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 曾濤 楊麗紅
摘 要:采用倒置“W”9點取樣法對綿陽市玉米地雜草進行了調查,求出各雜草的相對多度,明確田間雜草的種類組成及優勢種群。結果表明,綿陽市玉米田雜草共26科66種,其中禾本科雜草種類占19.7%,菊科雜草占21.2%,莧科雜草占7.6%,大戟科雜草占6.1%;相對多度在10以上的有蟣子草、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共9種,為該地區玉米地主要雜草;蟣子草相對多度為35.19,為當地玉米地優勢雜草種群。
關鍵詞:玉米地;雜草;相對多度;倒置“W”9點取樣法
中圖分類號 S4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05-03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但是我國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僅為美國、以色列、新西蘭等國家的50%左右[1]。雜草危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導致減產達10%以上,草害嚴重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2]。在化學除草劑的長期作用下,近年來玉米田群落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田間草相的變化需要增大常規除草劑品種的劑量才能維持一定的防效。但隨著除草劑用量的加大,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日益嚴重,并且會破壞農田生物多樣性和導致雜草抗藥性的產生[3-5]。保障生態和糧食安全,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要采取與環境相容的綜合控草措施,實現對雜草的可持續治理,就必須掌握雜草在農田中的發生規律[6]。本研究通過對綿陽市區玉米地雜草數量與分布調查,揭示優勢雜草種類,為科學、有效防除玉米地雜草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樣地 選取綿陽市河邊鎮、新皂鎮、金峰鎮、磨家鎮、吳家鎮、玉皇鎮、永興鎮、界牌鎮、花荄鎮、方水鎮、豐谷鎮、關帝鎮、永明鎮、青義鎮、游仙鎮,共計15個調查點。所調查的全部為玉米地,大多為一般性管理,所有調查點當季都未進行過專門的化學和人工除草。
1.2 調查方法 按全國農田雜草調查方法,實行倒置“W”9點取樣法選取樣方[7]。具體方法為:田間調查時,取9個樣方,調查者到達選定的地塊后,沿地邊向前走70步,向右轉后向地里走24步,開始倒置“W”9點的第1點取樣;第1點調查結束后,向縱深前方走70步,再向右轉后向地里走24步,開始第2點取樣;以同樣的方法完成9點取樣后轉移到另一選定的地塊取樣(地塊較大時,可相應調整向前向右的步數以盡可能使樣方在田間均勻分布)。每個樣方面積為1m2(1m×1m),取樣時記錄樣方框內雜草的種類和株數,以便于記載,雜草的株數以雜草的莖稈數表示。雜草鑒定主要參考《四川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8]。
1.3 計算方法 為了量化結果,對樣方取樣數據進行數據處理,運用田間均度(U)、田間密度(D)、田間頻率(F)、相對多度(RA)等4個參數,其計算方法分述如下:
田間密度(D):單位面積內某雜草出現的株數(株/m2);田間頻度(F):某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數,即F(%)=(某雜草出現的田塊數/總調查田塊數)×100;田間均度(U):某雜草在調查田塊中出現的樣方次數占所調查總樣方數的百分數,即U(%)=(某雜草出現的樣方數/調查總樣方數)×100;相對多度(RA)=RF+RU+RD。其中:RF(%)=某種雜草的田間頻率/各種雜草的田間頻率和×100;RU(%)=某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各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和×100;RD(%)=某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各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和×100。
田間均度、田間頻度和田間密度是通過實際調查數據計算得出的,相對均度、相對頻度和相對密度是將實際數據轉化成理論數據。由于相對多度綜合了以上各調查數據及統計數據,因此,相對多度較大的雜草將被視為當地的主要優勢雜草。
2 結果與分析
2013年6~7月在綿陽市的上述15個調查點,隨機在每個調查點選取一塊玉米地調查雜草,調查結果詳見表1。由表1可知,綿陽市區玉米地雜草26科66種,其中菊科Compositae有鉆形紫菀、石胡荽、刺兒菜、小飛蓬、一年蓬、辣子草、鼠麴草、泥胡菜、馬蘭、山萵苣、腺梗豨薟、苣荬菜、蒲公英、青蒿;禾本科Gramineae有藎草、狗牙根、馬唐、光頭稗、無芒稗、牛筋草、無毛畫眉草、小畫眉草、白茅、蟣子草、雙穗雀稗、金色狗尾草、狗尾草;莧科Amaranthaceae有牛膝、空心蓮子草、凹頭莧、刺莧、青葙;大戟科Euphorbiaceae有鐵莧菜、地錦、大地錦、葉下珠;十字花科Cruciferae有碎米薺、無瓣蔊菜、蔊菜;旋花科Convolvulaceae有打碗花、圓葉牽牛;景天科Crassulaceae有珠芽景天、凹葉景天;唇形科Labiatae有風輪菜、剪刀草;蓼科Polygonaceae有腋花蓼、扁蓄;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有飯包草、鴨跖草;莎草科Cyperaceae有碎米莎草、水蜈蚣;木賊科Equisetaceae有筆管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有繁縷;藜科Chenopodiaceae有杖藜;葫蘆科Cucurbitaceae有馬交兒;豆科Leguminosae有大巢菜;桑科Moraceae有葎草;柳葉菜科Onagraceae有丁香蓼;酢漿草科Oxalidaceae有酢漿草;車前科Plantaginaceae有車前;薔薇科Rosaceae有蛇莓;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有婆婆納;傘形科Umbelliferae有水芹;蕁麻科Urticaceae有霧水葛;天南星科Araceae有半夏;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有鴨舌草。
