各區各次施肥量和施肥時間見表2。
播種9d齊苗,11d后第一對側枝長出,16d第三條第一次分枝長出,20d第四條第一次分枝長處,28d始花,第4~11以及14等處理小區表現發苗較快,植株茂盛,葉片濃茂,分枝早而壯,有效分枝多。第2、3、12、13等處理小區發苗稍遲,分枝稍遲,但中后期莖葉生長亦很茂盛,有效分枝稍少。處理1小區(對照)表現為前期生長較緩慢葉色較淡,分枝較遲,無效分枝多。
病蟲害防治方面:播種后第二天用50%乙草胺乳油800~1 000倍液噴施,防控雜草;第16d每667m2用70%根腐靈稀釋600~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施防控根腐病和用10%吡蟲啉、滅多威噴施防治蚜蟲、斜紋夜蛾,每隔7d噴施1次,連續3次,15~16葉期噴施10%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控葉促飽果。11月27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花生產量比較 由表3可知,試驗中實收產量排序依次是:處理9的364.5kg/667m2,比ck增88.7kg/667m2,增幅32.1%,排名第一;處理10、處理11的產量同是354.4kg/667m2,比ck增78.8kg/667m2,增幅28.6%,并列排第二;處理7單產354kg/667m2,比ck增78.2kg/667m2,增幅28.35%,排名第三;處理6單產337.5kg/667m2,比ck增61.7kg/667m2,增幅22.37%,排名第四;處理3單產334.7kg/667m2,比ck增58.9kg/667m2,增幅21.35%,排名第五;處理5單產334.4kg/667m2,比ck增57.6kg/667m2,增幅20.88%,排名第六;處理13單產333.6kg/667m2,比ck增57.8kg,增幅20.95%,排名第七;處理14單產330.8kg/667m2,比ck增55.0kg/667m2,增幅19.94%,排名第八;處理4單產329kg/667m2,比ck增53.2kg/667m2,增幅19.29%,排名第九;處理8單產318.6kg/667m2,比ck增42.8kg/667m2,增幅15.51%,排名第十;處理2單產317.2kg/667m2,比ck增41.4kg/667m2,增幅15%,排名第十一;處理12單產309.0kg/667m2,比ck增33.2kg/667m2,增幅12.03%,排名第十二;ck排第十三(最低),為275.8kg/667m2。其中處理9、處理10、處理11增產達顯著效果。
2.2 不同處理花生主要性狀表現 單株結果數是花生產量構成因素之一,而飽果率高低則是單株生產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表3可見,單株結果數以處理9最多,為16.8個,比ck多2.7個;處理9飽果率達89.8%,比ck高5.9個百分點;出仁率也是花生品質的重要指標,處理9出仁率69.6%,比ck高5.9個百分點,處理2次之為69.3%,比ck高5.6個百分點,其余的都比較低。
2.3 經濟效益與肥料效應 效益調查用3次重復平均后的值折算成667m2均值后比較,詳見表4。
由表4可知,在同等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不同的施肥配方表現出不同的效益效應。其中,處理9(N2P2K1)肥料成本86.76元,比ck增莢果88.9kg/667m2,增值1 064.4元/667m2,凈增值(除肥料成本)977.64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除地力)1.02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除地力、肥料成本)11.27元;處理5(N2P1K2)肥料成本95.9元,比對照增莢果58.8kg/667m2,增值703.2元/667m2,凈增值607.3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0.61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6.33元;處理3肥料成本91.77元/667m2,比ck增莢果59.1kg/667m2,增值706.8元/667m2,凈增值615.03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0.64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6.70元。可見,處理9的產量最高,經濟效益也最高,說明這個配方是比較適合推廣的配方。
3 結論
通過花生“粵優114”進行“3414”田間肥效試驗,進行收集、整理田間試驗數據,分析總結出氮、磷、鉀肥的最佳施用量及配比,確定花生的最適合施肥配方、最佳施肥時期及施肥方法,為測土配方施肥設計、施肥指導和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花生產量和生產效益與施肥成份配方及施用量有著密切關系,試驗中以處理9(N2P2K1)在此田塊上施肥配方表現最佳,主要體現在花生早生快發,植株生產穩健,分枝早而壯,有效分枝多、果多、果飽、產量高,增產增效顯著,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采用測土配方“3414”試驗方案,以花生品種“粵優114”為試驗材料,在連平縣進行了花生“3414”測土配方肥效肥效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科學合理的花生施肥和氮肥、磷肥、鉀肥的最佳配方比例,最佳施用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為花生施肥配方設計、施肥指導和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花生;“3414”;測土配方施肥;連平縣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02-03
