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回顧與展望

2014-06-01 10:26:53張麗艷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 2014年6期
關鍵詞:課外體育學校

張麗艷,杜 放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回顧與展望

張麗艷,杜 放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

我國學校體育經歷了64a的發展,法制道路正在隨著時代發展加速前進,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進一步推進與加強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制度的建設,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學校體育領域出臺的124件政策、法規進行了回顧和梳理,研究認為:1)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出臺的學校體育相關政策、法規主要涉及7個領域,法治道路已經走向全面化、規范化、系統化;2)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已經由以競技體育為核心逐漸過渡到以體育教育為主導,政策、法規的引導功能在學校體育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加強立法體系的連貫性,提升執行過程中的監管力度,構建地方配套法規制度,完善與更新滯后的政策法規是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邁向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途徑。

學校體育;政策;法規;法制化;體育教育;競技體育

據《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1]顯示,雖然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但是16~18歲、19~22歲年齡組學生的爆發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基于當前學生體質健康面臨的嚴峻形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要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有效增強學生體質[2]。基于我國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背景,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無疑是推動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干預手段。公共政策是國家干預社會資源分配傾向的重要形式[3]。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教育政策本身也是一種非常重要和獨特的資源,具有明顯的引導功能,學校體育政策、法規作為教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具有上述特征[4]。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以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發展歷程為脈絡,檢索了1949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及其他部委出臺和發布的相關政策文件,查閱了《體育年鑒》、《中國學校體育百年歷程》等著作,回顧與梳理我國學校體育法治化道路的進程;同時,采用數理統計法,以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從政策、法規的數量和涉及領域2個維度進行具體分析,以期為我國今后學校體育法規、制度建設提供理論依據。

1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數量與變化分析

1949年-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體育總會、共青團中央、衛生部等部門出臺、頒布了一系列有關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對查閱到的共124件政策文件進行統計可知,這些政策、法規主要集中在1979年改革開放以后,且各時期出臺的政策、法規呈現出波動的態勢(圖1)。

圖1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數量趨勢(件)

由上圖可知,1949年-2013年期間,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平均每年出臺1.9件,其中在1949年-1978年的30a中,平均每年出臺0.8件;1979年以后平均每年出臺3.3件,是1949-1978年的4倍,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出臺和頒布的政策、法規逐年增長,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可見我國對學校體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學校體育的法治化道路正加快走向全面化、規范化和系統化。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各時期的演變軌跡也比較明顯。1949年-1958年,我國學校體育以學習和借鑒前蘇聯模式為基礎,內容主要集中在學校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領域,這一階段學校體育的立法為我國學校體育法治建設打下了堅實的根基;1959年-1968年,我國學校體育的立法較前一階段更加全面,范圍擴大到學校體育課余訓練與競賽,逐漸加大了對學校競技體育教育的導向性;1969年-1978年,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體育事業受到重創,各項體育活動基本“停滯”,這階段只出臺了極少的涉及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文件,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才有所轉變;1979年-1988年,在“十年動亂”之后,國家領導人對法制建設高度重視,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相繼頒布和出臺,為學校體育的持續化發展重新奠定了基礎;1989-1998年,在新形勢下,雖然我國初步構建了學校體育法規體系,但是隨著相關政策法規頒布的年限變得久遠,部分條款與內容失衡的現象逐漸凸顯;進入21世紀后,特別是在2007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頒布實施以后,學生體質健康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陽光體育活動和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蓬勃開展,為有效遏制青少年體質下滑起到了積極作用。

2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領域與內容分析

從1949-2013年,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主要涉及7個領域 (圖2),分別為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體育競賽、高水平運動隊、體育場地設施和學校體育安全。從數量上看,涉及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的政策、法規遠多于其他領域。

圖2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領域分布

2.1 學生體質健康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對學生的體質健康工作高度重視。統計結果顯示(見表1):在1949年-1978年期間,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的政策、法規相對較少。例如,1951年中共中央政府政務院頒布了《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5],1964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中小學健康狀況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報告》[6],1975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條例》[7]等,各項政策、法規中明確指出,要將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的研究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要重點加強廣大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督促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有效開展學校體育工作;并對學生的體育課、晨操、眼操、體育活動進行了規范,提倡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活躍課余文化生活為目的。但是,這些政策主要是從宏觀的視角對未來學校體育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微觀上卻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例如,針對體育鍛煉標準,雖然將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視力狀況等納入了評定范圍,但是對于評定的標準、評定的監管機制等并未提及,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

