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波
摘 要: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是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線,要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協調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并積極發揮其作用,促進學校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教學質量 協調機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a)-0152-01
1 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利益相關者及其分類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醫學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來自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利益相關者模式正在成為高等醫學教育發展的戰略模式。當前,醫學教育質量日益成為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也日益成為各利益相關者訴求的契合點,因此構建有效的利益相關者協調機制必將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根本途徑。
按照各利益相關者與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利益關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可以將涉及學校教育質量保障的利益相關者分為三類:確定型利益相關者、預期型利益相關者和潛在型利益相關者。確定型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學校、領導班子。預期型利益相關者包括行管人員、教師和學生,這類利益相關者渴望領導者給予關注,希望能參與決策過程。潛在型利益相關者主要有學生家長、醫藥行業、醫院等。
2 構建高職高專醫學教育質量保障“多元主體、內外綜合”協調機制
約翰·普蘭德認為,利益相關是一個平衡問題。因此在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全員參與教育質量管理的基礎上,必須建立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協調機制。為此,高職高專醫學院校要突破現行教育質量保障基本限于“局內”利益相關者,把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系統的“內部利益相關者”與醫院等用人單位等社會外部力量的結合起來,在“內部利益相關者”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等多元主體基礎上構建一種綜合性“多元主體、內外綜合”教育質量保障協調機制。
(1)積極發揮政府、教育、衛生等部門的宏觀教育質量保障。
各級政府及教育、衛生等部門為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提供相關的政策、制度,以保證其醫學教育實現持續、健康、發展。政府等部門的主要作用是宏觀管理,頒布高職高專醫學教育質量標準、評價程序與規制,對學校、醫療衛生行業等評價主體進行評估。政府等作為利益相關者其頒布的醫學教育質量標準必須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行業對高素質技能型醫學人才的要求,同時也要充分考慮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現狀和實際,其監督程序要合理合法,依法履行質量責任。
(2)充分發揮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中觀教育質量保障。
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是教學質量保障的實施依據。依據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 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一般包括兩部分: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 專業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 是學校內涵建設的龍頭項目;課程教學內容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載體。課堂教學質量是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永恒的主題。我校各專業面向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學校實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推進研究式和啟發式教學,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得人才培養更貼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需求,更能適應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
為此,學校領導牢固樹立堅定的醫學教育質量觀念,帶頭實施并全力支持醫學教育質量的改進。積極建立相應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建立并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保障組織系統、信息反饋系統,把醫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作為一項全校性的系統工程來抓,力求覆蓋各部門和廣大師生員工,積極調動教輔部門、后勤、財務、學生、人事、就業等職能部門在醫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積極作用。
(3)有效發揮高職高專教師的微觀教育質量保障。
高職高專醫學院校教師是醫學教育活動最直接的參與者, 是核心利益相關者,是學生最親近的引導者和管理者。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要堅持教學做一體化,將醫學人才培養目標及醫療衛生行業對醫學人才的要求結合起來并有機融入醫學教育教學實踐,以此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障。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必須從戰略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通過校本教研、教學團隊、名師講壇等措施,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保障教學質量。
(4)完善醫學教育質量保障中的學生利益表達機制。
在高職高專醫學院校內部利益相關者中,學生是核心利益相關者,他們在醫學教育質量保障方面的訴求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他們接受醫學教育的目的在于滿足就業與人力資本升值的需要,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當前學生教學質量管理方面的利益訴求存在一定的邊緣化傾向,其教育質量保障的參與積極性不足。高職高專院校應改變學生管理的理念,轉變學生管理模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建立起學生參與的激勵機制。學校要逐步滿足學生在參與課堂的權力、選擇授課內容的權力等方面的利益訴求,以實現自身的人力資本增值,獲得教育投資的合理回報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5)健全醫療衛生行業等部門的監督性教育質量保障機制。
前高職高專醫學院校的教育質量保障機制未能完全、完整地建立起來并有效運行,其根本原因在于過多重視內部保障,缺乏外部監督,從而導致保障方式單一,難以形成制度化、經常化的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指出:“切實發揮職業教育集團的資源整合優化作用,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形成教學鏈、產業鏈、利益鏈的融合體。”醫療衛生行業是高職高專醫學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重要的利益相關者。
為了適應我省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發揮醫療衛生行業在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構建“校院(企)結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雙贏共進”的醫藥衛生高等職業教育的新格局,在教育廳、衛生廳悉心指導下,2008年我校與68家醫院、行業以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為原則,自愿結成高等職業教育聯合體,共同發起成立了豫健醫藥衛生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并得到省教育廳發文批準。通過了解行業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變化及對專業設置與改造的具體要求,掌握畢業生的就業趨向,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規格、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在保障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使專業建設更加適合于行業及畢業生就業的需要。最終實現校院雙方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互惠雙贏,促進學校教育質量和醫院辦院水平的雙提高。
參考文獻
[1] 喬慶宇.高職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利益相關者分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0).
[2] 胡子祥.高等教育質量評估中利益相關者參與機制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