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婕姝 鄧薇 曹曉涵
摘 要:該文分析了郫縣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認證的優勢、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郫縣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郫縣綠色食品質量信息透明度、完善郫縣綠色食品工業化進程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食品;郫縣;認證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71-02
郫縣是四川省成都市西北近郊縣,全境有6條快速通道與成都、彭州、新都、金牛、溫江、都江堰等區市縣貫通。郫縣是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是四川省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
近年來,郫縣綠肥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0.83萬hm2,完成了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企業總數達14家,產品總數達66個,名列四川省綠色食品發展前茅[2]。然而,我國農產品認證體制建立時間不長,郫縣綠色食品認證水平、管理經驗仍有提高空間。本文在分析郫縣綠色食品發展優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對策建議,旨在積累郫縣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摸索到的一些經驗教訓,為郫縣綠色食品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郫縣綠色食品認證的優勢
1.1 品牌優勢 據成都主要經濟指標(2010-2013)和成都市統計年鑒(2007)的數據可知,在消費支出的構成中,食品支出占比最高,食品消費價格也穩居居民消費價格榜首[3]。由于歷史、文化、心理和政策等因素,成都市城鎮居民的消費承受度遠較中西部其他地區大,在全國大城市中也排名前列[4]。郫縣作為成都市的近郊區縣,受其綠色食品消費力的有利輻射,綠色食品產業蓬勃發展,產生了一大批知名度和美譽度雙高的綠色食品品牌,如鵑城、唐元誠信、京韓四季、錦寧、丹丹和豐味居等[2]。郫縣以一縣之域,在全域成都范圍內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企業數和產品數都占30%以上(36.84%,34.38%),見表1所示。
1.2 生產優勢 成都市除了自身有巨大的綠色食品消費市場外,還與國內外各大城市建立著完善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有效保障了郫縣綠色食品產業鏈中重要的配送環節。至此,郫縣綠色食品的“市場-渠道-生產”鏈條效應自然吸引了生產者來聚集。同時,這些生產者表現出了顯著的近距離優勢。
(1)產品工業化傾向明顯。郫縣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產品有60%以上是豆瓣、調味料、咸菜等初加工農產品,其產量更是占了70%(如表2所示)。初加工農產品是指經過去籽、凈化、分類、曬干、剝皮、漚軟或大批包裝等加工處理的農產品,是農業向工業過渡中的代表產物。除此之外,郫縣獲綠色食品認證標志的初級農產品也更傾向往高端蔬菜市場發展,洗凈、分裝好的成品蔬菜所占比重逐年攀升。
(2)產品附加價值高。產品工業化的發展自然提高了產品附加價值。同時,郫縣綠色食品認證企業中6家都是以生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郫縣豆瓣”為主業,且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郫縣豆瓣》(GB/T 20560-2006)[5]在2007年2月正式實施。這不僅意味著地域上的唯一性,更意味著在產業中的優勢性,奠定了郫縣綠色食品認證標志企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支持著其產品的高附加價值。
2 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品牌壓力 伴隨3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消費者的民間監管能力日益提高,其對品牌的認可也日趨謹慎。郫縣與接界的成都、都江堰、溫江、彭州等市、區都在1h交通圈內,消費者隨時可到出產地自行調查。因此,郫縣綠色食品產業處于嚴格的消費監管之下,維護品牌生產,保護品牌的壓力較大。
郫縣綠色食品認證辦公室作為綠色食品事業最基層管理單位,面對綠色食品品牌風壓力,工作中的服務屬性明顯高于管理性。其風控工作多限于輿情收集、上報或傳達,相對成都錯綜復雜的輿情生態,抗輿論風險能力較弱。
2.2 生產壓力 近年來,隨著全國城市化大潮興起,郫縣作為成都的近郊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雖然郫縣農業經濟平穩發展,農業總產值連年增長,但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下降,且降幅在2011年達30.6%[6](見圖1)。郫縣綠色食品如何將產業結構從依靠農業調整到依靠農產品工業,壓力增大。另外,郫縣在全域成都范圍內爭奪高層次的綠色食品人才時并不占優勢,也制約著郫縣綠色食品事業進一步的發展。