表1 學生體質健康領域統計

1979年至今,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相繼出臺和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以此來促進和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例如,1990年國務院批準頒布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8];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又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9],并指出要全面建立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記錄制度,進一步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此階段國家出臺的關于學生體質健康的文件,主要是基于1985年-2005年我國學生體質水平持續下滑而制定的,對有效遏制學生體質的下滑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意義,是學校體育的綱領性文件,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有效遏制學生體質下滑的堅定信念,對于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2 學校體育課程 體育課程是學校體育的核心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統計結果顯示(表2):在學習和借鑒蘇聯學校體育的經驗和模式的基礎上,教育部于1950年頒布了《小學體育課程暫行標準(草案)》,提出了“培養體力基礎”、“培養運動興趣”、“培養集體主義精神”的小學體育目標[10]。1956年,教育部頒布了我國第1部《小學體育教學大綱(草案)》,統一了學校體育的內容與要求,特別是對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全面地闡述。

改革開放以后,1987年和1996年原國家教委相繼頒布了《全日制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體育教學大綱》,“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逐漸凸顯。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要調整和改革學校體育課程體系、框架和結構,建立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11]。此后,各省市和學校相繼出臺了適合本地區和學校開展的特色和校本課程,改變了以往體育教學內容全國統一的局面。國家出臺的三級課程體系,雖然讓體育課程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特色化,但是對于校本課程如何開發、整合、實施沒有明確的要求,也沒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出臺。在新中國第8次基礎教育改革的機遇下,2001年和2003年教育部又相繼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和《全日制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發展和個性成長,闡述了要以體育教師為主導、學生為核心的課程觀。但學校體育與健康課面臨“忽視運動技能教學”和體育教師對課程改革難以適應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基于此,在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中指出:體育教師要深入、全面、系統地對課程標準進行解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從而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向著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以上國家頒布和出臺的關于學校體育課程的政策法規,體現了國家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建立的三級課程體系促進了學校體育的繁榮與發展,引領了素質教育的改革,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表2 學校體育課程領域統計

2.3 課外體育活動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基本途徑之一[12]。統計結果顯示(表3),自1951年全國體育總會頒布了《關于推行廣播體操活動的聯合通知》之后,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掀起了鍛煉廣播體操的熱潮,廣播體操也得以在學校中廣泛地開展。1954年,在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教育部、全國學聯等部門聯合發出的《關于在中等以上學校中開展群眾性體育運動的聯合指示》中,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地位、作用進行了重要闡述,進一步明確了課外體育活動的思想與任務。1964年團中央、教育部、原國家體委聯合下達的《關于在男少年中開展小足球活動的聯合通知》指出:開展小足球運動,能夠促進少年身體的發育,有助于少年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均衡發展[13]。此后,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也逐漸趨于豐富與多樣化。同年,教育部頒布了《學校體育暫行工作條例》,規定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全日制中學、小學每星期至少要保證2次課外體育活動,但對活動的時間和運動強度沒有作明確的規定。

表3 課外體育活動領域統計

改革開放以后,1982年教育部在頒布的《關于保證中、小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通知》中指出:學校要根據條件和學生的特點,因人、因時、因地制宜,保證全體學生每天一小時的有組織、有領導、有安排的體育活動;凡沒有體育課的當天,都要安排一次課外體育活動[14]。1990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將原來中、小學生每星期2次課外體育活動調整為3次以上。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明確規定了:學校應當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15],但對課余體育活動中風險的評估和傷害事故的防控沒有明確的表述與說明。同年,原國家教委發出了 《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意見》[16],再次明確了要抓好課外體育活動環節。2004年,教育部在下達的《關于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的通知》中強調:應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17]。2006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頒布了《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18],由此,全國大、中、小學掀起了陽光體育運動的熱潮,形成了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的良好風氣。從以上國家頒布和出臺的政策、法規可以看出,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豐富、多樣化,課余活動時間和次數也更加明確、具體。