花生是連平縣主要的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在7 000hm2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農民長期偏施氮肥、少施磷肥、不施鉀肥,或過量施肥,造成施肥成本增加、影響花生產量、品質下降,且污染土壤,使土壤養分失衡。因此,為了掌握花生的需肥規律,了解氮、磷、鉀3種元素對花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倡導科學施肥,筆者于2013年開展了花生“3414”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驗用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 12%)、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供試花生品種為“粵優114”,前作為水稻。土壤質地屬沙壤土,土壤pH值5.5,有機質26.2g/kg,堿解氮124.2mg/kg,有效磷35.4mg/kg,速效鉀77.0mg/kg。該地塊中等偏上肥力,地勢平坦,排灌設施配套。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試驗方案。“3414”中的“3”表示施肥因素,即氮、磷、鉀3種肥料;“4”表示每種肥料有4個施肥水平,即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14”表示有14個試驗處理(表1)。“2”施肥水平的設置方法,是本試驗能否搞好的關鍵因素,在連平縣花生高產栽培的基礎上,對近年來開展配方施肥的數據以及本田塊的養分進行分析,由于該地塊肥力屬中等偏上水平,本次試驗以廣東省花生測土配方田間試驗方案根據不同土壤養分含量來確定“2”水平的施肥用量,“2”水平定為(折純)每667m2施:氮(N)5.5kg、磷(P2O5)3.7kg、鉀(K2O)6.9kg,并就此來確定“1”水平和“3”水平的施肥量。
試驗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共42個處理,每個小區面積20m2,小區呈長方形,起畦種植,每處理的底肥、追肥的數量和施用時間按表2嚴格進行;各小區間、小區與保護區間有溝間隔,四周設立保護行,以便把試驗過程中的地力因素對各處理的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1.3 栽培管理 2013年8月6日播種,在播種前先進行選種,將選好種子用亮盾拌種劑(按1∶250)進行拌種,每穴播2粒種子,種植規格為23.1cm×26.4cm。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入,氮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分別為70%、30%,鉀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各占40%、60%。氮肥追肥在4~5葉時,鉀肥追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采用溝施方法,施肥前將肥料用適量的細沙拌勻后再施用,具體各區各次施肥量和施肥時間見表2。
播種9d齊苗,11d后第一對側枝長出,16d第三條第一次分枝長出,20d第四條第一次分枝長處,28d始花,第4~11以及14等處理小區表現發苗較快,植株茂盛,葉片濃茂,分枝早而壯,有效分枝多。第2、3、12、13等處理小區發苗稍遲,分枝稍遲,但中后期莖葉生長亦很茂盛,有效分枝稍少。處理1小區(對照)表現為前期生長較緩慢葉色較淡,分枝較遲,無效分枝多。
病蟲害防治方面:播種后第二天用50%乙草胺乳油800~1 000倍液噴施,防控雜草;第16d每667m2用70%根腐靈稀釋600~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施防控根腐病和用10%吡蟲啉、滅多威噴施防治蚜蟲、斜紋夜蛾,每隔7d噴施1次,連續3次,15~16葉期噴施10%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控葉促飽果。11月27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花生產量比較 由表3可知,試驗中實收產量排序依次是:處理9的364.5kg/667m2,比ck增88.7kg/667m2,增幅32.1%,排名第一;處理10、處理11的產量同是354.4kg/667m2,比ck增78.8kg/667m2,增幅28.6%,并列排第二;處理7單產354kg/667m2,比ck增78.2kg/667m2,增幅28.35%,排名第三;處理6單產337.5kg/667m2,比ck增61.7kg/667m2,增幅22.37%,排名第四;處理3單產334.7kg/667m2,比ck增58.9kg/667m2,增幅21.35%,排名第五;處理5單產334.4kg/667m2,比ck增57.6kg/667m2,增幅20.88%,排名第六;處理13單產333.6kg/667m2,比ck增57.8kg,增幅20.95%,排名第七;處理14單產330.8kg/667m2,比ck增55.0kg/667m2,增幅19.94%,排名第八;處理4單產329kg/667m2,比ck增53.2kg/667m2,增幅19.29%,排名第九;處理8單產318.6kg/667m2,比ck增42.8kg/667m2,增幅15.51%,排名第十;處理2單產317.2kg/667m2,比ck增41.4kg/667m2,增幅15%,排名第十一;處理12單產309.0kg/667m2,比ck增33.2kg/667m2,增幅12.03%,排名第十二;ck排第十三(最低),為275.8kg/667m2。其中處理9、處理10、處理11增產達顯著效果。