3 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側重源頭,樹立品牌信心 綜合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側重加強源頭工作樹立品牌信心更為重要。(1)依托行業協會。如郫縣豆瓣行業協會,嚴格執行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在行業內部形成互相監督,共同維護行業利益。(2)依托成都市飲水源建設規劃。根據綠色食品發展條件和特點,以及地理位置,生態環境、農業資源和技術條件等要求,科學合理規劃綠色食品的生產地,新申請機構盡量選址靠近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3)盡快完善郫縣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逐步實現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及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完備的質量安全檔案記錄,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綠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同時,盡早建立農業、工商、質監和環保等多個部門聯合監管執法隊伍,切實加強對農產品、農業投入品和農業環境質量的檢測、監督,從源頭對農產品實行質量把關,切實保障綠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和品牌信譽度。(4)及時公開信息,增加透明度。對社會舉報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調查核實并及時做出回應。并且注意研判輿情,重視媒體作用,努力增強應用媒體和與之交流的能力。對輿論突發事件或不實報道,隨時保持警覺、準確研判,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把問題化解在源頭。
3.2 依靠科技,提高綠色食品效益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必須依靠科技,一要給種給予農業技術人才政策支持。通過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層人才來郫縣;多渠道、多途徑加強農業、工業技術培訓及實習人才定向、定點培養。二要發揮人才作用,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經濟效益。三要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的附加值,增加耕地產值。繼續積極聯合農科教、開展產學研,強化科技支撐,充分開發現有農產品資源的利用價值,做精做細。
參考文獻
[1]三農信息網.http://www.pxnxw.gov.cn/nygk.asp,2013-12-22.
[2]省綠色食品網數據.http://www.sclssp.gov.cn/product.asp?classID=1,2013-12-22.
[3]成都統計信息網.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list.asp?CX=True&textfield=%B3%C9%B6%BC&textlm=0207&Submit=%B2%E9%D1%AF,2013-12-22.
[4]張雨.成都市城鎮居民消費函數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郫縣豆瓣 [S].GB/T 20560-2006.2007-2-1.
[6]郫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成都統計網.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list.asp?CX=True&textfield=%DB%AF%CF%D8&textlm=0207&Submit=%B2%E9%D1%AF,2013-12-22.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摘 要:該文分析了郫縣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認證的優勢、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郫縣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郫縣綠色食品質量信息透明度、完善郫縣綠色食品工業化進程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食品;郫縣;認證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71-02
郫縣是四川省成都市西北近郊縣,全境有6條快速通道與成都、彭州、新都、金牛、溫江、都江堰等區市縣貫通。郫縣是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是四川省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
近年來,郫縣綠肥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0.83萬hm2,完成了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企業總數達14家,產品總數達66個,名列四川省綠色食品發展前茅[2]。然而,我國農產品認證體制建立時間不長,郫縣綠色食品認證水平、管理經驗仍有提高空間。本文在分析郫縣綠色食品發展優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對策建議,旨在積累郫縣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摸索到的一些經驗教訓,為郫縣綠色食品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郫縣綠色食品認證的優勢
1.1 品牌優勢 據成都主要經濟指標(2010-2013)和成都市統計年鑒(2007)的數據可知,在消費支出的構成中,食品支出占比最高,食品消費價格也穩居居民消費價格榜首[3]。由于歷史、文化、心理和政策等因素,成都市城鎮居民的消費承受度遠較中西部其他地區大,在全國大城市中也排名前列[4]。郫縣作為成都市的近郊區縣,受其綠色食品消費力的有利輻射,綠色食品產業蓬勃發展,產生了一大批知名度和美譽度雙高的綠色食品品牌,如鵑城、唐元誠信、京韓四季、錦寧、丹丹和豐味居等[2]。郫縣以一縣之域,在全域成都范圍內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企業數和產品數都占30%以上(36.84%,34.38%),見表1所示。