2.4 學校體育競賽 學校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校體育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統計結果顯示(表4),早在1960年原國家體委、教育部、團中央就頒布了《關于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運動競賽的聯合通知》,對學校體育競賽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1986年,原國家教委、原國家體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開展課余體育鍛煉,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19]對課余訓練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奮斗目標進行了界定,并制定了10項具體的實施措施,但是在體育運動技術的評定和監管上沒有明確的要求,缺乏連貫性與完整性。1990年,原國家教委頒布了《全國普通大、中學校學生體育競賽暫行規定》[20],進一步加強了對普通大、中學校學生體育競賽的領導和管理,切實保證了體育競賽的質量。

表4 學校體育競賽領域統計

為加強對全國學生體育競賽的領導和管理,提高學生體育競賽的水平和效益,1997年,原國家教委頒布了《全國學生體育競賽管理規定》[21],對競賽項目和競賽的申辦、競賽組織、競賽管理、裁判員的選派和管理、資格審查、競賽紀律及申訴、競賽財務管理及經費支配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進一步推動了學生體育競賽工作的開展,使競賽工作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2005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在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研制開發集體競賽項目的通知》[22],提倡開發以“競爭性”、“集體性”、“興趣性”、“安全性”、“普及性”、“民族性”為原則的體育競賽項目。從以上國家出臺涉及學校體育競賽的政策、法規中可以看出,國家正努力吸引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體育競賽活動中,讓體育競賽活動成為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主要教育形式。

2.5 高水平運動隊 普通高等學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際、國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作貢獻[23]。統計結果顯示(表5),1986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首次開展了高水平運動隊試點工作,1987年原國家教委就頒布了《試點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管理辦法》[24],試圖對高水平運動員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并對組織領導、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與學籍管理、運動訓練、教練員、經費與生活管理、評估與獎勵等7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1995年,原國家教委頒布了《關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通知》[25],對招生院校的名額及范圍、招生辦法、教學與管理、運動訓練、經費等作出了具體規定,使其更加規范和系統化。

表5 高水平運動隊領域統計

2005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工作的通知》,更加具體地界定了辦隊條件,對高水平運動員的招生政策、文化課學習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實踐證明,國家出臺高水平運動隊領域的相關政策、文件為高等院校選拔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體教結合”辦隊思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2.6 體育設施場地 體育器材設施是保證學校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是檢查、督導、評估、規范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26]。統計結果顯示(表6),1989年,原國家教委根據我國實情,以當時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為基本依據制定并頒布了《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27],明確規定了應根據學校的規模配備器材設施的數量,但是,對于器材的種類沒有明確的要求;1990年,原國家教委為滿足高等學校的教學需要、提高教學質量,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試行草案)》[28],首次對高等院校的場館設施、器材配備提出了要求,并提出了比較具體的措施計劃;1999年教育部下達了《關于假期、公休日學校體育場地向學生開放的通知》[29],規定各級各類學校在寒、暑假和公休日期間,體育場地、設施均向學生開放,目的是為廣大學生創造更多體育鍛煉的機會和條件,但是該文件對于有償開放還是義務開放沒有明確地說明,使得部分學校對于場館開放的主觀意愿不強,而已開放場地、設施的學校則大大增加了場館設施維護成本。

表6 體育設施場地領域統計

2002年,教育部又重新修訂并頒布了《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30],將器材設施分為必配類和選配類,對城鎮和鄉村學校配備標準予以區別對待。2004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31],將高等學校器材設施分為了基本配備類和發展類,為大學生體質與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基本的環境保障。2005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貫徹執行<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32],規范了各地中小學體育工作所涉及的體育器材、場地的內容,并提出要逐步與《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規定的體育器材、場地標準相一致。以上涉及體育設施場地的政策、法規,讓學校在體育設施器材的配備上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效改善了我國大、中、小學體育設施器材與場地的條件,保證了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2.7 學校體育安全 體育安全是持續困擾學校體育蓬勃開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體育與健康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多在戶外進行身體活動的實踐性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學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幾率也就略高。統計結果顯示(表7),早在1953年中央體委、原國家教委就聯合發出了《關于正確發展學校體育運動、防止傷害事故的聯合指示》,對我國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預防措施、處理辦法、責任劃分進行了初步闡述,但是對于傷害事故賠償的事宜沒有納入到該文件中。