其中,菊科Compositae雜草種類占21.2%,禾本科Gramineae雜草種類占19.7%,莧科Amaranthaceae雜草種類占7.6%,大戟科Euphorbiaceae雜草種類占6.1%,十字花科Cruciferae雜草種類占4.5%。66種雜草中,相對多度達10以上的雜草有蟣子草、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共9種,其中蟣子草相對多度有35.19,明顯為當地玉米地的主要優勢種群。
3 結論與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蟣子草是綿陽市區玉米地的主要優勢種群,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是主要雜草。因此,在今后的雜草治理工作中,要重點加強對這9類雜草的控制和研究,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田間的一些常見雜草和一般雜草,探究其轉變為優勢性雜草的潛在風險。數據統計時用相對多度進行排序能明了地顯示農田不同雜草的存在狀況,但是不能準確反映比較小區域內的雜草競爭力和危害程度,但在大范圍的雜草調查中確能量化不同雜草種群在田間的優勢度,所以比較適合多樣地大范圍調查。
參考文獻
[1]魏守輝,張朝賢,翟國英,等.河北省玉米田雜草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護學報,2006,33(2):212-218.
[2]林長福.玉米田化學除草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藥,1999,38(9):3-4.
[3]張朝賢,倪漢文,魏守輝,等.雜草抗藥性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09,42(4):1 274-1 289.
[4]Li G,Wu SG,Yu RX,et al.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 Echinochloa crus-galli[J].Weed Research,2013,53(5):314-321.
[5]張朝賢,黃紅娟,崔海蘭,等.抗藥性雜草與治理[J].植物保護,2013,39(5):99-102.
[6]沙洪林,岳玉蘭,楊健,等.吉林省玉米田雜草發生與危害現狀的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09,34(2):36-39.
[7]張朝賢,胡祥恩,錢益新,等.江漢平原麥田雜草調查[J].植物保護,1998,24(3):14-16.
[8]周小剛,張輝.四川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采用倒置“W”9點取樣法對綿陽市玉米地雜草進行了調查,求出各雜草的相對多度,明確田間雜草的種類組成及優勢種群。結果表明,綿陽市玉米田雜草共26科66種,其中禾本科雜草種類占19.7%,菊科雜草占21.2%,莧科雜草占7.6%,大戟科雜草占6.1%;相對多度在10以上的有蟣子草、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共9種,為該地區玉米地主要雜草;蟣子草相對多度為35.19,為當地玉米地優勢雜草種群。
關鍵詞:玉米地;雜草;相對多度;倒置“W”9點取樣法
中圖分類號 S4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05-03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但是我國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僅為美國、以色列、新西蘭等國家的50%左右[1]。雜草危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導致減產達10%以上,草害嚴重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2]。在化學除草劑的長期作用下,近年來玉米田群落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田間草相的變化需要增大常規除草劑品種的劑量才能維持一定的防效。但隨著除草劑用量的加大,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日益嚴重,并且會破壞農田生物多樣性和導致雜草抗藥性的產生[3-5]。保障生態和糧食安全,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要采取與環境相容的綜合控草措施,實現對雜草的可持續治理,就必須掌握雜草在農田中的發生規律[6]。本研究通過對綿陽市區玉米地雜草數量與分布調查,揭示優勢雜草種類,為科學、有效防除玉米地雜草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樣地 選取綿陽市河邊鎮、新皂鎮、金峰鎮、磨家鎮、吳家鎮、玉皇鎮、永興鎮、界牌鎮、花荄鎮、方水鎮、豐谷鎮、關帝鎮、永明鎮、青義鎮、游仙鎮,共計15個調查點。所調查的全部為玉米地,大多為一般性管理,所有調查點當季都未進行過專門的化學和人工除草。
