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云
摘 要:當前,我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尤其是民族地區由于經濟文化等相對落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問題更為明顯。本文首先對有關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現狀進行了概述,接著就加強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意義加以說明,然后針對問題提出探索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現代化管理的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最后明確,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導向,充分考慮民族地區城鄉居民的實際情況,積極構建公平正義的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管理體系。
關鍵詞:檔案管理;養老保險;現代化管理;科技投入
隨著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數量逐步增多,對養老保險檔案的管理要求也日趨增多,如何管理養老保險檔案成為其社保制度完善的的一個重要方面。同時,養老保險檔案管理也不斷發展,單靠傳統的手工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新形勢,最終實現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現代化管理、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的目標。
1 有關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現狀
1.1 檔案管理難度相對較大
首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量大,且針對大多是農民收集與整理很困難。受當地條件限制,民族地區的絕大多數少數民族的農村居民漢語言文化程度較低,他們不會書寫漢字。這在某種程度上,給檔案的錄入、整理、歸檔等一系列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其次,民族地區幅員遼闊,地廣人稀,城鄉民居較為分散,不利于養老保險檔案的集中與統一管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為民生檔案,由縣、鄉、村各存一份保管,管理難度較大。
1.2 資金與人員嚴重不足
民族地區的養老保險檔案管理,資金難以到位,管理檔案的專職人員配備更是嚴重不足,在鄉鎮、農村中沒有專職人員管理檔案。如筆者所在的在鹽源縣是一個農業大縣,面積達8398平方公里,轄34個鄉鎮、247個行政村。目前所有參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4.6萬人,其檔案數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縣級僅有11名工作人員做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這11人也并非是完全做檔案管理工作的,在下轄的全部鄉鎮、農村中,沒有一個檔案管理的專職人員。
1.3 檔案管理體制的嚴重不均衡
深受“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城鎮居民為核心,與之相應的城鎮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制度也較為完善,然而,農村的養老保險檔案制度則明顯滯后。因此,加強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加強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意義
2.1 有利于促進社會的政治經濟的和諧發展
加強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有利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黨的十七大指出,建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的迫切要求。
加強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有利于民族經濟繁榮、民族團結。
2.2 有利于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進步
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現代化管理水平,體現著一個地方的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水平,也是當地民生的一個重大方面。
通過對民族地區養老保險檔案工作量化的測試和標準的評定,使其在檔案工作管理體制、列入社保項管理、檔案工作業務建設、檔案信息開發利用等方面受到全面檢驗,規范考核,將會帶動民族地區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設。
3 實現養老保險檔案現代化管理的三個方面
3.1 加大對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投入
加大對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科技與資金的投入,既要加強從業人員的學習與培訓,又要科學管理,實現檔案業務的管理現代化,還要優化檔案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使檔案管理走向規范、完善。
3.1.1加強從業人員的學習與培訓
從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來入手,讓檔案工作人員定期接受相關的學習與培訓。通過定期的學習與培訓,來使檔案管理人員全面、系統地了解檔案專業知識,提升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進行專業技能的觀摩與交流。走出去,就是組織各縣社保檔案員到典型示范單位取經,通過現場觀摩提高其感性認識;請進來,就是邀請先進市、縣檔案局的專業人員,針對社保業務檔案的具體情況,手把手地從應歸檔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歸檔各個環節進行現場指導,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確保檔案資料收集齊全,整理規范,從而提升養老保險檔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
3.1.2科學管理,實現檔案管理的現代化
面對數量巨大的養老保險檔案與相對不足的從業人員數量,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的管理的出路在于檔案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要實現檔案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對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紙質業務資料進行科學化分類、標準化存儲、規范化裝訂,同時積極做好檔案資料由傳統的手工化操作向電子化操作轉變,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相結合,更好地發揮電子檔案信息資源的作用。
3.1.3優化檔案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
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民族地區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基礎設施較為簡陋,較為落后,相關的資金技術支持也更不上。而隨著養老保險檔案的日益密集的使用與管理,加大資金投入與科技支持則顯得尤為必要,優化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高規格配置密集架、除濕機等檔案管理必需設施。統一檔案室標準。檔案室是社保業務檔案的“家”,統一檔案室的標準至關重要。為此,建立具有防火、防光、防塵、防盜、防潮、防高溫、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多種功能的檔案室,基本實現檔案庫房、檔案查閱、辦公三分開,并配置與檔案數量相適應的檔案柜和檔案密集柜、滅火器、溫濕度計、空調、計算機等專用設備。endprint
在優化檔案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使檔案管理的規范化,可采用統一的標準檔案盒,確保檔案管理的有序性與安全性。
3.2 重在檔案管理機制的建設
3.2.1強化參保檔案資料審核制度
強化參保檔案資料審核制度,確保電子信息錄入準確完整。要求所有參保人填報的紙質檔案資料條目與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電子信息系統條目相吻合,確保城居保電子信息系統數據錄入不缺項。經辦人員嚴審核,細錄入,做到合格一批錄入一批,錄入一批管理一批,對資料殘缺不全的,嚴格進行補缺補差,確保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的完整性和正確性。
3.2.2建立健全養老保險檔案管理機制
從規章制度到人員,再從設備到檔案,逐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險檔案管理機制。從制度上明確檔案管理崗位職責,配備專人負責,配置專業設備參與操作。檔案從整理到裝訂實現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既有利于減小工作量,也有利于加快工作進度。
3.3 考慮民族地區城鄉實際
民族地區幅員遼闊,地廣人稀,城鄉民居較為分散,不利于養老保險檔案的集中管理與統一分類,結合民族地區城鄉居民當地這一實際特點,從點到線,從線到面,逐步推進,逐步擴大,并形成一個有層次、有秩序的民族地區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檔案管理體系。
民族地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數量大,然而相關從業人員的數量嚴重不足,專業素質與專業技能也存在著差距。基于此,民族地區在養老保險檔案管理上,要化繁為簡,統一流程,業務檔案主要采取分級管理、便于查詢、集中保管、確保安全的原則,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注重做好參保人員業務檔案的整理歸檔工作,從流程上加大對養老保險檔案的核對,盡量減少出錯率。通過健全網絡,集中管理,強化檔案工作管理體制立足實際,高標準、高質量做好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基礎工作,使民族地區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險檔案的管理水平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1.馬濤;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檔案管理規范化建設探索與嘗試[J]勞動保障世界2013年第9期
2.林毓銘;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將進城農民納入城鎮養老保險體系[J]調研世界;2003年10期
3.桂世勛;中國城市“農民工”養老保險的探索及建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李曉云;楊龍波;關于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的思考[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7年03期
5.范欣;關于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0年第7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