表7 學校體育安全領域統計

2002年,教育部頒布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33],對事故與責任、事故處理程序、事故損害的賠償等方面進行了更加具體、詳細地劃定。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了《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并提出: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推行由政府購買意外傷害校方責任險的辦法[9],為學校體育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措施。以上出臺的涉及學校體育安全領域的政策、法規顯示出國家對校園體育安全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深,推行政府購買保險的舉措無疑對學生、體育教師、學校都是一份重要的保障,避免了出現事故責任劃分不清的尷尬局面,校園安全從此形成了事故認定有章可循、賠償問題有法可依的可喜局面,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3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建設的展望

在過去64a的發展歷程中,我國的學校體育法規制度不斷完善,學校體育也走上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道路,并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導功能。當然,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當前還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有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的問題,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制度仍需加強建設、不斷完善。

3.1 細化政策條款,加強法制建設 從國家頒布政策、法規的部門來看,主要涉及教育部(原國家教委)和國家體育總局(原國家體委)2個部委,在文本類別上基本以指示、暫行條例、通知、辦法、草案、規定等字樣出臺,而缺乏從立法的層面進行相關法律條文的制定。此外,在體育經費方面,《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中只提到“一定數額支出”、“適當支出”、“予以必要支出”,但沒有明確具體地規定應支出多少比例,由此顯得部分條款較為籠統、寬泛,導致了可操作性較低、實際意義較小的局面。因此,國家相關部委應該將青少年體育納入到法律體系,進行專門法案的建設,對于相關政策法規的條款應進一步細化,同時出臺配套政策提升政策法規的執行效力。

3.2 加強法規執行過程中的監管力 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方面出臺的文件數量雖然較多,但是通過學生體質監測結果來看,我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滑的狀況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分析其原因,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初衷是好的,是以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的,但在執行環節往往存在著監管不力,甚至缺失的現象,制約和影響了政策的落實與執行。今后,應該加強和完善法規執行過程中的監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對政策法規執行過程進行有效的監督,從而提升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3.3 依托地方加強配套法規的建設 國家出臺的學校體育政策、法規需要地方相關部門去執行、推進和監管,這就要求各省市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配套的政策、法規。但是,目前只有少數省市出臺了一些相配套的地方性政策、法規,而且出臺了地方性政策的省市也基本都是按照國家出臺的文件進行“復制”與“粘貼”,各省市沒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區域特色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學校體育政策、法規,國家、省市、學校3級制度得不到有效的銜接,這也是導致學校體育政策、法規不連貫、體系不健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利于推動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落實和發展。因此,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要依托地方加強配套法規的建設,實行雙向管理,并規定地方頒布與國家相一致、符合國家方向的配套政策法規,從而提升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時效性,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全面、持續、有效地開展。

3.4 結合實情更新完善學校體育政策法規 1)我國出臺的體育政策、法規在預判和預警能力上相對遲緩,出臺的政策、法規大多都是在出現問題或矛盾時才相繼制定和頒布,因此進一步提高和加強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預判和預警能力,更新與完善滯后的政策與法規是今后努力的方向。2)目前,我國部分學校體育政策、法規中的條款存在沖突、重復、矛盾的內容,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賦予的使命,亟需根據當前學校體育發展的態勢進行改善、補充,或者出臺新的學校體育政策與法規,保證學校體育法制化道路的連續性,促使我國學校體育立法走向規范化的道路。

4 結 語

1)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出臺的學校體育相關政策法規數以百計,主要涉及學生體質健康、學校體育課程、課外體育活動、學校體育競賽、高水平運動隊、體育場地設施、學校體育安全等7個領域。2)我國學校體育經過64a的發展,法治道路已經走向全面化、規范化、系統化,出臺的政策、法規已經由以學校競技體育為核心逐漸過渡到以體育教育為主導。3)進一步加強立法體系的連貫性,提升執行過程中的監管力度,構建地方配套法規制度,完善與更新滯后的政策法規是我國學校體育政策法規邁向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途徑。

[1] 教育部.關于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Z].教體藝〔2011〕4號,2011-08-29.

[2]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EB/OL].2010-05-05.http://www.moe. 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 moe_177/201008/93785.html.