1.2 調查方法 按全國農田雜草調查方法,實行倒置“W”9點取樣法選取樣方[7]。具體方法為:田間調查時,取9個樣方,調查者到達選定的地塊后,沿地邊向前走70步,向右轉后向地里走24步,開始倒置“W”9點的第1點取樣;第1點調查結束后,向縱深前方走70步,再向右轉后向地里走24步,開始第2點取樣;以同樣的方法完成9點取樣后轉移到另一選定的地塊取樣(地塊較大時,可相應調整向前向右的步數以盡可能使樣方在田間均勻分布)。每個樣方面積為1m2(1m×1m),取樣時記錄樣方框內雜草的種類和株數,以便于記載,雜草的株數以雜草的莖稈數表示。雜草鑒定主要參考《四川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8]。
1.3 計算方法 為了量化結果,對樣方取樣數據進行數據處理,運用田間均度(U)、田間密度(D)、田間頻率(F)、相對多度(RA)等4個參數,其計算方法分述如下:
田間密度(D):單位面積內某雜草出現的株數(株/m2);田間頻度(F):某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數,即F(%)=(某雜草出現的田塊數/總調查田塊數)×100;田間均度(U):某雜草在調查田塊中出現的樣方次數占所調查總樣方數的百分數,即U(%)=(某雜草出現的樣方數/調查總樣方數)×100;相對多度(RA)=RF+RU+RD。其中:RF(%)=某種雜草的田間頻率/各種雜草的田間頻率和×100;RU(%)=某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各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和×100;RD(%)=某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各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和×100。
田間均度、田間頻度和田間密度是通過實際調查數據計算得出的,相對均度、相對頻度和相對密度是將實際數據轉化成理論數據。由于相對多度綜合了以上各調查數據及統計數據,因此,相對多度較大的雜草將被視為當地的主要優勢雜草。
2 結果與分析
2013年6~7月在綿陽市的上述15個調查點,隨機在每個調查點選取一塊玉米地調查雜草,調查結果詳見表1。由表1可知,綿陽市區玉米地雜草26科66種,其中菊科Compositae有鉆形紫菀、石胡荽、刺兒菜、小飛蓬、一年蓬、辣子草、鼠麴草、泥胡菜、馬蘭、山萵苣、腺梗豨薟、苣荬菜、蒲公英、青蒿;禾本科Gramineae有藎草、狗牙根、馬唐、光頭稗、無芒稗、牛筋草、無毛畫眉草、小畫眉草、白茅、蟣子草、雙穗雀稗、金色狗尾草、狗尾草;莧科Amaranthaceae有牛膝、空心蓮子草、凹頭莧、刺莧、青葙;大戟科Euphorbiaceae有鐵莧菜、地錦、大地錦、葉下珠;十字花科Cruciferae有碎米薺、無瓣蔊菜、蔊菜;旋花科Convolvulaceae有打碗花、圓葉牽牛;景天科Crassulaceae有珠芽景天、凹葉景天;唇形科Labiatae有風輪菜、剪刀草;蓼科Polygonaceae有腋花蓼、扁蓄;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有飯包草、鴨跖草;莎草科Cyperaceae有碎米莎草、水蜈蚣;木賊科Equisetaceae有筆管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有繁縷;藜科Chenopodiaceae有杖藜;葫蘆科Cucurbitaceae有馬交兒;豆科Leguminosae有大巢菜;桑科Moraceae有葎草;柳葉菜科Onagraceae有丁香蓼;酢漿草科Oxalidaceae有酢漿草;車前科Plantaginaceae有車前;薔薇科Rosaceae有蛇莓;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有婆婆納;傘形科Umbelliferae有水芹;蕁麻科Urticaceae有霧水葛;天南星科Araceae有半夏;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有鴨舌草。
其中,菊科Compositae雜草種類占21.2%,禾本科Gramineae雜草種類占19.7%,莧科Amaranthaceae雜草種類占7.6%,大戟科Euphorbiaceae雜草種類占6.1%,十字花科Cruciferae雜草種類占4.5%。66種雜草中,相對多度達10以上的雜草有蟣子草、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共9種,其中蟣子草相對多度有35.19,明顯為當地玉米地的主要優勢種群。
3 結論與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蟣子草是綿陽市區玉米地的主要優勢種群,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是主要雜草。因此,在今后的雜草治理工作中,要重點加強對這9類雜草的控制和研究,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田間的一些常見雜草和一般雜草,探究其轉變為優勢性雜草的潛在風險。數據統計時用相對多度進行排序能明了地顯示農田不同雜草的存在狀況,但是不能準確反映比較小區域內的雜草競爭力和危害程度,但在大范圍的雜草調查中確能量化不同雜草種群在田間的優勢度,所以比較適合多樣地大范圍調查。
參考文獻
[1]魏守輝,張朝賢,翟國英,等.河北省玉米田雜草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護學報,2006,33(2):212-218.
