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虎
摘 要:文章在分析了含山縣發展農機化與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聯系及目前阻礙農機化發展進程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展農機化的有效措施及對策。
關鍵詞:含山;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S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56-02
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與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密切相關,為此,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及對策,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對提高現代農業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發展農機化與新農村建設的內在聯系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確立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界、管理民主”的總目標,其內容豐富,高瞻遠矚,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發展農機化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建設新農村的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前提,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機械的助推。目前,含山縣農機總動力達到33.58萬kW,同比增長4.7%,擁有各種拖拉機1.13萬臺,排灌、植保、加工機械4.63萬臺套,全縣農業機械總值3.03億元,聯合收割機達344臺,插秧機及育秧機組150臺(套),油菜直播、收獲機械增至90臺,糧食烘干機組今年增到21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65.51%。在推進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把農機化放在恰當的位置,把握發展的重心,創新工作的思路是我們需要認真加以思考和對待的。
2 阻礙農機化發展進程的因素
2.1 農業機械裝備不合理 大中型農機具較少,小型、微型機具居多,配套率較低,農機作業范圍較窄,從而制約農機具整體功能。不僅如此,小型機械,對農業提質增效作用不高,影響了農業由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化生產的轉變。
2.2 農民的觀念更新不夠快 目前,廣大農民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很難改變。農民對科技含量高的新機具、新技術的接受還處于觀望狀態,一些農戶購機只為“面子光”,不能融入現在的農機經營市場,不能從日益發展的市場中探索農業生產新出路。
2.3 收入低農民買機用機困難大 農業機械往往一次性投資較大,雖然現在有了購機補貼,但對于10~20萬元1臺的大型機械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油料價格上揚等因素,使農戶使用農機具的積極性降低。據統計,目前構成農機作業的各項成本中,油料成本占46.6%。
2.4 土地承包制的制約 由于土地經營分散,農戶家庭式作業與大中型機械大規模作業矛盾突出。以機耕作業為例,在實行土地集中連片適度規模作業,功率為22.8kW的拖拉機臺班8h可耕地3.63~4.03hm,作業成本為145元/hm2;而對于農戶耕作,由于田塊小,布局分散,機車無用功多,臺班最多可耕1.67hm2。作業成本至少為215元/hm2。由于機械作業效率低,成本高,致使農機作業費用提高,效益下降。
2.5 法制力度不夠 假冒偽劣農產品充斥市場,使農戶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農具權益保證體系不夠完善,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監督體系尚未健全,一些農戶在購到劣質農機產品后沒有直接有效的投訴維權之路。農機化發展尚需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3 科學發展農機化的措施及對策
3.1 強化農機化科技創新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要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從宣傳教育入手,支持開發引進具有市場需求的農業機械產品,力爭在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機械化生產關鍵環節、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提升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
3.2 建立和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 一是培植農機龍頭企業、農機專業戶,加強組織協調和引導服務,幫助其優化機具配置,拓寬服務項目,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充分發揮其在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的各級作用;二是要鼓勵和引導各類農機作業中介服務組織的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提高農機利用率和農機經營效益;三是要加強農機化公共服務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發布制度,為農民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提供及時、全面、準確的信息服務。
3.3 加大力度,爭取購機補貼資金,并認真貫徹實施 自2004年實施農機補貼政策以來,隨著補貼機具品目逐年增加,補貼規模逐年擴大,農民的購機熱情也隨之高漲,我縣的農機化裝備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高。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讓廣大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正在為實現農業現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后還要加強此項工作。
3.3.1 我縣農機補貼政策實施基本情況 為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效應,縣農機、財政等部門本著“公開、公正、農民直接受益”原則,明確責任、強化監督,從2013年開始推行“一站式”服務,實行“全價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方便農民辦理補貼手續,并明確專人及時做好項目檔案信息的采集錄入、統計分析及總結上報工作,確保農機補貼工作高效有序運行。截至2012年,全縣已補貼機具4 371臺(套),補貼金額達2 953.4萬元(表1)。
3.3.2 2013年,全縣已獲得中央財政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731萬元,省級累加補貼資金19.25萬元,自主品牌(奇瑞重工)疊加補貼1萬元,申請機具1 040臺,資金已全部使用到位,已核實并結算補貼資金437.495萬元,全部資金將于2013年11月底前發放到購機農戶手中。
3.4 加大農機化新機具引進和新技術的推廣 重點抓好水稻和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在水稻方面抓好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應用,2013年計劃新增8個示范區,建立10個“整村推進”水稻育插秧機械化行政村,在油菜機械化生產方面,在搞好油菜機播的同時,重點抓好油菜籽收獲機械化生產。針對我縣茶葉產業發展,我們積極引進滅蟲燈、殺青、條播、烘干等先進適用新機具為茶葉機械化做好服務。在糧食生產加工期間,積極引進烘干機組,加大糧食豐收生產安全,同時積極協調財政、民政、科技等部門承擔項目建設,以此來彌補經費不足。endprint
3.5 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我縣農機化工作的一個亮點,在全省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中擁有位置。2013年繼續加大對已成立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進行培訓和指導。同時培育新增3-5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將體制完善、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合作社向省、市推薦,參與省、市示范合作社評比,并積極爭取資金給予幫扶。
3.6 全面推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全面推進大型農機具的發展速度,使多種機型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努力實現農機從低性能向高性能,單一作業向復式作業轉變,從單純發展大宗作物農機具向兼顧經濟作物農機具轉變。
3.7 強化農機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 認真做好農機安全生產各項措施,爭取項目支撐,強化農機監理裝備建設,多方位建設“平安農機”示范鎮、村、戶,加大田檢路查力度,懲治違章,將事故率遏制在1‰以下。努力爭創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
3.8 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