1.2 生產優勢 成都市除了自身有巨大的綠色食品消費市場外,還與國內外各大城市建立著完善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有效保障了郫縣綠色食品產業鏈中重要的配送環節。至此,郫縣綠色食品的“市場-渠道-生產”鏈條效應自然吸引了生產者來聚集。同時,這些生產者表現出了顯著的近距離優勢。
(1)產品工業化傾向明顯。郫縣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產品有60%以上是豆瓣、調味料、咸菜等初加工農產品,其產量更是占了70%(如表2所示)。初加工農產品是指經過去籽、凈化、分類、曬干、剝皮、漚軟或大批包裝等加工處理的農產品,是農業向工業過渡中的代表產物。除此之外,郫縣獲綠色食品認證標志的初級農產品也更傾向往高端蔬菜市場發展,洗凈、分裝好的成品蔬菜所占比重逐年攀升。
(2)產品附加價值高。產品工業化的發展自然提高了產品附加價值。同時,郫縣綠色食品認證企業中6家都是以生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郫縣豆瓣”為主業,且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郫縣豆瓣》(GB/T 20560-2006)[5]在2007年2月正式實施。這不僅意味著地域上的唯一性,更意味著在產業中的優勢性,奠定了郫縣綠色食品認證標志企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支持著其產品的高附加價值。
2 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品牌壓力 伴隨3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消費者的民間監管能力日益提高,其對品牌的認可也日趨謹慎。郫縣與接界的成都、都江堰、溫江、彭州等市、區都在1h交通圈內,消費者隨時可到出產地自行調查。因此,郫縣綠色食品產業處于嚴格的消費監管之下,維護品牌生產,保護品牌的壓力較大。
郫縣綠色食品認證辦公室作為綠色食品事業最基層管理單位,面對綠色食品品牌風壓力,工作中的服務屬性明顯高于管理性。其風控工作多限于輿情收集、上報或傳達,相對成都錯綜復雜的輿情生態,抗輿論風險能力較弱。
2.2 生產壓力 近年來,隨著全國城市化大潮興起,郫縣作為成都的近郊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雖然郫縣農業經濟平穩發展,農業總產值連年增長,但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下降,且降幅在2011年達30.6%[6](見圖1)。郫縣綠色食品如何將產業結構從依靠農業調整到依靠農產品工業,壓力增大。另外,郫縣在全域成都范圍內爭奪高層次的綠色食品人才時并不占優勢,也制約著郫縣綠色食品事業進一步的發展。
3 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側重源頭,樹立品牌信心 綜合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側重加強源頭工作樹立品牌信心更為重要。(1)依托行業協會。如郫縣豆瓣行業協會,嚴格執行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在行業內部形成互相監督,共同維護行業利益。(2)依托成都市飲水源建設規劃。根據綠色食品發展條件和特點,以及地理位置,生態環境、農業資源和技術條件等要求,科學合理規劃綠色食品的生產地,新申請機構盡量選址靠近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3)盡快完善郫縣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逐步實現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及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完備的質量安全檔案記錄,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綠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同時,盡早建立農業、工商、質監和環保等多個部門聯合監管執法隊伍,切實加強對農產品、農業投入品和農業環境質量的檢測、監督,從源頭對農產品實行質量把關,切實保障綠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和品牌信譽度。(4)及時公開信息,增加透明度。對社會舉報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調查核實并及時做出回應。并且注意研判輿情,重視媒體作用,努力增強應用媒體和與之交流的能力。對輿論突發事件或不實報道,隨時保持警覺、準確研判,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把問題化解在源頭。
3.2 依靠科技,提高綠色食品效益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必須依靠科技,一要給種給予農業技術人才政策支持。通過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層人才來郫縣;多渠道、多途徑加強農業、工業技術培訓及實習人才定向、定點培養。二要發揮人才作用,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經濟效益。三要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的附加值,增加耕地產值。繼續積極聯合農科教、開展產學研,強化科技支撐,充分開發現有農產品資源的利用價值,做精做細。
參考文獻
[1]三農信息網.http://www.pxnxw.gov.cn/nygk.asp,2013-12-22.