[2]林長福.玉米田化學除草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藥,1999,38(9):3-4.
[3]張朝賢,倪漢文,魏守輝,等.雜草抗藥性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09,42(4):1 274-1 289.
[4]Li G,Wu SG,Yu RX,et al.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 Echinochloa crus-galli[J].Weed Research,2013,53(5):314-321.
[5]張朝賢,黃紅娟,崔海蘭,等.抗藥性雜草與治理[J].植物保護,2013,39(5):99-102.
[6]沙洪林,岳玉蘭,楊健,等.吉林省玉米田雜草發生與危害現狀的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09,34(2):36-39.
[7]張朝賢,胡祥恩,錢益新,等.江漢平原麥田雜草調查[J].植物保護,1998,24(3):14-16.
[8]周小剛,張輝.四川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摘 要:采用倒置“W”9點取樣法對綿陽市玉米地雜草進行了調查,求出各雜草的相對多度,明確田間雜草的種類組成及優勢種群。結果表明,綿陽市玉米田雜草共26科66種,其中禾本科雜草種類占19.7%,菊科雜草占21.2%,莧科雜草占7.6%,大戟科雜草占6.1%;相對多度在10以上的有蟣子草、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共9種,為該地區玉米地主要雜草;蟣子草相對多度為35.19,為當地玉米地優勢雜草種群。
關鍵詞:玉米地;雜草;相對多度;倒置“W”9點取樣法
中圖分類號 S4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05-03
玉米是我國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但是我國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僅為美國、以色列、新西蘭等國家的50%左右[1]。雜草危害是影響作物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導致減產達10%以上,草害嚴重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2]。在化學除草劑的長期作用下,近年來玉米田群落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田間草相的變化需要增大常規除草劑品種的劑量才能維持一定的防效。但隨著除草劑用量的加大,對環境產生的污染也日益嚴重,并且會破壞農田生物多樣性和導致雜草抗藥性的產生[3-5]。保障生態和糧食安全,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要采取與環境相容的綜合控草措施,實現對雜草的可持續治理,就必須掌握雜草在農田中的發生規律[6]。本研究通過對綿陽市區玉米地雜草數量與分布調查,揭示優勢雜草種類,為科學、有效防除玉米地雜草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樣地 選取綿陽市河邊鎮、新皂鎮、金峰鎮、磨家鎮、吳家鎮、玉皇鎮、永興鎮、界牌鎮、花荄鎮、方水鎮、豐谷鎮、關帝鎮、永明鎮、青義鎮、游仙鎮,共計15個調查點。所調查的全部為玉米地,大多為一般性管理,所有調查點當季都未進行過專門的化學和人工除草。
1.2 調查方法 按全國農田雜草調查方法,實行倒置“W”9點取樣法選取樣方[7]。具體方法為:田間調查時,取9個樣方,調查者到達選定的地塊后,沿地邊向前走70步,向右轉后向地里走24步,開始倒置“W”9點的第1點取樣;第1點調查結束后,向縱深前方走70步,再向右轉后向地里走24步,開始第2點取樣;以同樣的方法完成9點取樣后轉移到另一選定的地塊取樣(地塊較大時,可相應調整向前向右的步數以盡可能使樣方在田間均勻分布)。每個樣方面積為1m2(1m×1m),取樣時記錄樣方框內雜草的種類和株數,以便于記載,雜草的株數以雜草的莖稈數表示。雜草鑒定主要參考《四川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8]。
1.3 計算方法 為了量化結果,對樣方取樣數據進行數據處理,運用田間均度(U)、田間密度(D)、田間頻率(F)、相對多度(RA)等4個參數,其計算方法分述如下:
田間密度(D):單位面積內某雜草出現的株數(株/m2);田間頻度(F):某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數,即F(%)=(某雜草出現的田塊數/總調查田塊數)×100;田間均度(U):某雜草在調查田塊中出現的樣方次數占所調查總樣方數的百分數,即U(%)=(某雜草出現的樣方數/調查總樣方數)×100;相對多度(RA)=RF+RU+RD。其中:RF(%)=某種雜草的田間頻率/各種雜草的田間頻率和×100;RU(%)=某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各種雜草的田間均度和×100;RD(%)=某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各種雜草的田間密度和×100。