3.8.1 “十二五”農機化從業人員需求分析 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和進程,結合我縣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到2015年縣級農機化系統管理人員將達到30人,需求10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將占90%;農機化作業服務人員將達到14 800人左右,需求將在2 980人以上,其中:農機維修人員需求約150人,農機駕駛人員需求約980人,農機經營銷售人員需求約50人,農業實施操作人員需求約1 8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將占50%以上,對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需求更加迫切,對職業技能鑒定水平要求更高,全縣農機化水平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3.8.2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力度 實施陽光工程農機培訓和新型農民專業技術培訓,加強農機培訓基地建設,更新教學機具與設備,提升師資隊伍業務能力,重點培養以農機手、新型職業農民為對象的農機實用人才,并加強監管,切實使民生工程讓政府放心、農民滿意。
3.9 繼續開展“萬臺鐵牛鬧春耕”、“萬臺農機戰三夏、三秋”活動 全面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利用農機協會、合作組織平臺,做好跨區作業,加強與外地農機部門的協作。
3.10 加強農機系統自身建設 組織農機系統內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農機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知識,進一步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水平,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融入馬鞍山市精神為動力,狠抓機關作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激勵機制,努力樹立農機系統良好形象。
根據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要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切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就必須大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3.5 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我縣農機化工作的一個亮點,在全省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中擁有位置。2013年繼續加大對已成立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進行培訓和指導。同時培育新增3-5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將體制完善、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合作社向省、市推薦,參與省、市示范合作社評比,并積極爭取資金給予幫扶。
3.6 全面推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全面推進大型農機具的發展速度,使多種機型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努力實現農機從低性能向高性能,單一作業向復式作業轉變,從單純發展大宗作物農機具向兼顧經濟作物農機具轉變。
3.7 強化農機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 認真做好農機安全生產各項措施,爭取項目支撐,強化農機監理裝備建設,多方位建設“平安農機”示范鎮、村、戶,加大田檢路查力度,懲治違章,將事故率遏制在1‰以下。努力爭創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
3.8 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
3.8.1 “十二五”農機化從業人員需求分析 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和進程,結合我縣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到2015年縣級農機化系統管理人員將達到30人,需求10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將占90%;農機化作業服務人員將達到14 800人左右,需求將在2 980人以上,其中:農機維修人員需求約150人,農機駕駛人員需求約980人,農機經營銷售人員需求約50人,農業實施操作人員需求約1 8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將占50%以上,對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需求更加迫切,對職業技能鑒定水平要求更高,全縣農機化水平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3.8.2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力度 實施陽光工程農機培訓和新型農民專業技術培訓,加強農機培訓基地建設,更新教學機具與設備,提升師資隊伍業務能力,重點培養以農機手、新型職業農民為對象的農機實用人才,并加強監管,切實使民生工程讓政府放心、農民滿意。
3.9 繼續開展“萬臺鐵牛鬧春耕”、“萬臺農機戰三夏、三秋”活動 全面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利用農機協會、合作組織平臺,做好跨區作業,加強與外地農機部門的協作。
3.10 加強農機系統自身建設 組織農機系統內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農機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知識,進一步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水平,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融入馬鞍山市精神為動力,狠抓機關作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激勵機制,努力樹立農機系統良好形象。
根據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要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切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就必須大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 (責編:吳祚云)endprint
3.5 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我縣農機化工作的一個亮點,在全省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中擁有位置。2013年繼續加大對已成立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進行培訓和指導。同時培育新增3-5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將體制完善、有發展前景的專業合作社向省、市推薦,參與省、市示范合作社評比,并積極爭取資金給予幫扶。
3.6 全面推進農機裝備結構調整,提高農機裝備水平 全面推進大型農機具的發展速度,使多種機型整體推進,協調發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機械,努力實現農機從低性能向高性能,單一作業向復式作業轉變,從單純發展大宗作物農機具向兼顧經濟作物農機具轉變。
3.7 強化農機質量和安全監督管理 認真做好農機安全生產各項措施,爭取項目支撐,強化農機監理裝備建設,多方位建設“平安農機”示范鎮、村、戶,加大田檢路查力度,懲治違章,將事故率遏制在1‰以下。努力爭創國家級“平安農機”示范縣。
3.8 深入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
3.8.1 “十二五”農機化從業人員需求分析 根據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和進程,結合我縣農業機械發展現狀,到2015年縣級農機化系統管理人員將達到30人,需求10人,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將占90%;農機化作業服務人員將達到14 800人左右,需求將在2 980人以上,其中:農機維修人員需求約150人,農機駕駛人員需求約980人,農機經營銷售人員需求約50人,農業實施操作人員需求約1 800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將占50%以上,對農機新機具、新技術的需求更加迫切,對職業技能鑒定水平要求更高,全縣農機化水平將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3.8.2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力度 實施陽光工程農機培訓和新型農民專業技術培訓,加強農機培訓基地建設,更新教學機具與設備,提升師資隊伍業務能力,重點培養以農機手、新型職業農民為對象的農機實用人才,并加強監管,切實使民生工程讓政府放心、農民滿意。
3.9 繼續開展“萬臺鐵牛鬧春耕”、“萬臺農機戰三夏、三秋”活動 全面發揮農業機械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利用農機協會、合作組織平臺,做好跨區作業,加強與外地農機部門的協作。
3.10 加強農機系統自身建設 組織農機系統內廣大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農機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知識,進一步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水平,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以融入馬鞍山市精神為動力,狠抓機關作風,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行激勵機制,努力樹立農機系統良好形象。
根據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要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切實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就必須大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科學發展農業機械化。 (責編:吳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