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毅等
摘 要:綜合性設計性生物實驗需要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而TBL是一種注重于與團隊為基礎的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將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為目標,主要體現的是學生的團隊能力和動手能力,這有利于在綜合性設計性生物實驗中進行應用。
關鍵詞:TBL教學模式;綜合性;設計性;生物實驗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8-173-02
生命科學是一門操作性、實驗性和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科,通過實驗可以使學生對課本知識加深理解和培養其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精神、邏輯思維能力構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為實現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提供理論基礎。生物專業一般要求有創造力及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因此,生物實驗教學改革不僅需要對生物學教學整體進行改革,減少驗證性實驗教學內容,多增加綜合性、分析和設計性的實驗內容,更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
1 TBL教學法的概念
TBL(Team Based Learning)即以團隊為基礎教學模式,是一種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注重人的創造性、靈活性與實踐特點的新型教學模式[1]。TBL教學法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課前預習,團隊討論,促進學生利用團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TBL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團隊中學習可以相互交流學習經驗和促進主動學習[2]。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方法明顯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來掌握概念和運用所學知識。在TBL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先進行預習,然后在課堂中通過一系列團隊應用練習,學生們針對在討論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上訴,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解或總結。TBL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和準備的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溝通和團隊合作的技巧[3]。
2 TBL在綜合性設計性生物實驗中的應用與構建
結合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院實際情況,我們選擇在2個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120人)的專業基礎實驗課教學中進行TBL教學實踐。其中,1個班采用傳統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1個班采用TBL教學模式。
2.1 TBL教學班分組 將采用TBL教學法的班的學生分組,突出以團隊為單位,強調團隊精神,注重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將全班學生的成績按高低排名,然后分為10個等級,隨機從每1個等級中選1人,將全班分為6組,每組10人左右。設組長1名,這樣組內就均衡了不同成績水平的學生。
2.2 課前準備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預習習慣很差,特別是實驗較少預習。在TBL教學班中,要求學生在實驗前幾天對所做的實驗材料進行預習,并在實驗開始前30min對每個小組進行提問,在提問過程中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參與,得到的答案由組長匯報,通過問問題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3 課堂實驗 每次實驗我們都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評分部分包括:(1)對實驗理論基礎知識的了解程度;(2)學生動手能力;(3)團隊協作能力。每次課前發放試卷,15min對每個人進行基礎知識的測試,主要測試該實驗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及重點問題。由小組長發放統一的試卷并收集答卷,組與組之間交換評分。這部分測試占成績的40%,主要檢查學生預習效果,促進學生課前對本章內容進行預習。每次TBL教學結束,動手能力是考察學生對實驗器材的掌握程度和實驗的把控程度,這也是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占成績的30%。最后是團隊合作和協作能力,即整個團隊的組織和整個完成實驗的質量,這部分占40%。
3 TBL教學模式效果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90%以上的學生覺得TBL教學模式可以提高預習效果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期末考試發現TBL班的成績要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班,對期末成績的平均分和期末理論考試總分統計,大部分學生TBL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呈正相關,TBL成績好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也較高,說明TBL教學評分能科學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學習調查,以了解學生對TBL的意見及學習效果。結果表明:參與TBL教學模式學習的學生均認為TBL有利于其提高團隊協作精神,提高溝通能力,提高文獻檢索及管理能力,促進自主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效果。筆者認為,TBL教學模式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增加學生的團隊合作經驗和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獲得和更新知識的能力。
4 TBL教學的體會
與傳統教學不同,TBL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以主動學習代替被動接受知識,以小組學習代替大班教學,增加學生參與度,提高其綜合分析的能力,學生在學習實驗理論知識階段即開始培養實驗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光是聽課和做筆記,還需要根據教師指出的教學內容和要點進行獨立的課外學習。教師則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引導者,TBL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豐富知識以應對不同知識層次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準備團隊任務,制定教學目標和評價指標,向學生提出某些拓展開的或錯誤的假設,以供學生進行討論。同時,教師將討論過程中,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講解或總結,增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TBL教學法提高了教學效果,能促進其從此門課程中學習到的方法自覺地運用到其他課程的學習,提高其整體學習效率[4]。
TBL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是要注重將分組的合理性,在課前做好預習準備及協調發言和討論的時間等。依據生物實驗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現代學生的培養目標,在生物科學實驗現有教學模式下,運用TBL進行教學會有一定的吸引力,并能取得教好的教學效果,為生物科學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Michaelsen L K,Baumann Knight A,Fink L D.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2002,32-35.
[2]姜冠潮,周慶環,陳紅.基于團隊的學習模式(TBL)在醫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醫學高等教育,2011,2:8-9.
[3]Kelly PA,Haidet P,Schneider V,et al.A comparison of in-class learner engagement across lecture,problem-based learning,and team learning using the strobe classroom observation tool[J].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Medicine.2004,17(2):112-118.
[4]Michaelsen LK,Watson WE,Cragin JP,Fink LD.Team learning: A potenti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of large group classes[J]. Exchange:Organ Behave Teach J,1982,7(1):13-22.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