田間均度、田間頻度和田間密度是通過實際調查數據計算得出的,相對均度、相對頻度和相對密度是將實際數據轉化成理論數據。由于相對多度綜合了以上各調查數據及統計數據,因此,相對多度較大的雜草將被視為當地的主要優勢雜草。
2 結果與分析
2013年6~7月在綿陽市的上述15個調查點,隨機在每個調查點選取一塊玉米地調查雜草,調查結果詳見表1。由表1可知,綿陽市區玉米地雜草26科66種,其中菊科Compositae有鉆形紫菀、石胡荽、刺兒菜、小飛蓬、一年蓬、辣子草、鼠麴草、泥胡菜、馬蘭、山萵苣、腺梗豨薟、苣荬菜、蒲公英、青蒿;禾本科Gramineae有藎草、狗牙根、馬唐、光頭稗、無芒稗、牛筋草、無毛畫眉草、小畫眉草、白茅、蟣子草、雙穗雀稗、金色狗尾草、狗尾草;莧科Amaranthaceae有牛膝、空心蓮子草、凹頭莧、刺莧、青葙;大戟科Euphorbiaceae有鐵莧菜、地錦、大地錦、葉下珠;十字花科Cruciferae有碎米薺、無瓣蔊菜、蔊菜;旋花科Convolvulaceae有打碗花、圓葉牽牛;景天科Crassulaceae有珠芽景天、凹葉景天;唇形科Labiatae有風輪菜、剪刀草;蓼科Polygonaceae有腋花蓼、扁蓄;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有飯包草、鴨跖草;莎草科Cyperaceae有碎米莎草、水蜈蚣;木賊科Equisetaceae有筆管草;石竹科Caryophyllaceae有繁縷;藜科Chenopodiaceae有杖藜;葫蘆科Cucurbitaceae有馬交兒;豆科Leguminosae有大巢菜;桑科Moraceae有葎草;柳葉菜科Onagraceae有丁香蓼;酢漿草科Oxalidaceae有酢漿草;車前科Plantaginaceae有車前;薔薇科Rosaceae有蛇莓;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有婆婆納;傘形科Umbelliferae有水芹;蕁麻科Urticaceae有霧水葛;天南星科Araceae有半夏;雨久花科Pontederiaceae有鴨舌草。
其中,菊科Compositae雜草種類占21.2%,禾本科Gramineae雜草種類占19.7%,莧科Amaranthaceae雜草種類占7.6%,大戟科Euphorbiaceae雜草種類占6.1%,十字花科Cruciferae雜草種類占4.5%。66種雜草中,相對多度達10以上的雜草有蟣子草、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共9種,其中蟣子草相對多度有35.19,明顯為當地玉米地的主要優勢種群。
3 結論與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蟣子草是綿陽市區玉米地的主要優勢種群,鐵莧菜、酢漿草、光頭稗、空心蓮子草、葉下珠、狗尾草、狗牙根、鴨跖草是主要雜草。因此,在今后的雜草治理工作中,要重點加強對這9類雜草的控制和研究,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田間的一些常見雜草和一般雜草,探究其轉變為優勢性雜草的潛在風險。數據統計時用相對多度進行排序能明了地顯示農田不同雜草的存在狀況,但是不能準確反映比較小區域內的雜草競爭力和危害程度,但在大范圍的雜草調查中確能量化不同雜草種群在田間的優勢度,所以比較適合多樣地大范圍調查。
參考文獻
[1]魏守輝,張朝賢,翟國英,等.河北省玉米田雜草組成及群落特征[J].植物保護學報,2006,33(2):212-218.
[2]林長福.玉米田化學除草現狀及發展趨勢[J].農藥,1999,38(9):3-4.
[3]張朝賢,倪漢文,魏守輝,等.雜草抗藥性研究進展[J].中國農業科學,2009,42(4):1 274-1 289.
[4]Li G,Wu SG,Yu RX,et al.Identific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a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 Echinochloa crus-galli[J].Weed Research,2013,53(5):314-321.
[5]張朝賢,黃紅娟,崔海蘭,等.抗藥性雜草與治理[J].植物保護,2013,39(5):99-102.
[6]沙洪林,岳玉蘭,楊健,等.吉林省玉米田雜草發生與危害現狀的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09,34(2):36-39.
[7]張朝賢,胡祥恩,錢益新,等.江漢平原麥田雜草調查[J].植物保護,1998,24(3):14-16.
[8]周小剛,張輝.四川農田常見雜草原色圖譜[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