[2]省綠色食品網數據.http://www.sclssp.gov.cn/product.asp?classID=1,2013-12-22.
[3]成都統計信息網.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list.asp?CX=True&textfield=%B3%C9%B6%BC&textlm=0207&Submit=%B2%E9%D1%AF,2013-12-22.
[4]張雨.成都市城鎮居民消費函數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郫縣豆瓣 [S].GB/T 20560-2006.2007-2-1.
[6]郫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成都統計網.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list.asp?CX=True&textfield=%DB%AF%CF%D8&textlm=0207&Submit=%B2%E9%D1%AF,2013-12-22.
(責編:徐煥斗)endprint
摘 要:該文分析了郫縣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認證的優勢、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郫縣綠色食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高郫縣綠色食品質量信息透明度、完善郫縣綠色食品工業化進程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食品;郫縣;認證
中圖分類號 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71-02
郫縣是四川省成都市西北近郊縣,全境有6條快速通道與成都、彭州、新都、金牛、溫江、都江堰等區市縣貫通。郫縣是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是四川省首批生態農業建設試點縣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
近年來,郫縣綠肥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建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0.83萬hm2,完成了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企業總數達14家,產品總數達66個,名列四川省綠色食品發展前茅[2]。然而,我國農產品認證體制建立時間不長,郫縣綠色食品認證水平、管理經驗仍有提高空間。本文在分析郫縣綠色食品發展優勢,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對策建議,旨在積累郫縣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摸索到的一些經驗教訓,為郫縣綠色食品產業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1 郫縣綠色食品認證的優勢
1.1 品牌優勢 據成都主要經濟指標(2010-2013)和成都市統計年鑒(2007)的數據可知,在消費支出的構成中,食品支出占比最高,食品消費價格也穩居居民消費價格榜首[3]。由于歷史、文化、心理和政策等因素,成都市城鎮居民的消費承受度遠較中西部其他地區大,在全國大城市中也排名前列[4]。郫縣作為成都市的近郊區縣,受其綠色食品消費力的有利輻射,綠色食品產業蓬勃發展,產生了一大批知名度和美譽度雙高的綠色食品品牌,如鵑城、唐元誠信、京韓四季、錦寧、丹丹和豐味居等[2]。郫縣以一縣之域,在全域成都范圍內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企業數和產品數都占30%以上(36.84%,34.38%),見表1所示。
1.2 生產優勢 成都市除了自身有巨大的綠色食品消費市場外,還與國內外各大城市建立著完善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有效保障了郫縣綠色食品產業鏈中重要的配送環節。至此,郫縣綠色食品的“市場-渠道-生產”鏈條效應自然吸引了生產者來聚集。同時,這些生產者表現出了顯著的近距離優勢。
(1)產品工業化傾向明顯。郫縣綠色食品標志認證的產品有60%以上是豆瓣、調味料、咸菜等初加工農產品,其產量更是占了70%(如表2所示)。初加工農產品是指經過去籽、凈化、分類、曬干、剝皮、漚軟或大批包裝等加工處理的農產品,是農業向工業過渡中的代表產物。除此之外,郫縣獲綠色食品認證標志的初級農產品也更傾向往高端蔬菜市場發展,洗凈、分裝好的成品蔬菜所占比重逐年攀升。
(2)產品附加價值高。產品工業化的發展自然提高了產品附加價值。同時,郫縣綠色食品認證企業中6家都是以生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郫縣豆瓣”為主業,且國家標準《地理標志產品郫縣豆瓣》(GB/T 20560-2006)[5]在2007年2月正式實施。這不僅意味著地域上的唯一性,更意味著在產業中的優勢性,奠定了郫縣綠色食品認證標志企業的話語權和定價權,支持著其產品的高附加價值。
