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春
摘 要:在現代城市建設與發展中,城市規劃設計能夠展現城市的個性特征、能夠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淀及文明程度。隨著現代生態環保工作的不斷深入、隨著綠色生活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城市規劃中生態化、地域特色的規劃理念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通過生態化、地域特色理念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的融入,能夠增強城市競爭力、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針對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該文就生態化、地域特色城市規劃設計進行了分析與論述。
關鍵詞:生態化 地域特色 城市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a)-0225-01
城市規劃是為了實現城市經濟發展及社會發展目標進行的土地規劃,是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的重要工作。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針對城市發展需求、針對城市居民對居住生活環境的需求,城市規劃設計中需要不斷更新設計理念。以長期規劃為中心、以生態化設計為基礎、以突出地域特色為重點,科學的進行城市規劃設計,滿足新時期下城市旅游經濟、地域經濟發展的需求。另外,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還應關注地域特色及地域特點,針對地質、氣候、文化傳承等特點開展城市規劃設計工作,實現城市經濟法發展、宜居環境建設的目標。
1 現代城市規劃設計趨勢分析
在我國經濟高速、穩定發展的今天,人文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其中城市公共交通能力、城市生態環境、城市規劃等是人們選擇定居地的重要因素。而且,城市規劃工作的有效開展還對城市招商引資、城市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理論研究及實際經驗總結中,生態化、特色化的城市規劃設計是影響城市建設與發展的關鍵?,F代城市規劃設計正向著生態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通過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滿足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滿足城市生態保護目標。通過特色化城市規劃設計,提高城市經濟發展潛力、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針對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規劃設計正向著生態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這為我國城市規劃設計指明了方向,促進了我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的開展。
2 生態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規劃設計
2.1 城市規劃設計基本原則
傳統城市規劃設計遵循整合原則、經濟原則、安全原則及社會原則。整合原則從城市經濟發展角度對城市空間布局進行規劃設計,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商業、文教及工業發展需求。經濟原則是以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為中心,盡量減少耕地占用的原則。通過經濟原則的遵循,實現保護耕地目的。安全性原則是為了滿足城市防火、防洪、防泥石流等需求以及治安、交通需求所標定的原則,其能夠有效保障城市居住安全。社會原則是在城市規劃中滿足全體市民服務的基本原則,是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繁榮經濟的基本原則,是滿足市民各種需求、促進城市發展的基礎。
2.2 生態化城市規劃方式與要點的分析
在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中,根據生態環境保護、利用的需求,城市規劃設計應注重以下要點。結合城區地理特點、結合水文地質情況,以生態環保理論為中心、以生態宜居環境設計為重點,實現生態化城市規劃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規劃設計應改變傳統集中式城市規劃設計思想,以分散型、多中心的網絡化城市群規劃設計理念為中心,改變傳統集中型、環路型城市規劃習慣。以分散型網絡城市群為基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降低人口密集及交通擁堵等問題的發生。利用分散型網絡化城市群設計方式,能夠有效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并極大的增加就業機會、提高城市環境品質,為促進城市建設與發展奠定基礎。
另外,在城市規劃建設中應將生態城市設計觀念融入到規劃設計的實際工作中。針對城市建設發展對自然空間的占用,加大城市自然綠地空間的利用與保護。將城區內原有自然綠地以公園、綠地等方式進行保護,提高城市自身的生態環境質量、提高城市自身的空氣凈化能力,滿足現代人們對居住環境的需求。
在生態化城市規劃設計中,還應注重城市水源地的保護,嚴禁水源地周邊工業項目的審批。同時加快對現有城區企業的動員,將工業企業搬離市區,以集中式工業園區的方式、以技術改造等方式降低工業企業廢水廢氣排放,促進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
2.3 地域特色的城市規劃設計分析
以地域特色為基礎的城市規劃設計能夠突出城市的形象及特點,為城市旅游經濟發展、城市招商引資等工作帶來新的發展點。根據現代城市規劃設計的現狀及需求,在以地域特色為基礎的城市規劃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根據城市發展戰略從全局出發對城市進行規劃與安排,以此實現城市空間的有效利用。同時,根據城市建設與發展這一連續過程中短期、中期、長期建設計劃,確定規劃設計工作的重點,實現城市建設與規劃的協調統一。在規劃設計城市舊城區的過程中,對于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應在規劃設計中加以保護,并對建筑周邊環境進行改造,時期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筑,突出城市文化與藝術魅力。
根據城市建筑物對城市文化的影響,在現代城市規劃設計中還需要注重城市規劃對城市文化的體現。以文化特色為基礎,突出地域特色,避免城市傳統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流失、照搬其他風格對城市品味的影響。從城市文化入手,實現城市地域特色體現目的、促進城市特色經濟的發展。
在城市地域特色規劃設計中,規劃設計工作中還應注重民族性、地方性、個性化文化的塑造。針對城市所處地域的特點,以本地域風格的建筑為主體、以滿足城市特色建設為重點,實現突出地域特點的城市規劃目標。避免過分追求時尚、流行影響城市特色的構建。針對城市內各民族聚集情況,在城市規劃設計中還可以考慮民族聚集地的規劃方式。按照名族特點劃分城市規劃區域,實現不同風格的、各具特點區域特色,為提高或促進城市旅游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
3 強化城市基礎調研,突出城市特色
針對城市生態環境基礎保護需求、針對城市規劃建設中地域特色突出的需求,在城市規劃設計前,相關部門及有關人員必須強化對城市基礎的調研。通過生態基礎的調研、通過對城市文化及歷史建筑的調研,掌握城市基礎情況。同時,還需要對城市居民的構成、民族特點等進行調研。以一手資料為基礎,運用空間科學、人文學科及文化特征等理論指導城市規劃設計工作,為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奠定基礎,為新時期和諧社會構建中城市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4 結語
在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城市是構成社會的基礎單元、是保障我國公民居住環境的基礎。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人民對居住房屋環境、居住城市的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老城區改造腳步不斷加快的現狀,我國各城市應提高城市規劃設計能力及設計水平。針對城市地域特色及生態環境的特點,構建更加自然、和諧的城市環境。同時,借助老城區改造契機合理規劃城市各區域功能。以生態保護理論及傳統文化保護需求為基礎,實現生態化、地域特色化的城市規劃設計,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進城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促進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志軍.關于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保護理論應用的分析[J].城市規劃與建設, 2013(9).
[2] 馬琳.城市生態規劃與設計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