[3] 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12-13.

[4] 謝維和,陳超.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政策走向分析——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教育政策數量變化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3):1-8.

[5] 中共中央政務院.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Z].中發〔1951〕3號,1951-08-06.

[6] 教育部,體育運動委員會,衛生部.關于中小學健康狀況和改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報告[Z].國文辦字377號,1964-08-19.

[7] 國務院.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條例[Z].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5,5.

[8] 國家教委.學校體育工作條例[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第8號,1990-03-12.

[9]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Z].中發[2007]7號,2007-05-07.

[10] 李海霞.建國以來我國小學體育課程目標體系的發展演變[J].山東體育科技,2006(1):83-85.

[11] 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Z].中發[1999]9號,1999-06-13.

[12] 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團中央,教育部,國家體委.關于在男少年中開展小足球活動的聯合通知[Z].團發[1964]9號,1964-06-01.

[14] 教育部.關于保證中、小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活動的通知[Z].教發[1964]11號,1982-06-12.

[1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S].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5號,1995-08-29.

[16] 國家教委.貫徹《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意見[S].教體[1995]013號,1995-07-21.

[17]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的通知[Z].教體廳函[2004]33號,2004-08-02.

[18]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Z].教體廳函[2006]13號,2006-12-20.

[19] 國家教委,國家體委.關于開展課余體育鍛煉,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Z].教體字015號,1986-10-30.

[20] 國家教委.全國普通大、中學校學生體育競賽暫行規定[Z].教體[1990]011號,1990-07-10.

[21] 國家教委.全國學生體育競賽管理規定[Z].教體字011號,1997-10-30.

[22] 教育部.關于在全國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區研制開發集體競賽項目的通知[Z].教體藝司[2005]23號,2005-03-23.

[23]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Z].教體藝[2005]3號,2005-04-18.

[24] 國家教委辦公廳.試點高校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的管理辦法[Z].教學廳[1987]6號,1987-07-30.

[25] 國家教委辦公廳.關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通知[Z].教學廳[1995]7號,1995-5-29.

[26]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的通知[Z].教體藝[2002]11號,2002-07-22.

[27] 國家教委.關于印發《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的通知[Z].教體字[1989]16號,1989-11-08.

[28] 國家教委.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Z].教體[1990]016號,1990-10-10.

[29]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假期、公休日學校體育場地向學生開放的通知[Z].教體藝廳[1999]4號,1999-06-10.

[30]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的通知[Z].教體藝[2002]11號,2002-07-22.

[3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的通知[Z].教體藝廳[2004]6號,2004-09-30.

[32]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貫徹執行《中小學體育器材和場地》國家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Z].教體藝廳[2005]7號,2005-11-03.

[33] 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2號,2002-09-01.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School Sports Policy and Regulation in China

ZHANG Li-yan, DU F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Jilin China)

After 64 years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in China, legal system is speeding up along with era development, and gained abundant accomplish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and strengthen school sports policy and regulation construction, adopt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consultation, this thesis reviews and summarizes 124 school sports area policies issued sinc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Research shows: 1) Related school sports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ssued sinc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mainly refer to 7 fields. Legal system is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and systematic. 2) The core of school sports policy and regulation has transited from competitive sports to physical education. The guidance of policy and regulation plays crucial function in school sports development. 3) Strengthening continuity of legislation system, enhancing supervision and enforcement in implementation, building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mproving and updating outdat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important paths to scientif c and standardized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of school sports in China.

school sports; policy; regulation; legisl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ompetitive sports

G812.0

A

1004 - 7662(2014 )06 - 0019 - 08

2014 - 03 - 25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一般項目課題(項目編號:2013TY014)。

張麗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猜你喜歡
課外體育學校
小滿課外班
我的“課外老師”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轉動小腦瓜
課外實踐豐富多彩
中國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6:57
談體育實踐課中知識的擴展
體育師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黑丝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青草网站|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制服丝袜亚洲|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狠狠亚洲五月天|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欧美日韩激情|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午夜不卡|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5388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日韩美毛片|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在线一级毛片| 毛片视频网址|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欧美在线导航|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99国产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年人片|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午夜三级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2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一级片一区| 亚洲第一黄色网| 婷婷伊人五月|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成人欧美|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