2 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品牌壓力 伴隨30多年的工業化進程,消費者的民間監管能力日益提高,其對品牌的認可也日趨謹慎。郫縣與接界的成都、都江堰、溫江、彭州等市、區都在1h交通圈內,消費者隨時可到出產地自行調查。因此,郫縣綠色食品產業處于嚴格的消費監管之下,維護品牌生產,保護品牌的壓力較大。
郫縣綠色食品認證辦公室作為綠色食品事業最基層管理單位,面對綠色食品品牌風壓力,工作中的服務屬性明顯高于管理性。其風控工作多限于輿情收集、上報或傳達,相對成都錯綜復雜的輿情生態,抗輿論風險能力較弱。
2.2 生產壓力 近年來,隨著全國城市化大潮興起,郫縣作為成都的近郊縣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雖然郫縣農業經濟平穩發展,農業總產值連年增長,但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逐年下降,且降幅在2011年達30.6%[6](見圖1)。郫縣綠色食品如何將產業結構從依靠農業調整到依靠農產品工業,壓力增大。另外,郫縣在全域成都范圍內爭奪高層次的綠色食品人才時并不占優勢,也制約著郫縣綠色食品事業進一步的發展。
3 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3.1 側重源頭,樹立品牌信心 綜合郫縣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側重加強源頭工作樹立品牌信心更為重要。(1)依托行業協會。如郫縣豆瓣行業協會,嚴格執行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在行業內部形成互相監督,共同維護行業利益。(2)依托成都市飲水源建設規劃。根據綠色食品發展條件和特點,以及地理位置,生態環境、農業資源和技術條件等要求,科學合理規劃綠色食品的生產地,新申請機構盡量選址靠近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3)盡快完善郫縣綠色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逐步實現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儲藏及市場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完備的質量安全檔案記錄,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綠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同時,盡早建立農業、工商、質監和環保等多個部門聯合監管執法隊伍,切實加強對農產品、農業投入品和農業環境質量的檢測、監督,從源頭對農產品實行質量把關,切實保障綠色產品質量的安全性和品牌信譽度。(4)及時公開信息,增加透明度。對社會舉報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調查核實并及時做出回應。并且注意研判輿情,重視媒體作用,努力增強應用媒體和與之交流的能力。對輿論突發事件或不實報道,隨時保持警覺、準確研判,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把問題化解在源頭。
3.2 依靠科技,提高綠色食品效益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必須依靠科技,一要給種給予農業技術人才政策支持。通過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高層人才來郫縣;多渠道、多途徑加強農業、工業技術培訓及實習人才定向、定點培養。二要發揮人才作用,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經濟效益。三要不斷提高綠色食品的附加值,增加耕地產值。繼續積極聯合農科教、開展產學研,強化科技支撐,充分開發現有農產品資源的利用價值,做精做細。
參考文獻
[1]三農信息網.http://www.pxnxw.gov.cn/nygk.asp,2013-12-22.
[2]省綠色食品網數據.http://www.sclssp.gov.cn/product.asp?classID=1,2013-12-22.
[3]成都統計信息網.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list.asp?CX=True&textfield=%B3%C9%B6%BC&textlm=0207&Submit=%B2%E9%D1%AF,2013-12-22.
[4]張雨.成都市城鎮居民消費函數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郫縣豆瓣 [S].GB/T 20560-2006.2007-2-1.
[6]郫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成都統計網.http://www.cdstats.chengdu.gov.cn/list.asp?CX=True&textfield=%DB%AF%CF%D8&textlm=0207&Submit=%B2%E9%D1%AF,2013-12-22.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