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鉞
女兒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學習應用題。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總之那段時間她的數學成績很差。我的態度也很明了:
第一,這部分知識是否有必要學,我一直是持不同意見的;
第二,凡是學不會的東西,如果是因為理解能力而不明白的就先放下,待孩子能理解的時候再去學;
第三,即使永遠不明白也沒什么,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
于是我對女兒說:“你學不會這些東西沒關系,因為媽媽小的時候也學這些,可是我長到這么大了,那些應用題里的情況我從來沒有遇到過,比如汽車追火車,一邊放水一邊流水。如果你將來真的遇到了這些問題,憑你當時的能力你也能明白,即使不明白也沒有關系,因為一定會有很多問題是我們不明白的,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我的這種態度讓女兒十分輕松,但是老師卻不高興了,不高興的原因是成績問題。有一次女兒考了25分,她并沒有什么壓力,因為我已經容許她考不好了。所以當老師點她的名字去拿考卷的時候她沒有緊張也沒有不好意思,而是笑著走了過去。老師看了看她,說:“你考那么低的分數還有臉笑?”女兒當時住宿,晚上給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她成績不好但是已經努力了,而且那是真實的成績,考試考得不好就不能笑嗎?
周末回來的時候,女兒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我。我表揚了她,對她說:“成績不好并沒什么,因為一次考試考得不好難道要自殺嗎?而且這正是我們的可貴之處,無論怎樣的成績我們都可以坦然面對。你沒有和老師吵而是用寫信的方式,很文明。”
但是我對于老師的態度卻不能接受,一個孩子可以考試成績不佳,但是他不能沒有尊嚴。老師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但是不能指責孩子的人格,我決定去見見這位老師。于是第二個周末我去接女兒的時候特意到得早些,我和數學老師的對話是這樣的:
我:“老師您好,我是某位同學的媽媽。關于數學成績問題我想和您交換一下意見。我認為,應用題這段知識可能會讓一些孩子暫時有困惑,因為有些應用在生活中不常見。孩子小不能理解很多問題,將來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理解的。”
……
老師:“您的意思是我可以不管她了。”
我:“您可以不管,但您是一個老師。”(沒有辦法,如果老師只認為訓斥就是管理的話,我能說什么呢?)
其實我的意思是我們要尊重孩子。一個人長期不被尊重,會產生心理上的壓抑。這種壓抑積攢到一定程度會爆發出來。如果以一種非理性的方式爆發出來,對社會或者個人造成傷害的概率會增加。如果不爆發,受壓抑的人因為某種機會獲得某種優勢,就會利用自己的優勢而奴役暫時處于弱勢的人。這種對弱勢群體奴役的行為是對自己長期不被尊重的一種補償。
各位家長,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可能沒有被尊重或者缺乏被尊重,不要計較父輩的行為,為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一個民族的未來和我們的子孫能有更好的未來,希望今天的父母從現在開始用行動去尊重孩子,讓孩子通過我們的行動學會尊重,更重要的是學會愛。