2.2 不同處理花生主要性狀表現 單株結果數是花生產量構成因素之一,而飽果率高低則是單株生產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表3可見,單株結果數以處理9最多,為16.8個,比ck多2.7個;處理9飽果率達89.8%,比ck高5.9個百分點;出仁率也是花生品質的重要指標,處理9出仁率69.6%,比ck高5.9個百分點,處理2次之為69.3%,比ck高5.6個百分點,其余的都比較低。
2.3 經濟效益與肥料效應 效益調查用3次重復平均后的值折算成667m2均值后比較,詳見表4。
由表4可知,在同等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不同的施肥配方表現出不同的效益效應。其中,處理9(N2P2K1)肥料成本86.76元,比ck增莢果88.9kg/667m2,增值1 064.4元/667m2,凈增值(除肥料成本)977.64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除地力)1.02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除地力、肥料成本)11.27元;處理5(N2P1K2)肥料成本95.9元,比對照增莢果58.8kg/667m2,增值703.2元/667m2,凈增值607.3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0.61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6.33元;處理3肥料成本91.77元/667m2,比ck增莢果59.1kg/667m2,增值706.8元/667m2,凈增值615.03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0.64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6.70元。可見,處理9的產量最高,經濟效益也最高,說明這個配方是比較適合推廣的配方。
3 結論
通過花生“粵優114”進行“3414”田間肥效試驗,進行收集、整理田間試驗數據,分析總結出氮、磷、鉀肥的最佳施用量及配比,確定花生的最適合施肥配方、最佳施肥時期及施肥方法,為測土配方施肥設計、施肥指導和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花生產量和生產效益與施肥成份配方及施用量有著密切關系,試驗中以處理9(N2P2K1)在此田塊上施肥配方表現最佳,主要體現在花生早生快發,植株生產穩健,分枝早而壯,有效分枝多、果多、果飽、產量高,增產增效顯著,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采用測土配方“3414”試驗方案,以花生品種“粵優114”為試驗材料,在連平縣進行了花生“3414”測土配方肥效肥效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科學合理的花生施肥和氮肥、磷肥、鉀肥的最佳配方比例,最佳施用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為花生施肥配方設計、施肥指導和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花生;“3414”;測土配方施肥;連平縣
中圖分類號 S56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02-03
花生是連平縣主要的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在7 000hm2左右。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農民長期偏施氮肥、少施磷肥、不施鉀肥,或過量施肥,造成施肥成本增加、影響花生產量、品質下降,且污染土壤,使土壤養分失衡。因此,為了掌握花生的需肥規律,了解氮、磷、鉀3種元素對花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探索土壤的供肥性能,倡導科學施肥,筆者于2013年開展了花生“3414”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驗用氮肥為尿素(含N 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P2O5 12%)、鉀肥為氯化鉀(含K2O 60%)。供試花生品種為“粵優114”,前作為水稻。土壤質地屬沙壤土,土壤pH值5.5,有機質26.2g/kg,堿解氮124.2mg/kg,有效磷35.4mg/kg,速效鉀77.0mg/kg。該地塊中等偏上肥力,地勢平坦,排灌設施配套。
1.2 試驗設計 采用“3414”試驗方案。“3414”中的“3”表示施肥因素,即氮、磷、鉀3種肥料;“4”表示每種肥料有4個施肥水平,即0水平指不施任何肥料,2水平指當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2水平×0.5,3水平=2水平×1.5(該水平為過量施肥水平);“14”表示有14個試驗處理(表1)。“2”施肥水平的設置方法,是本試驗能否搞好的關鍵因素,在連平縣花生高產栽培的基礎上,對近年來開展配方施肥的數據以及本田塊的養分進行分析,由于該地塊肥力屬中等偏上水平,本次試驗以廣東省花生測土配方田間試驗方案根據不同土壤養分含量來確定“2”水平的施肥用量,“2”水平定為(折純)每667m2施:氮(N)5.5kg、磷(P2O5)3.7kg、鉀(K2O)6.9kg,并就此來確定“1”水平和“3”水平的施肥量。
試驗每個處理設置3次重復,采用隨機區組排列,共42個處理,每個小區面積20m2,小區呈長方形,起畦種植,每處理的底肥、追肥的數量和施用時間按表2嚴格進行;各小區間、小區與保護區間有溝間隔,四周設立保護行,以便把試驗過程中的地力因素對各處理的影響程度降低到最小程度。
1.3 栽培管理 2013年8月6日播種,在播種前先進行選種,將選好種子用亮盾拌種劑(按1∶250)進行拌種,每穴播2粒種子,種植規格為23.1cm×26.4cm。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氮肥、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入,氮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分別為70%、30%,鉀肥基肥和追肥施肥比例各占40%、60%。氮肥追肥在4~5葉時,鉀肥追肥在始花后(約10片葉時),采用溝施方法,施肥前將肥料用適量的細沙拌勻后再施用,具體各區各次施肥量和施肥時間見表2。
播種9d齊苗,11d后第一對側枝長出,16d第三條第一次分枝長出,20d第四條第一次分枝長處,28d始花,第4~11以及14等處理小區表現發苗較快,植株茂盛,葉片濃茂,分枝早而壯,有效分枝多。第2、3、12、13等處理小區發苗稍遲,分枝稍遲,但中后期莖葉生長亦很茂盛,有效分枝稍少。處理1小區(對照)表現為前期生長較緩慢葉色較淡,分枝較遲,無效分枝多。
病蟲害防治方面:播種后第二天用50%乙草胺乳油800~1 000倍液噴施,防控雜草;第16d每667m2用70%根腐靈稀釋600~8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噴施防控根腐病和用10%吡蟲啉、滅多威噴施防治蚜蟲、斜紋夜蛾,每隔7d噴施1次,連續3次,15~16葉期噴施10%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0~1 000倍液控葉促飽果。11月27日收獲。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花生產量比較 由表3可知,試驗中實收產量排序依次是:處理9的364.5kg/667m2,比ck增88.7kg/667m2,增幅32.1%,排名第一;處理10、處理11的產量同是354.4kg/667m2,比ck增78.8kg/667m2,增幅28.6%,并列排第二;處理7單產354kg/667m2,比ck增78.2kg/667m2,增幅28.35%,排名第三;處理6單產337.5kg/667m2,比ck增61.7kg/667m2,增幅22.37%,排名第四;處理3單產334.7kg/667m2,比ck增58.9kg/667m2,增幅21.35%,排名第五;處理5單產334.4kg/667m2,比ck增57.6kg/667m2,增幅20.88%,排名第六;處理13單產333.6kg/667m2,比ck增57.8kg,增幅20.95%,排名第七;處理14單產330.8kg/667m2,比ck增55.0kg/667m2,增幅19.94%,排名第八;處理4單產329kg/667m2,比ck增53.2kg/667m2,增幅19.29%,排名第九;處理8單產318.6kg/667m2,比ck增42.8kg/667m2,增幅15.51%,排名第十;處理2單產317.2kg/667m2,比ck增41.4kg/667m2,增幅15%,排名第十一;處理12單產309.0kg/667m2,比ck增33.2kg/667m2,增幅12.03%,排名第十二;ck排第十三(最低),為275.8kg/667m2。其中處理9、處理10、處理11增產達顯著效果。
2.2 不同處理花生主要性狀表現 單株結果數是花生產量構成因素之一,而飽果率高低則是單株生產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從表3可見,單株結果數以處理9最多,為16.8個,比ck多2.7個;處理9飽果率達89.8%,比ck高5.9個百分點;出仁率也是花生品質的重要指標,處理9出仁率69.6%,比ck高5.9個百分點,處理2次之為69.3%,比ck高5.6個百分點,其余的都比較低。
2.3 經濟效益與肥料效應 效益調查用3次重復平均后的值折算成667m2均值后比較,詳見表4。
由表4可知,在同等的栽培管理條件下,不同的施肥配方表現出不同的效益效應。其中,處理9(N2P2K1)肥料成本86.76元,比ck增莢果88.9kg/667m2,增值1 064.4元/667m2,凈增值(除肥料成本)977.64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除地力)1.02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除地力、肥料成本)11.27元;處理5(N2P1K2)肥料成本95.9元,比對照增莢果58.8kg/667m2,增值703.2元/667m2,凈增值607.3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0.61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6.33元;處理3肥料成本91.77元/667m2,比ck增莢果59.1kg/667m2,增值706.8元/667m2,凈增值615.03元/667m2,每元肥產莢果0.64kg,每元肥投入凈增值6.70元。可見,處理9的產量最高,經濟效益也最高,說明這個配方是比較適合推廣的配方。
3 結論
通過花生“粵優114”進行“3414”田間肥效試驗,進行收集、整理田間試驗數據,分析總結出氮、磷、鉀肥的最佳施用量及配比,確定花生的最適合施肥配方、最佳施肥時期及施肥方法,為測土配方施肥設計、施肥指導和建立施肥指標體系提供依據。
本次試驗結果表明,花生產量和生產效益與施肥成份配方及施用量有著密切關系,試驗中以處理9(N2P2K1)在此田塊上施肥配方表現最佳,主要體現在花生早生快發,植株生產穩健,分枝早而壯,有效分枝多、果多、果飽、產量高,增產增效顯著,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